分享

【捡麦穗的小女孩】文-沙漠方舟

 文海诗轩传媒 2020-08-04
文 海 诗 轩 传 媒  点击 蓝字 轻松关注!

深度 | 高度 | 态度 | 温度

文海诗轩传媒

与众不同  自然出众

点击关注可加微信


捡麦穗的小女孩

文/沙漠方舟

步行街上鞭炮齐鸣,又一家面馆开业了。如果你到现在的酒家饭店点碗面条,别说挂面,就是机器压制的鲜面也不好意思上桌了,人们挑剔,只吃纯人工手擀面。如今的年轻人怎么会知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挂面才是紧俏的高档货,稀罕着呢。

丫头是老盐河南岸村子里的一个普通女孩,九岁的她由于营养不良,像朵没长开的稚嫩小花,弱弱的,只有五六岁的样子。这年夏天,下乡知青虎子从天津带回几包挂面,给了丫头家二斤。丫头没见过这样齐齐整整的好东西,趁着娘不注意偷偷抽出一根,轻轻的咀嚼:“啊,脆生生的还有点咸香,真是太好吃了。”

晚上,娘煮了二两热汤挂面,切了葱花,还点上几滴香油,特意给女儿挑了小半碗的面条。丫头一根一根慢慢的吃,这么好吃的东西,真的不忍心很快的吃完啊。爹和娘看着女儿吃的仔细,什么话也不说,只是眼睛热热的。

第二天,丫头和娘说:“娘,南洼(地方称呼,村子南边田地的意思)能捡到麦穗,我去捡来,咱磨了面粉,请虎子叔叔来家吃娘做的手擀面。”丫头她娘知道麦收刚过,地里还有失落的麦穗,但是很少很少,毕竟那个年代讲究的是颗粒归仓。可是,孩子想回报堂叔送挂面的情份,除了捡麦穗也没有别的办法啊。虽然农民种地收获了很多小麦,但是,那都是要上交国家粮库的。农民也就是年底每人能分上几斤,过年蒸些馒头,包两顿饺子吃。要听党的话,响应上级号召,支援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呢。

就这样每逢星期六下午(上午上学)和星期天,丫头就去南洼捡麦穗。当然,丫头的爹娘干农活的闲暇时间,也会把看到的麦穗捡起来,并特意和生产队长打过招呼,不然的话捡到的麦穗要交给集体的。

这天丫头吃完午饭刚要走,娘说:“丫头,已经捡了不少了,快有二斤了。下午娘磨成粉,请你虎叔来家里吃面,好不好?麦田大都翻耕播种了,麦穗也不好捡了。”

丫头说:“娘,我再去捡一次,最后一次了。”娘看着热辣辣的日头,再看眼丫头红乎乎的小脸,点点头,心里说:“俺家丫头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那时的土地还没有进行方田化整改,除了坟场也没有什么树木。空旷的原野一望无遮,干燥的夏风吹来,没有一丝清凉的感觉。丫头在已经被很多人走过的麦茬中细心的寻觅着,哪怕找到一个只有几个麦粒的小穗穗也是无比的开心。没有树木的田野上除了偶尔飞过的窝拉鸟,连个鸣蝉都没有,往南边看的话会发现干热风皱成了水波儿,也就是人们口中的热浪。

下午四点来钟的时候,参加队里劳动的社员栓子把奄奄一息的丫头送回家,丫头她娘用井拔凉水泡过的毛巾给中暑的女儿做物理降温。当丫头睁开眼的时候,恰恰看到刚刚赶来的知青虎子叔,她的眼睛在那一霎间居然特别有神采,举起手中的一小束麦穗,断断续续的和娘说:“娘……擀面……给……虎子叔……”

麦穗从丫头原本紧紧握着的手中跌落,这个柔弱的女孩子永远的闭上了眼。丫头娘把怀里的女儿轻轻地放到炕上,蹲下身子一株一株像捡宝贝一样拾起撒落在地上的麦穗,一共是九株,都是没有多少颗粒的小麦穗。人们看着有些呆滞的丫头她娘,劝她:“丫头娘,心里难受你就哭出来吧。”

丫头她娘没有哭,给躺在炕上的孩子盖上薄被:“睡一会吧,娘去磨面。”

丫头她娘把收藏多日的麦穗和这九株放到一起,在笸箩里敲打揉搓,去掉麦糠,收获了不到二斤麦粒。然后不顾任何人的劝说,去碾房磨面。用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在几个妇人的帮助下,磨出来大约一斤半左右的白面。面很白,在夕阳映照下泛着点金黄,淡淡的有些清香气。

虎子推脱不过,晚饭吃的就是丫头娘亲手擀的面。他的泪水一串串的滴落在碗里,又被自己呼噜呼噜吃到肚里。他怎么能不吃呢,那是一个九岁孩子纯真的心和情,那是丫头娘的悲与自豪。虎子吃出了什么味道?没有人问过。

第二天要葬丫头,孩子小,少亡是不能埋进宗坟的,当然,也没有棺材。丫头娘把自己结婚时娘家陪嫁的樟木箱子装敛了女儿,她不同意把丫头埋到狼山岗子(平原本无山,少亡的孩子集中掩埋之地俗称狼山岗子或乱葬岗,经常有野狗刨土觅食而得名)。最终,大家听从丫头她娘的意见,到南洼地头,掘了一个深深的土坑。直到快入葬的时候,大家才看到知青虎子匆匆而来,他身上带着三个手电筒,眼睛红红的,手里拿着一束九穗麦子。麦穗都很大,只有一穗略小一些。虎子坚持要打开作为棺木的箱盖,丫头的爹娘同意后,双手珍而重之的把这一束九株麦穗安放在丫头身旁。大家都听到了虎子的低语:“丫头,虎子叔从昨夜到现在只找到八株好麦穗,另外一株略小一些。人生啊,就是这样……难以完美……”

后来听人说每年的这一天,虎子都会拿二斤挂面一束麦穗来看望小丫头,哪怕他返城回了天津,人们还说曾经见到过上了年纪的虎子,在早已没了坟头的南洼地头出现过。

庄稼葱茏,荒草凄凄,路网方格化了的田野,已然很难再找到丫头准确的埋身之地了。每年的麦收,再也看不到一群人热火朝天割麦子的场景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极大丰富,联合收割机“扫荡”过的麦田里,哪怕有一小片小片的麦子被遗落,也没有人会弯下再去捡拾了。

丫头去的那边也应该一样富裕了吧,麦收时节是否还会有人去捡麦穗?如果回来这个世界,捡麦穗不像过去那样艰难了。丫头,你在那边可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