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乐”没有“队”的秋天

 四味毒叔 2020-08-04


这几个月以来,各大live house里一定多了许多攒动的人头……

上一个周末,恰逢中秋节,南京咪豆音乐节上的几组乐队收获了许多粉丝的尖叫。

这其中的“痛仰”、“九连真人”、“皇后皮箱”、“新裤子”、“盘尼西林”所吸引来的流量多半要归功于由爱奇艺和米未联合出品的《乐队的夏天》这档音乐综艺。

其实一档好的综艺节目,绝不仅限于这档节目本身,除此之外,其周边的衍生品开发,IP化运营都可以为制作方、平台方以及参与的群体带来巨大的红利。

然而,对优酷自制综艺来说,“夏天”应该是属于街舞的,从《这就是街舞》第一季到第二季,街舞大神的粉丝猛涨,全国各地街舞工作室的崛起,街舞从业人员的生活水平直线提升,节目的影响力肉眼可见。

但是,并不是每一档节目都可以成为“爆款”,为所涉猎的行业助力。

同样是以乐队为主体的节目,由优酷和灿星联合打造的另一档节目《一起乐队吧》至今已经播出五期,口碑和热度却都不温不火。

《一起乐队吧》是由汪峰、李荣浩、郭采洁和白举纲分别担任领队的乐队成长类综艺节目。

养成式乐队?

这样的创新方式,实则是一场赌局。

因为提起乐队,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走在英格兰利物浦街头巷尾的披斗士乐队(The Beatles),或是如名字一样华丽绚烂的皇后乐队(Queen),亦或是放纵不羁的枪炮与玫瑰(Gun N’ Roses)……

1955年,还在艺术学校读书的约翰列侬组建了一支名为the quarrymen(采矿人)乐队,这是Beatles的前身,后来,他在利物浦一处教堂里看到了正在弹唱《twenty flight rock》的保罗,他的音乐才华瞬间吸引了约翰列侬,就这样,保罗加入了乐队。

一支乐队,是由一个个独立而鲜活的个体组成的,而团员,是一支乐队的灵魂。

这一点,在《乐队的夏天》中就被深刻地挖掘了出来。

从一开始,他们就在讲着一个属于乐队的故事,并且为了讲好他们的故事,节目组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

在每一支乐队正式开始表演之前,导演组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跟拍团员的排练生活,回顾他们的组成和发展,科普摇滚乐队历史,他们把一支乐队的前世今生缩放进了镜头。

于是,我们知道了“面孔”,一支成立了三十年的老牌乐队,hard rock的代表。其中一位被叫做“三哥”的成员欧洋还曾经在香港红磡体育馆“魔岩三杰”的演唱会中担任贝斯手,见证了中国摇滚新生势力的崛起。

我们知道了由三个90后组成的新乐队——盘尼西林。主唱小乐、吉他手熊花和鼓手小羊因为对摇滚乐的共同偏爱走到一起,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英伦风摇滚。

我们见识了喊着“莫欺少年穷”的“九连真人”,阿龙、阿麦、万里,因为相似的生存状态和理想聚在一起,在老家连平县一边上班一边坚持做乐队。

这个节目,从来不缺故事,也不缺有故事的人。

据《乐队的夏天》的舞台导演们说,他们喜欢在作品里讲故事的乐队,比如,九连真人。

“既然他们在音乐中叙事,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歌里的故事和情绪视觉化。

灯光团队为了加强两位来自小镇青年的迷茫感,特别在《北风》那首歌的演绎中加了几束追光,像是从天窗上射下来一样。

不同的乐队讲述不同的故事,老乐队忆往昔,新乐队则挖掘成员们的成长故事。

其实,仔细想想,《乐队的夏天》收官了,流传下来的歌曲没几首,但是几个乐队的名字和成员之间的小故事却被大家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传统的音乐综艺节目想要破圈,无非是出一首歌被传唱、出一个事件被讨论或者出一个会唱歌的人被记住。

但是,不比流行音乐,独立音乐对听众的耳朵要求极高,他们的音乐多数缺少流水线下来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歌词,所以,乐队节目想出一首好歌被传唱是十分困难的。

那么,促成一个热点事件是否可行呢?

如大众所见,《乐队的夏天》这档节目为了突出乐队本身,不设导师,所邀请来的明星嘉宾只是作为“乐迷”的身份在一旁普及着乐队的历史和相关专业知识。除了马东作为主持调节节目氛围以外,想通过几位嘉宾之间的火花制造新闻几乎不太可能。

那么立人设造星呢?

正如张亚东在节目中说,其实想推动一种文化、一个行业,最好的方式就是出一个或几个明星,比如,在中国,你推广十年钢琴都不如出一个郎朗。

不过,乐队的成员多,大家各司其职,想打造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明星并不那么容易。如果在中国的乐队界中真能塑造出一位如弗雷迪默丘里一样的super star,乐队便会四季如春,也就不用大肆渲染乐队的“夏天”了。

所以,对乐队节目来说,当其他条件都无法满足的时候,讲好乐队的故事,铺垫好乐队成员的人生履历,尊重乐队的本质属性,就成了《乐队的夏天》成功的关键。

而相比之下,《一起乐队吧》就选择了造星的模式,却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它更像是一场明目张的选秀节目。

节目组召集了75位天才乐手,经过海选、多次组队、拆分成不同乐队,最后形成一支青春、自由、真我、热情的年轻潮流乐队。

节目的一开始请来了许多所谓的“大神”,他们或是宝藏吉他手,爆裂鼓手,网络直播红人,打击乐达人等等。

每一个前来参赛的选手都身怀绝技,自带光环,等待着这个绽放自我的好时机。

《一起乐队吧》的开端就像是乐手版的《中国达人秀》,但就在你刚刚要被他们个人的才华和个性所吸引时,节目组突然一转折,他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层层选拔组成一支新的乐队。

难道有才华的人站在一起就成了乐队吗?

节目组将乐队成员之间的默契感和契合度置于何处?

记得在《乐队的夏天》中,成立了三十年的老乐队面孔的主唱陈辉在被问到乐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时,他说,当然是分分离离的问题。

成员的流动性之大,一直都是乐队坚持下去最大的阻碍。

可是,在《一起乐队吧》中,他们被多次拆分、重组……流动,竟成为了节目最大的“亮点”,被反复使用。

节目组的确很大胆,《一切乐队吧》的导演林一讯表示,希望通过海选、导师选人、组队,公演的方式为当代有个性的年轻人打造一个寻找知音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组建乐队的梦想,为音乐界输送乐队新力量,打造一支融汇了顶尖水平乐手的年轻乐队。

但是很显然,这套节目流程并不适合「乐队」。

首先,组乐队的过程一般都是成员之间的自然的双向选择,他们或因为志趣相投,或因为灵魂相吸,再加之岁月的磨合与沉淀,一支乐队才会形成属于他们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历久弥新。

记得在《乐队的夏天》中,几位乐手被经纪公司临时组合在一起来参赛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质疑,他们之间毫无联结,每个人只是机械地完成自己的部分,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乐队的夏天》中获得了最低票,被淘汰出局。

乐队应该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是一把琴加上另外一把,除了技术以外,还有成员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一起乐队吧》想为音乐圈选拔最好的乐手,用自己的上帝之手将他们组合在一起,但是,乐队终究不是男团,他们不该有固定的人设,也不适用于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

一档综艺节目,真的能安排出来一支最佳乐团吗?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