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世||【柳老太的婚姻】◆刘丹影

 白云之边 2020-08-05
齐鲁文学

作者简介:刘丹影,笔名丹影,陕西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奋进文学奖获得者。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数百篇,数十篇作品先后获省内外文学奖并入选各类文学丛书。出版《鸟语》散文集1部,现供职陕西丹凤县新华书店。





-作品欣赏-★

【柳老太的婚姻】

作者:刘丹影

柳老太出生在洲河南边40多里外一个叫保仓坪的村子,这里虽四面环山,生活艰苦,可老太家的生活却比较殷实,她的父亲是教书先生,一年不出力不流汗,挣的却是比出力流汗人家多几倍的粮食,老太打出生时起就过惯了富裕的日子,加之她又是父母的小女儿,也就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别人家的女儿长到十二三岁便能帮母亲料理家务,她十二三岁了还跟着父亲在私塾学校里读书。这样富足的日子却使她从小便滋生了倔犟的性格,啥事情只要是她不乐意你就别指望办成。就说缠足吧,别人认为三寸金莲是当时的时尚,可她却不,她忍受不了那种疼痛的折磨,打从五六岁时起就和母亲较劲,母亲晚上给她缠好,不到第二天就被她解开,母亲早上给她缠好,没等到晚上又被她解开了,就这样缠了解解了缠,一年没出去,她的脚是怎么也缠不小了,成了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大脚片子,这刚好适合她那既倔又犟的个性特点。

跟着父亲上私塾上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到了乡下人谈婚论嫁的年龄,正好父亲的精力和眼力都开始走下坡路,他的教书生涯也就行将结束,这时从小娇生惯养的她也中止了学业,随父亲回到了家,她原本想在家呆段时间。再去外地继续读书学习,没想到这个知书达理的乡下女子,其命运却同村子里的其他女子十分的相似。她回家不长时间,父亲就将她许配给外村一个药铺郎中的儿子,那时她对爱情婚姻处于懵懂时期,但乡村的父母包办习俗让她难以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自己的婚姻愈来感到不满意,这时药辅郎中已派人送来了丰厚的彩礼,要求与他儿子尽快完婚,她虽然不满意这样的婚姻,但又能怎么样呢,她错就错在不该中止学业,听任家人摆布,但又一想好歹他家要比起其他人家还比较富裕一些,再说父亲已收了人家的彩礼,也就只能这样了,虽如此,老太仍没少流眼泪,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煎熬后,来年的春暖花开时节,一顶花轿将她从山这边抬到了山那边,老太一生的理想、希冀和幸福便在这唢呐声中划上了句号。

如果说老太是位甘愿忍受生活磨粝的弱女子的话也就不会有后来太多太多的变故,但她偏偏是位不向命运低头的人,这样的性格就使其爱情充满了离奇与艰辛。

在与药辅郎中的儿子完婚不长的时间里,她的心里就被屈辱充塞得永无宁日,原来药辅郎中的儿子是个不中用的男人,一连三天的新婚之夜老太都是在泪水中渡过,一种被骗后的屈辱感使她狠不得一刀杀了药铺郎中,你自己的儿子是啥货色,难道你不清楚。她想到了离婚,但在乡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离婚是不可能的,可她实再不想就这样虚度年华,她要报复,她要用一种狠毒的手段来报复药辅郎中。这样想着,老太的心情反倒轻松了许多。可让她没料到的报复却来得这么快,快得让她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那年初春的一天早上,太阳刚刚露出山垭,老太怀着郁闷的心情来到门前的小河边洗衣服,洗着洗着她又想起了心事,也就忘记了手中的衣服,等她回过神来却发现衣服已被河水冲出了老远,她一时竟忘了脱鞋,就淌水去追,没追多远便发现衣服被一挑水的青年后生拣起。她从河里走出来时两只裤腿已湿了大半截,冻得瑟瑟发抖。正在她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后生却笑盈盈地拿着衣服,正往她跟前走来,这时四目相对,她先是腼腆,继而又觉得面熟,总想在那儿见过似的。还是后生先打破了僵局,“咋列,刚当新娘子就不认得同学啦?”后生这么一问,老太更是云里雾里地迷糊着。

“你是——?”

“还记得蚂蚱吗?”

“刘双新,你就住这!”

“和你一个村,不过中间有条河,你河北,我河南。”

“太好了,以后总算有个说话的伴”。老太刚说完就有点后悔,她不该那样直率,这让他怎么看待她。

但她还是让他看出自己婚姻的不幸,她的眼神,她的面容都足一证明了这一点,即使自己啥都不说。

俩人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话就各干各的事,但这巧妙地邂逅却从此让老太的心再也不能安静了。

从河边回到了家里,老太眼前总有个熟悉的影子在跟着他,心绪又回到了七八年前的私塾学校时期,那是夏日的一天中午,坐在她后边的男孩子,将一只草绿色的蚂蚱放在了她的脖子里,她开始觉得脖子有点痒,就用去抓,没想到用手抓到了一只大蚂蚱,吓得她大喊大叫,而坐在她后边的几个男孩子却兴灾乐祸地笑个不停,这下让私塾先生她的父亲很气愤,大声质问是谁干的,都不敢承认,最后先生让那几个男孩子跪在讲台上,谁说了谁回家,这时,一个名叫刘双新的男孩承认是他干的,先生一气之下开除了他,任凭他父亲怎么给先生认错,先生始终认为双新是朽木不可雕也,成不了大器。眼见着双新可怜巴巴的跟着父亲走出了学堂,她感到很内疚,父亲是不是太过分了……

有了第一次的邂逅,老太便开始渴望着下一次的相见,于是她就经常来河边洗衣服,实在无啥可洗,也要来到河边转悠,为的是能与刘双新再见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俩人见面的次数愈来愈多了,也就对各自的情况熟悉起来,好感也慢慢的增加,尤其是当她知道他还没有婚配的时候,心里像有只小鹿似的开始撞击着她的心扉,她常常莫名其妙的无比兴奋,多少个不眠之夜,她企盼着能听到他的声音,他的脚步。这样的心情既甜密又焦渴,她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真正的初恋。

老太对爱的渴望心情,双新从她的眼神里终于得到了证实,俩人开始大胆的频频幽会,直到后来发生的事情,让她刻骨铭心,难以回味。

那是盛夏的一天清早,山里的天气就像小娃的脸说变就变,月朗星稀的天空不一会却变得灰濛濛的。她早早地起了床说是要去娘家,就什么东西都未带,一出村子按着先天两人说的路线沿河而下,在离河不远的地方,双新正焦急的等着她。俩人见面后就抄小路往县城的方向赶,他们要去潼关,双新的大姐在潼关。

他俩一路小跑,总怕有人在后边撵,又要赶在大雨前过洲河,洲河一涨水就隔住了,老天总算没有刁难他们,虽然大清早云里雾罩的,却一直没有下雨。他俩来到洲河边,坐下来歇息,望着滔滔东去的河水,俩人对他们的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但谁也没有想到,欢笑的河水正在张着血盆大口,要把他俩生吞活剥。他俩歇息了一会就相互搀扶过河。因是第一次过洲河,她刚走几步就显得慌乱,有点站不稳的感觉,他们走走停停,有说有笑,一步步地向岸边靠近。就在他俩离岸边不到二丈远的时候,突然上游一股黄色的巨浪,向他们扑来,她只觉得身子晃了一下,差点被浪头掀倒,等她再次站稳脚根的时候,才发现拉着她手的不是她的双新,而是一个陌生的男子,且那男子浑身赤裸,没挂一条线。她一边叫着双新的名子,一边要甩掉身边的陌生男子,可任凭老太怎么哭喊,她的双新再也没有回到身边,回答她的只有那汹涌澎湃的咆哮声。

直到多年后,老太都没弄明白,温柔可爱洲河竟是那么地狰狞可怕,发起威来那么残酷无情。原来上游刚下过暴雨,河水猛涨,多亏了那个陌生男人救了她的命。双新被浪潮卷走后,她是多么的沮丧,心一下子被掏空似的,要不是那陌生男人一直护着她,她早就去寻找他了。

她在河边哭得死去活来,直到傍晚时分才被那个陌生男人背回家。第二天早上她从昏睡中清醒过来,又来到河边,却怎么也哭不出来,似乎眼泪早已流干,她只是幻想着他同自己一样能被人救起,一下子走到自己面前,她就这样在河边坐了三天都没有见到他的影子,陪着她的是那个陌生的男人,陌生男人给她送饭,给她劝说,才使她渐渐从绝望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这样的变故打击太大了,柳老太就像做了个长长的梦,梦中的情景让她不堪回味,几天时间她的脸就变了形,身子极度虚弱,她原本想一人回去,可她怎么回去,回去又怎么给人交待,又该怎么去面对父母,面对郎中一家。好在那个陌生人也是个可怜人,靠背河为生,无依无靠,这样她便断了回家的念头,全当父母没有养育自己,和这位背河人结为夫妻,也算是对他救命之恩的一种回报。

他有了她后,生活尽管清贫,心里却是甜密的,他庆幸自己,老天爷给自己白白送来了个媳妇,凭他的家底是怎么也娶不起媳妇的,于是,他要把全部的爱都要倾注到她的身上,那怕是再苦再累,他都心甘情愿。而她在住进了他家后,原本那颗不甘平庸的心这下倒变得实在起来,虽然像他这样五大三粗的背河人,并非她的心愿,但这是命中注定的,她落到这步田地,也只能认命了,她要用自己的温柔来体贴他,体贴这个家,那怕就是吃糠咽菜,她都要把日子过好。背河人勤快,她又节俭,两人的生活很快就变得和和美美起来。第二年隆冬有了孩子,孩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增添了无穷的欢乐。

人常说会水的鱼儿浪打倒,没想到这句俗语在不知不觉间降到了背河人身上,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一天中午,刚刚下过暴雨的洲河,河水瀑涨,浪涛拍岸,从四沟八岔冲下来的牛、羊和木材漂在河面上很似状观,这是居住在洲河边的人最容易发财的时机,于是刚吃过午饭的他便同村里的小伙子,结伴去河里捞东西,他捞了几根房椽之后,又扎猛子去捞那只愈飘愈远的木箱,这时一个更猛的浪头将他卷到了河底,还没等清醒过来就被又一大浪再次冲得无影无踪,她赶来河边还未哭出一声,就昏死在沙滩上,直到第二天他的尸体从月日滩抬回来,老太才苏醒过来,她哭天喊地悲痛欲绝,那撕心裂胆的哭声使在场的人泪如泉涌。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彻底击跨了她。那一年孩子5岁,她25岁,也就是从那次以后,她的眼睛彻底的失明了。失了明的她虽然还十分年轻,但再无心思打扮自己,好像是个老人。从此,村上的人都叫她老太,因背河人居住在柳树巷姓柳,人们就称她为柳老太。

有人说柳老太的眼泪流干了,有人说柳老太哭伤了肝,不管是那一种说法,她却再也没有动过婚嫁的心事,直到80岁那年过世。

我说的柳老太不是别人,她是我的祖母……。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本刊既欢迎材料扎实的考据之作,也欢迎思辨深刻的理论文章。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