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共读 ★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领读者:李大刚 领读者说 第9回,第10回 第9回除凶暴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本回讲到王允联手吕布,刺杀董卓成功。但在如何处理董卓残部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李傕郭汜听从了贾诩(字文和)的意见,重新组织西凉部队攻占长安,王允自杀吕布逃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和乱武"。
那么董卓与王允的关系,就类似于曹操和荀彧,属于搭档。而且,当时的董卓待在郿坞享乐,基本不再问政了,而搭档王允则有了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王允是最没有理由刺杀董卓之人。 王允刺杀董卓,是因为其主导的币制改革(190年6月,废止五铢钱,另铸小钱)失败了,王允担心受到董卓的严厉问责所采取的极端手段。为何要进行币制改革呢?因为朝廷没钱了。 之前与袁绍盟军作战消耗,再加上迁都后很多基建项目上马,国家急需搞钱。开始是让吕布挖皇陵,挖公卿的坟冢,但是财政缺口依然巨大,于是王允想到了铸小钱的币制改革方案。 但是,王允对于由此必然带来的通货膨胀没有良好应对措施,导致老百姓不再使用钱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转而使用谷帛等实物进行流通。190年是币制改革,成为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从繁荣走向衰败的一次重要转折。 历史上将这次币制改革算到董卓头上,是有失公允的。试想,董卓动刀弄抢尚可,做金融体系的重大改革,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此时的董卓已不问政。综上,币制改革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是王允。 于是,王允联合了吕布和李肃,安排行刺董卓,然后将币制改革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董卓。而蔡邕作为史官,如果客观的记录,将会给王允留下严重的政治污点,所以蔡邕没有活口的机会。 如果我们细细端详王允在除掉董卓之后的种种怪异的行为,就会有了非常合理的解释。那时那刻,历史真的成为了当权者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而其父曹嵩却在从徐州去兖州的路上,被陶谦派去护送的兵将杀害,将三国初期的战事焦点引向了徐州。
2.曹操征讨徐州,真的只为了替父报仇吗?如果只报仇就不会大军所到之处疯狂屠城了。屠城其实是另有目的,要杀人灭口,掩盖其盗墓的形迹。这在后来官渡大战前陈琳的那片檄文中,对曹操徐州疯狂盗墓的行为予以了披露。 而当曹操官渡战败袁绍收降陈琳后,对檄文中涉及对其祖上的揭露非常不满,但对揭露偷坟掘墓的内容并没有进行反驳,间接进行了默认。曹操为何要挖坟呢,收编到30万青州兵,就需要有巨大的军饷开支。 当时决定一个军阀势力大小的是钱和粮食,部队的多少都是随着军阀财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曹操盗墓的目标锁定了芒砀山的梁孝王刘武墓,因为刘武的墓是由整座山开凿而成,里面又极尽奢华,还有我国最早的冰箱和卫生间。 董卓已经把洛阳地区的墓都盗了,刘武的墓可以说是能够盗取价值最大的墓。曹操的收获也很丰厚,获得了数万斤的珍宝,足足支撑部队三年的运营。而曹操还专门设立了"盗墓办公室",有几十人的编制,专门负责占领一地后去盗墓。 盗墓办公室下设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发丘指挖掘,摸金指寻找金银财宝)。曹操为了掩盖这一罪行,而将周边城镇的百姓灭口而屠城。替父报仇仅仅是能够拿上台面说的理由罢了。 曹操挖了一辈子别人的墓,所以到了自己临终时,才搞出来72冢的事情。
随着曹嵩之死,曹操疯狂屠城报复,诸葛亮只好背井离乡远赴他处。造成这一切巨变的曹操,就成为了幼年诸葛亮眼中的第一敌人,这就解释了诸葛亮会找寻明主,对抗曹操的底层目的。 打卡集锦 你不懂 貂蝉一柔弱女子弹指一挥,使一个连十八路诸侯同盟都打不过的董卓集团分崩离析,裙裾飘摇胜过金戈铁马争战几何,貂蝉犹如轻轻扇动翅膀的蝴蝶,不觉间造成了搅动历史的狂风骇浪。由丁原到董卓,再到王允,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个个名字在历史的尘嚣中随风而起又销声匿迹。董卓被霹雳震棺,三葬不能入,最后连点皮肉都被没剩下,这一段写得极为生动,读来竟有些大快人心之感。 不管是占据一方,还是座下谋生,稍有不慎便是赔上全家性命,偏偏这些人总是喜欢独自跑路,撇下一家老小,任人鱼肉。战争的残酷,在于生命的毫无保障,朝不保夕,想象一下都是无比的绝望。
郭昀 第十回,曹操开始了势力扩张,在颍川开始了“传销式”一代一的增员扩张颍川帮派里郭嘉便是曹操的第三层推荐,随着曹操领导力的增强,文有谋臣,武有猛将! 而就在曹操扩张顺利之际,其父被黄巾军余党所杀,天理循环因果报应,这难道就是曹操当年谋害吕伯奢全家的报应吗?
上官婉儿 设计杀董卓戏剧化十足,离间了董卓父子,杀董卓只需引君入瓮。而死前的诸多征兆,董卓均不以为意,好歹是一方枭雄,写得未免太蠢顿了些,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即将即位,喜不自胜……好吧,还是觉得好牵强。 也许古时消息闭塞,董卓的死讯也来不及传到各方能接盘的势力那里吧。背叛丁原,还可以说吕布这人没有道义,但还知道审时度势有点脑子,背叛董卓,吕布不顾形势就能和东家反目成仇,用有勇无谋形容吕布也太贴切了。 当然,为了耐情吕布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这种桥段就能拍个三五十集的言情剧了。 但是黄巾作乱,居然想起要启用曹操,这我就不懂了,当年追打董卓的不就是曹操吗?董卓皮骨零碎都不忘收集大葬的部下,这方面倒是用人不疑,不计前嫌,倒比王允还有筹谋许多? 娜娜 继续讲连环计。要除掉董卓,先要把人从防守严密的郿坞中引出来,要派可靠人选诱敌 ,李肃再度进入了视线。
没有成熟的处事原则,没有一以贯之的政治理念,仅凭自己的处境和喜好来做判断,此刻吕布应该已对李肃起了杀心。
曹操吸引人才的连锁反应,文臣武将俱备,旁人看了会不会眼红?事实上后来的三国之争,此时征召的这批人都是曹魏的顶梁柱。所以要说,一个人的成就发展,既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进程。 小叶子 这次打卡,我要说一下我对三国前期最大的一盘棋—连环计的看法。
“的惨状会好一些,或许;三国一统的时间会早一些;或许,五胡乱华的悲剧不会发生。
董卓去亲征守虎牢关时,他更是让王允处理朝政,这份信任,王允不但没有好好的珍惜。反而为了自己能够做到董卓那万人之上的位子,杀了那个对他无疑有知遇之恩的董卓董仲颖。以怨报德、忘恩负义已是不义,而说他不忠,更是容易。 因为,他只不过是一个世家的代表而已;看不惯董卓那个西凉武夫,在他的头上而已。 而一个无功之人,竟然敢对吕布李肃说自己是为了天下苍生,王允啊,我想问问你:你说的苍生是指那些只会寻章摘句、皓首穷经,如寄生虫般的废物士子,还是那些为了养活那些垃圾,而勤勤恳恳,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了的穷苦百姓?很显然,王允指的是前者。 相比之下,我更佩服那敢于在街上为董卓痛苦的蔡邕,因为他没有忘掉,董卓对他的知遇之恩。依我看王允才是汉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如此之人,又怎可说他忠义呢?
综上所述,其实策划这个计策的人是汉献帝。但是刘协啊刘协,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董卓没有理你做皇帝你早已在皇宫中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也正是有这种皇帝,恐怕王允这样的大臣才会被选中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