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花夕拾||【秋收人】◆李容

 白云之边 2020-08-06
齐鲁文学

作者简介:李容,女95后,湖南新化人,现读于冷水江市娄底幼儿师范学校。文学作品见于《今日冷水江》,《小天使报》,《星光文学报》,娄底幼儿师范学校文学创作协会成员。





-作品欣赏-★

【秋收人】

作者:李容

在九月,如果有机会,你应当抽空去乡间的田野转转,亲自感受一下金秋的丰收,以及秋收期间农民伯伯的艰辛。

放眼望去,山间成片成片的玉米秸秆已经枯黄,玉米苞谷病恹恹地垂下了头,青绿色的玉米胡须渐渐变成棕褐色。天蒙蒙亮,玉米地里已有人影晃动,他们赶着清晨的凉爽出门劳作了。为了防止虫子爬上身上,他们身穿透气的长袖上衣和宽松长裤,用扁担挑着箩筐陆陆续续赶来山上了。

你可以看到高高的玉米秸秆足足把整个人淹没,他们用一只手迅速地掰下带有苞谷的玉米,顺势扔向一个中心地方将其堆积在一起,另一只手持着弯刀,熟练地砍断玉米秸秆,朝一个方向扑倒,在山上风吹日晒而干的玉米秸秆可以日后挑回家当柴火。当他们收完秸秆上的玉米,此时的玉米地已经是另一番景象。高高的玉米秸秆扑倒在四周,聚积起来的玉米堆在各处凸起。随之,人们开始撕堆在一起的玉米苞谷,从玉米尖将苞谷撕开分为左右两边,连着胡须朝下剔,然后在底端玉米茎的地方折断,扔掉苞谷将颗粒饱满的黄灿灿的玉米放进箩筐。待到满满一箩筐时,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弯着背,挑着沉重的玉米一摇一摆赶回家吃早饭。此时,太阳已经露出了脸,金黄的玉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生活的艰辛让白发过早地爬满了他们的头,一张张黝黑的脸上满是皱纹。他们赶回家煮饭,同时又忙着喂猪食,把关在笼子里的鸡鸭放出来喂食,又赶着去菜园里摘一个冬瓜或南瓜、一篮辣椒再炒几个鸡蛋就是早餐。简单吃过饭后,又赶在太阳刚升起来时去晒玉米粒,在太阳的照耀下,金黄的玉米粒铺满整个房子平顶,望上去很是耀眼,同一次晒的玉米要在烈日下晒三天左右才能收进仓库,那是农民伯伯一个季节的心血。

晒完玉米,他们又要去脱玉米粒。用一条长木凳放倒,在两端的凳脚上装上两只带有齿轮的鞋子,用绳子固定后,便两手握着玉米在鞋底面滚动,通过摩擦使玉米粒脱落。这是很古老的一种方法,人们一天下来大概只能收获三箩筐的玉米粒,待三天后屋顶的玉米粒收起来之后,又要将新的玉米粒挑出去晒。这看似简单的方法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

晒着的玉米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进行翻动,用一根竹子做成的手指朝下的弯曲的形状进行翻动。待下午高温过后,人们又继续上山去进行收割,又要赶在天黑之前回家收平顶的玉米粒,用竹子分枝做成的扫帚将其聚集在一起堆成锥形,如果天气持续晴朗的话,夜晚便可用尼龙布盖住,而如果有雨,只能用箩筐装起来,晴天的时候再晒出来。农民是随着天气做事的,这话形容的十分贴切,如果在脱玉米粒的过程中,天空中有乌云,那么人们必须立刻去平顶收玉米,以防下雨将其打湿。而雨是说下就下的,即将晒干的玉米粒被水冲走是常有的事。每逢下雨,人们便会犯愁,因为如果持续阴雨天气,玉米粒便会发芽,人们又要采取措施来进行防范。

这样忙碌艰苦的生活大概要持续整个秋季,包括人们拔花生、收稻谷。而对他们来说,每一天的时间是不够的。他们从春季播种等待的就是丰收的时刻。秋季,对农民伯伯来说,是无比劳累的,他们每天顶着烈日,在田地间汗流浃背地进行收割,但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喜悦,难以言说的喜悦……

我想,他们是值得无比尊敬的!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