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 | 邵德峰(诵读:紫烟)

 又见酸枣人生 2020-08-05

回忆

朗诵:紫烟

编辑:紫烟

点击上面绿标 收听精彩诵读

回忆

文/邵德峰

写于2020年2月18日

  我出生在辽南黄海北部的一个渔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迎海,青龙山,九鼎梅花山,海王九岛,环顾着我美丽的家乡,我的童年、青年、中年都是在这里度过,往昔时光还是记忆犹新。记得在我十四岁的时候,家里有台黑白电视机,辽宁电视台每天晚上都要播放一个栏目《每天一字》,非常生动描绘了每个字各个年代的形态,对于甲骨文,小篆,繁体字和简体字,详细解释每个字的意义。每到了播放时间,母亲就会拿着纸笔让我学习,现在想起来那个情景,真是温馨宁静和幸福,每每回想起母亲的大爱,比海深,比天高,好想能再回到那个年代!

        从我十七岁开始,就在茫茫大海上打渔十几年,还做过三年铁匠,经历过人间生死离别与各种坎坷,那时候无论环境多么艰苦,都会在空闲时间不遗余力的看书背书、学习、记录笔记。清晰的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记得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大多人不看好,投来不屑的目光,还加上耻笑的语言,我都不以为然,只有母亲在默默支持!在2006年春季,我在秦皇岛乘坐火车回大连,到了瓦房店松树镇这个地方,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透过火车舷窗欣赏山水田园,深深震撼与大自然的宏伟画卷,真是鬼斧神工,无限美好啊!触景生情、即兴发挥写出我的人生第一首诗篇《春游》“桃花梨花杏花开,窗外美景画里栽。大好河山壮胸怀,逍遥自在君到来”。自此开启了我的诗词漫行人生路,不留下遗憾在人间。

        我不会打牌,不吸烟,也不喜欢娱乐场所。没事看看书,喝喝茶,写作。在别人看来我挺潇洒的,行遍大江南北,一路走来一路歌,诗词行天下,绝不涉及其他。

       其实我每次出去都是为了工作,忙里偷闲的时候,才去学习和写作,或许在别人看来就是游山玩水,其实别人懂与不懂、理解与不理解,我都不去在意了。

后来因为生活的坎坷,波折,逐渐喜欢上了方正的文字和传统文化。在浩瀚海洋里用文字来疗伤,劝慰自己,勉励自己,不断进取,不能颓废,与暴风雨抗争,振作起来!
这么多年了,我就是本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待人处世!我欣赏花瓶,欣赏她内外兼修的美,是岁月的工匠所赋予的美好!

        一位文友给我发来了其作品,深感寓意之美好。我对文友说会把你的作品融入我的写作里面!“在你的堡垒,摊开手掌。指尖跌落片片雪花,疗伤!路上,迷路的春已发芽。”“你是一片海,滋养枯萎的行者。狂卷起深深  深深地爱!”“剑光冷,点点寒星,刺破羽翼,收集凋零的桃红。至爱的平仄,灿烂余生。”“寻着前世那枚朱砂,坠落。红尘渡口,只为与你重逢。一朵烟花,凋零永恒”。真乃佳句,诠释人生如梦!

我崇拜历史风流人物,从来不去崇拜所谓的明星和网红。还是儿童的时候,家里有本《唐诗三百首》,爱不释手。母亲经常看一本《东周列国志》,就跟着母亲去看,不懂得时候,母亲就不厌其烦的给我解释!那时候就喜欢上历史传奇人物,三皇五帝,二十四个历史朝代。对于历史名人老子,周公,孔子,祖冲之,李白,杜甫,白居易,邵雍,岳飞,戚继光,毛泽东等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和数不清的风流人物,情有独钟!

       心里总是激荡起大诗人李白的《天台晓望》“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真是豪迈大气直冲云天!

耳畔也经常响起唐王李世民的传世哲理佳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真是做人做事至理名言!                 
古训也载有传世名言,“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无古不成今,古人尚且如此,我辈岂可不去遵循古理!

       其实我在写作方面,要更加刻苦与努力!坚信这个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愿以文字诠释精彩人生,愿意在文字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作者简介

邵德峰:辽宁省庄河市人氏,自幼酷爱传统文化,曾在茫茫大海打渔十七个春秋,淮北市诗词协会理事,邵雍书画院顾问。愿以文字诠释精彩人生,愿意在文字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诵者简介

 

紫烟: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市区朗诵家协会会员。用声音诠释文字,用诵读点亮人生。


来稿请以 标题+正文+作者照片+作者简介 形式发送 (缺一将不予安排编辑和发表)。一周未答复自行处理。投稿前作者必须关注平台,义务分享平台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