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成日升的随笔《​人生起步于高中》

 黄石新东西 2020-08-06

      一中是我高中上学的地方。自从离开那里,我结束了一段繁忙和迷茫的学习生活,开启一系列有故事的人生。  

2003年开始,高考改到六月份进行;在此之前,是七月份,那时我们称高考为“黑色“的七月。2020年,因为疫情,高考重回“黑色“的七月。对于经历过高中生活的普通学生来说,曾经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的“繁忙和迷茫“生活状态。  
我初次接触一中是在1987年,乡下伢崽进城,第一次当小尾巴,跟着父亲一起,陪同叔叔到一中入学,当时的一中校址是在今天的实验中学。入学前后,我着实兴奋了好些日子。从大人口中得知,一中是我们县的最高学府。叔叔能考入一中,自然就是我们孩子眼中的“大拇指“,用今天的话说,是学霸也是楷模。在之后的3年里,父亲经常去一中送粮或者送钱给叔叔,我也跟着一起去,因此,我有机会亲历了一中的迁址、易名等等。这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帮助我逐渐树立明确的目标:要飞得更远更高,通常要始于高中。7年之后,叔叔送我到一中入学。自此,我经历了一段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快节奏生活,尽己所能,努力学习。  
刚入学一中的时候,我带着乡下学生通常都有的特征,怯懦甚至自卑,以及语言不通所致的不自然,阳新的九版十三腔,果如其然,经常听不懂各乡镇的方言,也听不懂县城里的“城关“话。以前习惯了在乡下一些小圈子里,说着类似的方言,自然地感受着没有障碍的处事方式,还可能享受着小圈子里的优越和荣誉。现在,突然面对来自县城以及各个乡镇的“尖子生“,再加上入学前的生病,我一下子没有适应。高一开始的生活有些混沌,经历了分班、分宿舍、换班主任、换任课老师,等等。待到安定下来,经历几次月考之后,我开始感受到了学习的艰难,尤其是考试成绩总是难以提高。为此,我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的短板,努力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多做练习,可考试成绩总是不能显著提高。再后来,我写了一篇分析文章,对比了不同成长环境下不同学生的思维差异、应试能力,等等。班主任陈老师在课堂上不点名地念了我写的全文。陈老师看我分析得很有道理,也许期盼着这位同学提高成绩。但是,高一上下两个学期以来,我一直还是处于中下游成绩。颇让他失望。  
高二过得更加艰难,有时候还特别迷茫,不知道未来是否有机会;也不乏青春期的懊恼,经常会对着窗外走过的人发呆,因此浪费了做练习的时间,过后就特别懊恼。九十年代中期,在县城的亲戚一直是我的依靠,可他也下岗了。父亲在外打工也挣不到钱。那个时候,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十分普遍。估计父亲面对成绩平平的儿子,在外打工也少了几分干劲;幸好母亲从来不埋怨,也不动怒骂人,她总是沉默不语地支持我,让我吃饱,尽能力让我吃好。妹妹因为家庭的贫寒,从初中二年级辍学外出打工。所有人的努力和理解,似乎都在期待我“鲤鱼跳龙门“的时刻。每次寒暑假我回到家里,跟往常一样自学。我自初中以来,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老宅里学习,或者练习钢笔字,或者挥毫毛笔字,尽管都不怎么样,但我还是很喜欢、一直坚持下去,特别喜欢学习英语,每天听着似懂非懂的美国之音,大声朗读着晦涩的新概念英语,尽管许多单词还不认识。面对各种困难窘迫,坚持学习不放弃,我还是做到了。也许是智力的原因,也许因为没有找着门道,总之,我不擅长于考试。现在想起来,这些特征,可能是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共性。考入一中读书的我们,一般都有着类似的愿景,也有类似的价值观,但是各自从执行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天资禀赋,各有差异,效果不尽相同。  
高三是紧迫的一年。在亲戚家偶然发现一本书《人人都能成功》,美国人拿破仑希尔写的励志成功学。“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保持积极的心态,你就会改变自己的世界“……在今天看来,都是十分鸡汤的文字。但是,当时的我看得这些激励人的话,犹如明灯一样照着自己奋力前行。高三的成绩终于有了一点起色,也熬过了那“黑色“的七月高考。其实,我不觉得是黑色的,高考前后,我是十分愉快的,应该是橙黄色吧。当高考结束后,我几次再回到校园,看见在校的同学,继续快节奏地行走于宿舍和教学楼之间,若有所悟:我们从一中出发的,都经历过那段难忘的时光;因为“笃学力行“(当时的校训的前半句),我们坚持不懈,方能奠定基础,人生才有可能迈进一个又一个新的舞台。  
离开一中,我考入武汉一所普通高校学习计算机,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专业。初中的时候,偶尔受到一本杂志的影响,我把英语、计算机、法律和驾驶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设定为自己学习过程中追求的技能目标。在大学期间,还是如以前那样坚持大量英文阅读,没有刻意去背记单词,但是阅读给我带了剧增的词汇量以及写作的素材。每周一份英文报纸、一字不漏地读完,从《21世纪英文报纸》到《中国日报》,还有一些杂志,等等。每天晚饭后,还独自到僻静的校园角落大声朗读英文文章。英语成绩由此十分突出,大学二年级曾经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荣获湖北省赛区一等奖。当同学们都在忙碌着准备考四六级的时候,我一边学习专业课、课外主动帮助一些同学辅导英文,一边准备就业,那时,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电子商务如火如荼,海内外一片叫好。参加工作的时候,老板是刚刚回武汉创业的美国海归,他们很惊讶我的英文交流能力,两番面试之后就决定聘用我,加入他们的软件开发国际团队。再后来,我离开武汉去北京、大连、上海发展,先后在东软(大连)、中国电信-香港电讯盈科(北京)、上海惠普、上海亿贝(eBay/PayPal)工作。在上海生活和工作期间,我也如愿以偿地在上海考上了研究生。在个人职业发展的路上,我几乎把握住了每一次转变的机会,仿佛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受益颇多。当我2012年6月份拿到研究生双证的时候,公司也给我办好了全家移民美国的手续,7月6号来到世界科技人才和技术的中心:硅谷。回首往昔,每一次的付出,不要怀疑,也不言放弃,坚持就好。“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在全新的舞台上,继续保持信念、砥砺前行。  

[黄石文坛]成日升的散文《脚步声》

[黄石文坛]成日升的散文《兄弟》


成日升,1978年出生于阳新县马岭村。现居美国旧金山。离别故土,游历海内外;肩负使命,责任担当。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