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大年,杀年猪》首届“故道·乔集”杯入选作品第60号\作者:唐风

 新用户91238811 2020-08-05

文学人生 诗意生活

        第145期

木兰文学官方微信平台

    轻松关注 与众不同

    本期责编 汪葆夫

首届“故道·乔集”杯

全国散文大赛征文启事

本次大赛由中共河南省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文联、虞城县作家协会、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以及乔集乡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一、奖励内容,本次总奖金为10万元。

(一)、现金奖励4万元:

一等奖:1名,奖励现金10000元;

  二等奖:3名,各奖励现金3000元;

  三等奖:10名,各奖励现金1000元;

优秀奖:20名,各奖励现金500元。

组织奖:1名,1000元。

以上获奖作者均颁发奖金、奖杯或证书。

(二)物质奖励6万元

1、适合拍摄的获奖作品,摄制成电视散文(需资金3万元。无需参赛者出资);

2、获奖作品结集出版(需资金3万元。无需参赛者出资);

3、凡虞城籍参赛者均可获得中国人寿虞城分公司提供的保额15万元的意外险1份。

二、参赛时间

  2018年11月20日至2019年3月20日。

三、参赛方式

  请在来稿中写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并附个人简介,工作照或生活照一张。

所有参赛征文均以电子文档格式发至参赛专用信箱:gudaoqiaojibei@163.com

四、评奖方式

1、从开始比赛的第二个月份(12月),择优在“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上发布在第一个月收到的参赛作品。以此类推,直至截稿。

没能在本平台上发布的作品,没有资格参加下一轮评奖。请大家关注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以了解本人作品是否入选平台。如首篇作品没能入选,可第二次创作参赛。

2、2019年月3月31日前,由省市专家从平台发布的作品中,评出部分优秀作品,进入复赛。

3、本大赛不采取名为打赏实、为收取参赛费的方式增加参赛者负担。

2019年4月10日前,所有进入复赛作品放至“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以“作品点击量+留言+读者投票”占一半、专家评审占一半权重的方式,最终评出各级奖项。

4、2019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在乔集乡花海湿地举行颁奖仪式。

五、温馨提示

1、请广大文友及时关注“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以便第一时间获取创作素材,了解个人参赛作品是否入选第一轮而发布于本平台,更可随时了解大赛其他重要进程。

2、所有参赛者均需加微信:hnycxmj

                      大赛组委会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三日



首届“故道·乔集”杯入选作品第60号

过大年 杀年猪

唐风

  儿时,我经常居住在乔集乡的姑妈家。

  儿时的记忆里,黄河故道像连绵起伏的山丘,乔集像一幅古朴的油画,遍地的芦花鳞次栉比,斑驳着鹅黄浅绿。冬日,黄河故道的小红泥巴房子错落有致地拥挤在一起,戴着厚厚的雪帽,阳光下闪着刺目的白光,农家的日子显得很殷实,很暖和。一年,最浓重、最热烈、最珍贵地符号当属过大年了。正像鲁迅先生笔下描绘的“社戏”那样,每到年底,我便在姑姑家住上三五日,观看乡下杀猪那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我依稀记得,姑姑家早就有了过年杀猪的打算,临近杀猪的日子,姑姑、姑夫心里还在前后掂量着杀猪的事情,出售毛猪划算还是杀猪划算是他们最大的心结。农家养一头肥猪不容易,饭前饭后,姑姑常为杀猪的事情与姑夫窃窃私语。姑夫很坚定自己的想法,姑姑像墙头的草一样摇摆不定。

  杀猪是过大年的重头戏,姑夫大张旗鼓地叙说着自家杀猪的事情,猪还在栏里活蹦乱跳,猪肉就已经落实到户了。村民们都很乐意买自己村里的猪肉,一是不必担心买了“老婆菜”。“老婆菜”就是繁育过小猪的母猪肉,过年图的是万事如意,“老婆菜”待客会很没面子;二是比集市的猪肉每斤便宜两毛钱。虽说便宜了两毛钱,但买卖双方都不吃亏,因为猪肉存放一些时间会或多或少的自然减秤,本村的猪肉是现杀现卖,除却了很多枝枝节节。乡凤古朴,村民们打交道考虑的是一碗水端平,自己不愿吃亏也不愿别人吃亏。

  杀猪那天,姑夫关照姑姑一句,猪不要再喂了,因为就要杀猪了,一盆猪食喂下去也不会再长出猪肉来。姑姑心肠软,不舍得亏待喂养了一年的肥猪,偷偷地喂一些猪食,然后,站在猪栏前怜惜地望着肥猪发呆,百感交集。姑夫却是说笑自如,安慰着姑姑或者是自我安慰:“养猪不就是过年吃肉的么?”

  其实,姑夫想着喂养了一年的肥猪就要变成一方方猪条子肉了,心里万分舍不得,但是一想到养猪就是为了过大年,心里便不再像姑姑那样有太多的纠结了。村里逮猪的人们拥挤在院子里,姑夫很自信地与众人说着这头猪是如何贪食、长得快、喂养没有费什么周折之类的话。然后,话锋一转,谈吐自如地说着这头猪如果再喂一个月,说不定会顶破三百斤。三百斤,众人觉得这话有些玄,过新年总是一团和气,还是附和着点头。

  猪还在猪栏里悠闲悠哉地溜达,买猪肉的人就已经聚拢在栏前了。村人打量着这头肥猪,更多的话题是这头毛猪可以杀出多少斤猪肉?村人自以为是地点头,认为猪这么肥,百斤毛猪出七十斤猪肉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接下来便是议论养猪是不是很划算?细算下来,除去玉米、稻糠、麸皮、红薯叶这些细粮粗食的成本价,真是没有什么赚头了。不过,村民们很满足,他们说不赔不赚的事情是“狗吃油”,纷纷开着玩笑说:“只要不是‘油吃狗’就行!”

  人们自得其乐,反过来相互安慰:“养猪就是零攒钱,不养猪,咋会有这一疙瘩钱?”说到这里,村人都认为这话是对的,很欣慰,开朗大笑。

  一年的喂养,肥猪与姑姑很熟知了。逮猪,姑姑进入猪栏给肥猪抓痒,肥猪很温顺地卧倒,享受着七品县令的待遇,待肥猪昏昏欲睡,众人蜂拥而上。肥猪万万没有料到身陷八面埋伏,使出浑身力气挣扎,村人很得意自己设下的迷魂阵。肥猪抬上了架子车,姑姑敲着猪槽咯咯叫着,意思是引叫着明年的肥猪。

  姑夫拉着肥猪,架子车后面跟着村里的男女老少,逶逶迤迤,络绎不绝,像送亲的队伍。肥猪还在架子车里嗷嗷叫着,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谁家买猪头、猪杂碎,猪腰、猪屁股的事情了。姑姑端着白亮亮的瓷盆,盆里放了一些白森森的盐粒,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塞给我:“别忘了,接猪血!”

  屠户早已烧开了一大锅开水,“突突”地翻滚着淡青色的浪花。屠户一脸横肉,身扎黑色的皮革围裙,手提柳叶尖刀,彪悍威武,令人不寒而栗。屠户看见肥猪像是三生有幸,凶光毕露,满脸狞笑。村人指指戳戳,很小心地说着下辈子千万别托生猪。肥猪抬上血案,屠户掂起粗壮的齐眉短棍,目空一切地走向血案上的肥猪,嘴里骂道:“明年的今日便是你的周年!”言罢,齐眉短棍照准肥猪的耳根狠命地砸去。肥猪失去了知觉,浑身颤抖,动弹着四蹄,屠户手执柳叶尖刀,照准猪的脖窝斜刺进去,刀子拧转几下,吆喝姑夫:“愣什么?送盆过来,接猪血!”

  众人一片唏嘘。

  肥猪躺在血案上停止了动弹,我与孩子们靠近来,屠户轻松地开着玩笑:“谁嘬一下猪尾巴,猪水泡归谁!”

  屠户在猪的四条腿各剔开一个小洞,一根细长的铁棍戳进肥猪的皮层左左右右疏通着,拔出铁棍,深吸一口气,嘴巴鼓得像气囊,噙着小洞吹气,一会儿,肥猪鼓得像只牛皮筏子。肥猪抬进沸腾的开水锅里,一番手忙脚乱地搓刮滚洗,白亮亮地肥猪抬出来挂在架子上,开肠破肚,大卸八块。村人恍若隔世,突感屠户与肥猪这对生死冤家是那么和谐可亲。

  屠户执刀掌秤,姑夫恭让着买猪肉的村人。买猪肉的人唯唯诺诺,装作很贫苦的样子,吸溜着嘴皮说:“过年,俺家客人不太多,买十斤猪肉足够了!”

  众人撺掇:“一年哩,不能太省了,大人孩子忙活一年,不多吃些儿么?”

  买猪肉人的手弓拢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呵着热气,一副怕冷的样子:“今年家里事多,罗锅腰上树——前(钱)紧,不敢多吃!”

  姑夫很大方,插话:“尽管拿去,我不会找你讨账!”

  买猪肉的人百般推诿,屠户手起刀落,割出的猪肉总是比报出的斤数多出二三斤来,话如喷钉:“没钱?刀压在脖子上像杀猪一样宰你,看你有钱没有?!”

  村人爱听屠户生猛的说笑,话虽寒,道理是对的。

  尽管多出一些猪肉,买方也能承受,孱孱弱弱地说着:“多就多一些吧,不知道钱是不是宽绰!”言罢,兜里掏出一沓钱来。其实,钱还是很宽裕的。人们故作惊讶:“你千万别碰上土匪了啊,钱这么多!”

  买猪肉的人很小心地把钱折叠装进夹层的衣兜里,扳着指头算细账:“孩子上学,婚丧嫁娶随礼,过年买些香蜡纸炮,哪一宗不得花钱?买这些猪菜不能算少了!”

  姑夫说话开朗豁达:“自己养的猪,有钱没钱,我会不让你吃猪肉?”

  买猪肉的人急忙说:“不不,我不做没有土打墙的事!”

  姑夫收取钱的整数,不足一块钱的零头不再收取了,双方一番推让,姑夫双手压在一起,手指动弹着像老鳖的四爪:“我收取零钱就是这个!”

  话说到这份上,买猪肉的人只得作罢,递过一支烟,双方心满意足地吸着。

  猪肉用一根红色的塑料绳系好,村人提着一路说笑着各自回家了。女人和孩子们像露头小燕子一样在门口等待着,看见这些猪肉,孩子们乐不可支,女人赶紧找来一个大盆,舀进一些清水把猪菜泡上。安顿下来,女人抱怨着买的猪肉稍微有些多了。男人很大气:“一年哩,不用太省!”

  吃过中午饭,男人们用斧头“噼噼啪啪”地劈柴,女人们在厨房里“叮叮当当”地刷洗着锅碗瓢勺。小小村落升腾着白莲花似的炊烟,街巷弥漫着浓浓的肉香味儿。女人们很怜惜孩子,煮好猪肉捞出锅,猪骨头上粘连的猪肉故意不剔干净,留下一些儿让孩子们啃。老人们说猪骨头是新年的“嫁妆”,啃猪骨头是“拿嫁妆”,孩子们很是盼望一年一度的“拿嫁妆”。孩子们馋猫一样地啃着猪骨头,大人观望着既幸福又心酸,很怜惜地想着,孩子们一年没有吃过猪肉了。

  姑姑、姑夫已是黄河故道的故人,我很少到黄河故道的姑姑家去了。如今,过大年,下馆子,逛歌厅,高朋满座,富贵满天,烟酒散尽,怅然若失,感觉失落了日子的根,儿时记忆的版图上依然是黄河故道小红泥巴的土房子与过大年杀年猪的热闹景象。

作者简介:

唐风,原名唐治信,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市作协会员,从事教育工作,曾担任中学毕业班语文教师。85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见于《语文报》《散文选刊》《中国家园文学》《精短小说》《金山》《微型小说选刊》《京九文学》《语文周报》《长沙晚报》《永城日报》《焦作晚报》等杂志报刊。曾荣获《烟台日报》征文优秀奖,辽宁小说大赛三等奖,“上庄杯”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传奇故事》杂志征文入围奖。

我们的团队


顾问:宋立民 郭义方

社长:高青坡

主编:许铭君

副主编:杜素焕 梦阳

执行主编:汪葆夫 王一明 

刘明江 范文学

编辑:靳翠菊 李凤云

朱福宏 杨正伟 高莲花 

技术总监:惠忠锋

合作伙伴:中国人寿虞城县支公司

虞城木兰 天下文学


、本平台由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主管,由虞城县作家协会、《木兰文学》杂志编辑部主办,致力创建优雅的公益文化阵地,努力保持个性存在。

二、本平台开通原创保护,所有来稿均须原创作品(特邀除外),请勿一稿多投。15日内未在平台发布者方可转投他处。

三、本平台面向全国作者征稿,欢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剧本、小品,现代诗及古诗、文学评论,绘画及摄影配诗文等均可。

四、来稿时请附作者个人简历(150字以内)及近照一张。

五、本平台上发布的稿件,将择优推荐发表在《作家周刊》《语文导报》《京九文学》《木兰文学》等报刊。

六、本平台最大化保障作者权益,所有文章打赏所得,全部返还作者。作者需主动加编辑微信(hnycxmj),以便联系领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