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一位妈妈的来信:不要总是用恶意揣摩世界

 昵称71058182 2020-08-04


今日话题

对社会上大多数人而言,孤独症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话题。缺乏了解,往往就很难了解,甚至形成误解。对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的科普,宣传;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不要总是用恶意揣摩世界,而要更加努力的寻找阳光,感受温暖。

不要总是用恶意揣摩世界
10月3号,我拿着恩启平台给的票,带着8岁的儿子一起去看了《哇!泡泡》,孩子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非常快乐,那一刻,他脸上幸福的表情感染了我,让我也找到了久违的幸福感,那一刻,我有一种我儿子也是正常孩子的错觉。

说实话,从孩子2岁7个月被诊断为自闭症到现在,我发自内心的笑真的很少,刚得知诊断结果的时候,我每天都在问“为什么?”为什么是我的孩子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病呢?为什么我要承担这个后果呢?无数个“为什么?”伴随着我失眠的夜晚。后来,我不问为什么了,可是,孩子的训练怎么办?生活的费用怎么办?孩子未来怎么办?... ...我一度感觉自己走到了抑郁的边缘,时而郁闷,时而烦躁,看见别人的孩子都那么健康,真的很妒忌。

从小我就是个好强的人,所以不愿意别人知道我孩子的情况,怕他们瞧不起我儿子,每每有同事跟我抱怨她的孩子有多调皮的时候,我都在内心暗想:这算什么?你们有个不会说话的儿子吗?你们知道从没有被叫过“妈妈”的母亲,有多痛苦吗?如果能够交换,你愿意吗?原谅我那时的黑暗心理,虽然明明知道她们并不知情,却依然觉得他们这是在炫耀,在刺痛我的心。

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好在先生一直都在跟我共同面对困难,一起接送儿子训练,五年下来,我们换过7个机构,搬过4次家,虽然跟一般孩子相比,他的进步很慢很慢,但是他一直在坚持,看到儿子学会了穿衣服、能够自己刷牙时,心里也有欣慰。我想这个“包袱”也可能是礼物,教给我们磨砺自己的内心,善待比我们弱小的人。

自闭症孩子付出的努力比一般人要多一百倍,有时候看到儿子因为做不到我们的指令而抓头甚至咬自己,我也想放弃,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还是不能放弃,毕竟孩子的训练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坚持训练,以后想练的时候可能会更困难,而且再大一些还会有新的问题,这些他不懂,可是作为父母不能不考虑,只有争取让他学会更多的技能,他才可能有未来,我们老了才能走的踏实一点。

一次,我带着儿子回奶奶家,公交车上接了一个电话,等我放下电话,看见儿子在揪一个女孩包上的玩偶,心想坏了,又得挨骂了,赶紧给人家赔不是,想拉儿子到旁边,但儿子又哭又叫,就是不撒手,我真的要哭了,后来那个女孩说要把玩偶送给儿子,我满心的疑惑,她有什么目的?我说这怎么行呢,她说没关系能理解,我要赔她钱也没要。这是第一次,我感受到了别人对儿子的善意。

以前很怕带儿子出门,因为他无意识发出的声音总是吵到别人,但后来,我意识到,如果我自己都不能接受他是个自闭症孩子,别人又怎么可能接受呢?别人对待我孩子的态度,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写照。于是,我不再怀着恐惧的心带孩子出门了,我接受他就是会发出声音的现实,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一时的,下了车,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可能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吧,儿子最近一年的情绪状态好了很多。


那天,在恩启的微信群里,有家长因为没有抢到泡泡剧的票不断的质疑工作人员,我觉得不应该,并不因为我拿到票了,而是觉得这个机会本来就是个福利,不是人家的义务,如果连对待帮助我们的人,我们都不能心存感激,满是怀疑,那我们凭什么要求别人来善待我们的孩子?因为感受到太多的恶意了吧,于是,我们也习惯了用恶意揣摩这个世界,但是,这种恶性循环,很可能让那些原本善意的心受到影响,那我们期待的融合就永远不会出现。

我们期待孩子的未来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就要从自己开始温暖这个世界,不要总是用恶意揣摩这个世界。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有未来。
社区留言的前排网友:
@无色的鱼:
说真的,有时候那种负面情绪真的控制不了,过了那个时间可能觉得应该调整。
@小山爸爸: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你光明,中国就不黑暗。
同样的,我温暖,世界就不寒冷。
转换一下视角,转变一下态度,世界就大不一样!
@落凡2015:
说的对,如果我自己都不能接受他是个自闭症孩子,别人又怎么可能接受呢?
@费永明:
当让孩子上去参与泡泡的时候,我家孩子主动举手了,你知道吗?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主动要求参与,虽然没有选上但最后还是送了孩子一包mm巧克力豆,当时我是半喜半泪啊,:loveliness::loveliness:为了不让其他家长看到,还偷偷摸了泪,哈哈 但这是喜悦的泪,特别高兴。谢谢恩启和主办方的活动,报名的名单都发到群里了,还给我打了电话说报名成功,完全透明,没有报上下次早点参与嘛。

@zixuma:

我也曾老多次的问过老天爷为啥这样对我,我到底做了什么孽给我个这样的孩子

在恩启社区看到这篇文章,感受到一位妈妈的艰辛和心路历程,特别是面对孩子、面对社会时的思考和正能量,让人为之感动。恩启特别联系了文章的作者胡女士,考虑到她的儿子壮壮今年8岁,送给他一套《男版——生活自理训练卡》和《天真者的故事》科普绘本,期待壮壮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