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例疱疹性咽峡炎,用了不一样的中成药

 小毛头书屋 2020-08-05
        最近遇到两个孩子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用了不同的药,还都是中成药,简便易行,而且收效都比较满意。



        一例是8岁的女童,湖南长沙的,7月31号后半夜突然高烧到39.5度,母亲反映孩子没有其他不适,微信发来的舌头照片也看不出明显问题,到当地的中医院看了急诊,医生按照湿热积食的思路开了药方,用了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淡竹叶、芦根、柴胡、豆蔻、生石膏、知母、炒鸡内金、射干、牛蒡子、甘草等,孩子服药后高烧一直未明显改善。
        这样迁延将近两天后,在第二天晚上,孩子母亲说,发现孩子嗓子里面有白点,而且嗓子很痛,这时候才确定是疱疹性咽峡炎。
        既然病情已清晰,我提出改服防风通圣丸。晚上九点左右孩子服下2/3袋防风通圣丸(孩子体重只有60斤,所以用量是大人的2/3),服药一个小时后,开始一直出汗,孩子妈妈说是那种“毛毛汗”,到夜里11点半体温就降下去了,第二天早晨的体温是36.3度。嗓子痛的情况在第二天开始也逐渐减轻。除了防风通圣丸,还叮嘱孩子妈妈煮了乌梅三豆饮,配合治疗。

        另外一例是近11岁的男童,北京的,6月20号晚上孩子妈妈给我发微信,说孩子这两天眼睛肿,嗓子疼,精神差,当天晚上发现喉咙里长了小白点,体温并不高,37度,我给孩子开了桑菊感冒片,也是配合乌梅三豆饮,孩子服药后,第二天体温恢复到36.5度,嗓子痛也缓解了,眼睛也不肿了,精神也恢复了,这样三四天后就完全好了。

        同样是疱疹性咽峡炎,为什么一个用防风通圣丸,一个用桑菊感冒片呢?是因为第一个女童出现了高烧,外邪已开始深入;而第二个男童刚刚出现低烧,而且眼睛肿,桑菊感冒片不仅可以应对外邪初感,还可以走肝经,治疗眼睛肿。

        今年出现疫情后,我开始越来越多地在网诊中用中成药,中成药可以网购,简便易行,又多为经方,此外再加减些易操作的食疗或药物,收效都还不错。

        还有就是,出现疱疹性咽峡炎,一定要用乌梅三豆饮配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属于外邪内侵,驱除外邪的工作交给了防风通圣丸和桑菊感冒片这类中成药,不过外邪内侵必然还会造成体温升高津液耗伤,所以同时还要用乌梅三豆饮补充耗伤的津液,同时起到补脾清热的效果。

附:乌梅三豆饮做法
       乌梅15克,黄豆、黑豆、绿豆各15克,加入1500毫升水提前泡一晚上,第二天加30克白糖,煮40分钟即可。如果没有时间提前泡,用高压锅直接熬煮40分钟也可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