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作家||【扶贫所感】◆张爱梅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张爱梅,网名“悠悠”,作品以消息、新闻、散文、通讯为主;文章多在中国新闻网、凤凰网、大湘网、潇湘女性网、《郴州日报》、《齐鲁文学》、《湖南艺林》等媒体发表。

扶贫所感【原创】

“脱贫攻坚都已经接近尾声了,你何必那么认真地每天早出晚归呢”!这是驻村工作后时常可以听到的话。

是啊!作为副队长的我,不就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队员吗?就算追责也追不到你这个小小队员身上啊!何必认真?何必自讨苦吃?何必始终如一坚持每天到村委会签到?何必……

是的,有太多悠闲自得的理由让自己不去坚持;有太多冠冕堂皇的说辞让自己不要那么辛苦;还有更多更多理所当然的推辞不去认真执着这份职责。

扶贫工作,必须认真。我也选择了坚持,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当然,服从工作安排,与其说是面临一份新的工作挑战,不如说是扛起一份脱贫攻坚一分子的担当。从201871日,我被县委派正式入队马鞍山村驻村工作队起,心里就一直深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莽山林管局组织对我的信任,把我放在这个村里锤炼,是相信我一定会以身作则,去完成每一份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尽管对于我这个从未下过基层、从未接触过扶贫工作的“菜鸟”来说,前方和未来是那么渺茫、面对扶贫工作是那么无助和无知……但我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辜负了那份信任和期望。

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总是骨感的。刚入驻村工作队工作时,真有种茫茫无依的感觉,就像经验不足的水手在黄昏时分出海,路不熟,又远。同时,由于环境的陌生、吃住也还待定的情况之下,我几乎要崩溃到打退堂鼓了。每天清晨5点起床由坐摩托车改乘客车,转4趟车才可以到达所驻村的马鞍山村委会,然后下午530分之前,再经历4趟转车回到县城的家,每天56元的车费,连续3个月的工作日天天如此往返,早出晚归且身心俱疲,那时,真不知道这样的坚持是为了什么?

万事开头难,好在有家庭的支持,最初,每次我在跟丈夫哭诉不想再坚持扶贫工作时,作为对接3户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的丈夫,总是在电话那头鼓励我“一定要坚持,等你把村里所有的贫困户全部走访完时,你就有了扶贫工作经验的开始……”没等他说完那些大道理,我就常常会反问他“没来驻村工作队,你怎么知道有多艰辛?现在我什么扶贫政策也不懂,万一电话抽查到我怎么办?安排我住村里也害怕……我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其实,我就是仗着老公能够“宽容我”这点本事,一次次把负面情绪施压给他,每次等丈夫把我的情绪劝的平复了,我才能真正领悟到“扶贫济困、你我同行”这8个字沉甸甸的含义!

随着脱贫攻坚“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主题大走访活动的开始,我也正式开始了走村串户的实地走访,对69户贫困户挨家挨户地入户了解情况。一个月时间下来,走遍村里10个小组16个自然村。每到一个自然村,面对的几乎都是老弱病残群体,我也才真正领悟到农村留守人群“六零三八六一部队”的含义。走访的各个贫困户家里都各有各的难处,有因类风湿折磨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因中年丧子致贫的;也有从小患病、弱智痴呆的;印象最深的则是15岁“折翼”花季少女柳薇,她8岁时遭遇不测,下肢高位瘫痪、大小便失禁,至今仍需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生活起居。

有人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针不扎你身上你永远不会痛”。的确,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回想起这69户贫困户家里的困苦,再联想到自己仅因转车劳累、工作变动和环境艰苦而委屈地跟丈夫哭诉的情景,相比之下,我真有些无地自容!我的内心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耳边时常会响起那一句“当我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户”这个“名字”,慢慢地也令我牵肠挂肚起来,它就像无形中有一根看不见的线,一头牢牢系在我心间,一头攥在贫困户的手中。因为“贫困户”这个“名字”,我才了解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和生态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自宜章县委、县政府引进“和宜”红茶种植基地项目,也从该项目落户马鞍山村后,每年周边13个村可获得纯收入共计201.6万元、村平15.5万元,每年提供1.5万多个工日、务工收入总计可达150万元以上,长期固定用工80个岗位,人均年工资2万多元。因此,我走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的脚步,也逐渐变得坚定有力。

扶贫工作,必须认真对待。我却因为“怕、实、形”这三个字不敢有丝毫怠慢和松懈:“怕”,是一份责任,我怕自己不以身作则,給县委派和局里带来不好的影响;“实”,是一份安心,踏踏实实、问心无愧才能心安理得;“形”,是一份代表着形象和影响,委派驻村的我,不是孤独的一个人应战,单位是我所驻村的坚强后盾,我代表的是县委派和局里赋予的使命,代表的是单位近500名同事的形象。这些,使我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每一份坚持,都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战,还有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所有战友们。

是啊!扶贫工作,必须认真坚持和对待,这正是我心路历程的莫大转变。我选择认真面对,不仅仅是源于责任和担当;更如梁启超所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