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果转化国资管理实务训练营-(一)总论课程逐字稿(中)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20-08-06

本文作者:张妍,西科控股高级国资经理

01

国资管理体系

好,下面来看一下国资管理的体系,大家看到这个体系其实和刚才讲的是一致的,我们在4小类中分为两大部分,一个财政部门,一个就是国资委。

课件上这个图,实际上我是想给大家讲一个分级的概念,用行话来讲,叫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也就是说中央级和地方级它是分开的,中央和地方之间它不再存在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它是分成两级去进行监管。比如财政部门,如果你是中央级单位,就由财政部来进行监管。如果你是地方单位,就由省里或者是地级市的财政局去进行监管,中央和地方还是分开了,它没有一个从属关系,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央这边它制定了某个政策,对地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地方经济事项实质上的决策权是在地方。

高校科研院所实际上就属于财政口。如果说是一个中央级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或者像我们中科院的直属研究所,它属于中央级,委托代理链条是从财政部到中科院到所,再举个例子北京工业大学,属于市属高校,委托链条从北京市政府,到北京市财政局,再到北京市教育局,从教育局再到学校。理清国资监管体系的另一个目的,其实是为了让单位可以找准所处的位置以及它所对应的政策体系。

02

国资管理政策体系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把这个政策体系列了一下,今天不会详细讲,写这个东西完全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我们在日常工作当中,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到这个表里面去找一下对应使用的政策。

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个表的逻辑,纵坐标是指工作事项,包括企业的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产权登记、资产评估备案等,横坐标是法律渊源,从法律、行政法规到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我分为了财政部和国资委,实际上到了财政部和国资委的下面,也就是横坐标这还可以再延伸,比如说可以有中科院,研究所,每个单位可以根据财政部或国资委部门规章制定一些自己部门的政策,所以大家首先要明白单位属于哪个体系,我是属于财政部口,还是属于国资委口,看政策的时候肯定先要找自己所在体系的政策,再有一个看我是什么级,如果是中央级的话,直接看财政部的政策,如果是地方单位的话,看所属地方的财政局,所以了解清楚自己的位置,就能找准政策。

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一个提示,在找政策的时候,如果说在某一方面的内容,关于经营性国资的,财政部没有相关的要求,而国资委有要求的话,我们也可以参考国资委的政策去看。虽然说它分属不同的部门,但是我相信他们对经营性国资管理思想和逻辑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想看国家对这件事的态度的话,如果说财政部没有相关的政策,而国资委有,我们可以参考国资委相关的政策。

再有一个说到分级,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非常火的一个概念职务发明的混合所有制,就是赋予科研人员职务发明的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某个地方通过了一个地方的法律条例,里面已经明确说了,地方所属单位可以进行职务发明的分割确权。那当地的中央级院校可不可以也进行分割确权?

当时我的回答是,地方的条例对地方肯定有效力,但是中央级的话,因为他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涉及到资产分割,职务发明同样是无形资产,是国有无形资产。引用地方的条例,对中央级的单位有没有参考效力,其实打问号,我说你最好还是等中央级的部门,比如说教育部和财政部出相关的文件之后再做,那么今年2月的时候,深改委是通过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的试点方案,大家可以看到,从中央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它是一个试点的工作,在某些地方这完全可以实行,结果是不一样的。

03

国资运用基本原则

下面给大家就来讲一讲国资运用的基本原则和底线。

先来说一下底线,底线其实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个东西其实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一说就能明白。我在这里面是想给大家讲一下它的严重性,就是说国有资产流失它它会涉及到一个刑罚,如果你触犯底线的话,不是说赔点钱就可以脱身。

而且它触及刑罚的限额也不是很高,不是说流失了上亿几千万,因为现在大家都富裕,一说几十万都不叫钱,怎么上千万才算是个大钱吧?但这种认知和定罪的限额是不一致的,定罪我记得是10万量级。所以大家一定要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有一根弦,具备这么一个意识。

然后下面我就来讲一讲国资运用的基本原则。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下国资监管机构,它一般都是风险厌恶型,所谓风险厌恶型就是说它基本是按照按章办事,不会给你开小差,也不会特别给你开绿灯,因为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在讲原则的时候,我是想跟大家有一个说明,这个原则它并不是哪个教科书里头总结出来的,他完全我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心得,我认为基本原则涉及两大块内容,一个是程序正义,一个是结果正义。

那么程序正义其实就是所谓的程序得当,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可以由程序正义来推导出结果正义的。如果反过来说,有结果正义没有程序正义,我认为是不行的,因为你结果正义它应该是个必然的事情。如果没有程序正义,你最后出来一个结果正义,万一它是偶然的呢?他如果没有一个制度保障出来,你国资管理还是有瑕疵的。所以实际上它是两大方面。

我们先来说一下程序得当,其实很简单,两个层次,第一个你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设计程序,国家规定中的程序,要求做的必须做,比如说他要求你进场进行公开交易的,就一定要进场公开交易,要求公示就一定要公示,大家要看一下相关的国家政策。

再有一个就是你自己单位的内控制度,你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来制定一套你自己内部的制度和流程,并且要按照执行,而且你自己内部设定的规则和制度最好是有一个监督的机制,即并非某一个部门有绝对的权力,或某一个权力机构有绝对的权力,它应该体现出来集体决策的一个性质,这是第一点。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这些工作须留痕,要有纸质的证明材料,因为没有纸质的证明材料,无法证明做了这个事情。

因此有制度遵照执行还要留痕,这个就是我所说的程序得当。第二方面结果正义,我分了三个方面来说明,第一个就是价格公允,价格公允实际上就是作为一个公共财产,或者说是处置公共财产的公权力,你最后出来的价格应该是一个公允价格,不能说为了换取一些其他利益来让渡价格上的利益,比如这东西市场价格可以卖8万,你把它卖6万,你说人家可能跟我有一些优势互补,我们想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这个不行。这东西它市场价格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为了获得其他的资源来损失价格的利益。这是第一点,价格必须是一个市场公平公允的价格。

第二点是保值增值,但是大家也知道我们做企业,你可能所有的企业都保值增值吗?

绝大部分都不是,所以说我们作为国有单位的决策者,我们再去做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因为成立公司很简单,大家称兄道弟,你好我好他也好,我们把这个公司就注册起来了。但是成立完公司之后,科研院所是国有单位,就是这个公司的国有股东,持有国有权益要求保值增值,如果不能保值增值,你要给出合理解释,并且可能对单位的领导班子考核绩效有一定影响。事实上它不可能永远保持保值增值。而且现在追究保值增值是影响现任领导的绩效,比如说这公司可能是上任领导设立的,但他现在亏损,要把它给结束,无论你转让股权或者其他方式退出,你知道资产有损失,这个责任算在这一任领导的工作绩效当中,你说哪个领导会愿意这么做,他宁可公司摆在那里,也不会起头去清理。因此虽然说客观上保值增值不是必然,但我们在工作实务当中却是必然,如果不必然,后续的工作就比较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