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诗人||【杨瑞福诗选】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杨瑞福,男,1946年生于上海,上海市作协会员,正高级高工。1979年开始写诗和散文诗,八十年代起陆续有诗和散文诗发表在《星星诗刊》《黄河诗报》《扬子江》《上海诗人》《散文诗》和《中国诗人》等多种诗歌报刊上,目前返聘在上海的诗歌之乡“顾村”,担任《诗乡顾村》诗刊的责任编辑。主要代表作有诗集《把阳光贴在窗棂》;获得过上海和国内多次诗歌比赛的奖项。

杨瑞福诗选【原创】

◎到沙家浜游览

1

沙家浜在常熟

自驾车上高速路

离上海一个小时的路程

垫子没坐热就开到了

门票一百,六十五岁的老人半票

我可以免票入场

沙家浜的乡亲真心感谢新四军

走了这么多年,仍是财神

2

沿着小河走

这里的芦苇是名人

我们是钓名沽誉的客

客是来大大方方掏钱的

然后急忙掏手机,不少人

对着芦苇荡里驶来的船猛拍

再目送船歌远去

3

沙家浜有条很短的老街

烤熟的叫花鸡在货柜上十分寂寞

原因之一,没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

洪七公出现眼前

忠义救国军五支队的招牌

挂在一家老宅的门口

几个年轻人站着,叉腰拍照

他们不知道,谁是刁德一

4

有篷的游船可坐六个人

每人四十元,一位穿蓝花衣的船娘在摇橹

把我们悠闲摇进了《芦荡迷宫》

向曾经的新四军医疗室致敬

我们请她唱了一下民歌

江南的味道在芦苇里穿梭

她说过节好,昨天摇了十六趟

一趟可以挣三十元,今天脚还痛

5

很多人痛恨文革

沙家浜例外,因为先演一出沪剧

名叫《芦荡火种》

然后又被改编成一出京剧

全国为数不多的成功样板戏

沙家浜不火也不行了

6

解放前,沙家浜的茶馆

最多时三十四家,据说

常用作新四军的接头地点

才不断有阿庆嫂这般的英雄涌现

才有这样的革命剧出现

解放了,在茶馆里坐的人

越来越老,店也越开越少

人们不需要再冒生命危险

去掩护伤员,更没时间去坐茶馆

大谈空谈幸福生活

◎上虞山

1

到虞山是今生第二回

第一次大约两年前

被人用大客车拉到虞山脚下

在柳如是与钱谦益的墓前

糊里糊涂凭吊十分钟,最终

依然还没搞清他们的风流身世

2

这一次我们自己驾车前去

虞山公园不收费

比门票昂贵的沙家浜、尚湖

山清水秀是虞山最恰当的形容词

呼吸困难的几粒假山、几座亭阁

被一汪清澈的湖水救活

3

虞山不高,它在别人眼中的巍峨

首先仰仗两千年前的言子

东岭有言子墓,公交站叫言子小筑

闻名的诸子百家中没有他

只要一方的乡亲们还记得

孔子当年所收的唯一南方弟子

他就值了,没有白来这趟薄情的人世

另外七十一个弟子的墓

不知还剩下几处?

4

一元钱车票的128路公交

是围着虞山转圈的

车票便宜,但车身足够破旧

已经很满意它的代行

我并非双脚走天下的战士

上坡又下坡,公交车的终点

是一座名为《宝岩寺公园》的景点

游客稀少,沿着枫杨树和麻栎树

一手遮天的小道前行

不需要借助路标

5

用块石砌成的山道很平坦

当年投降清廷的钱谦益

可能走过,但无人提及

成为光绪皇帝老师的翁同龢来过

好几处都立他的塑像

历史的公正记载也很难

曾为东林党首脑的钱谦益

他投奔清朝,活该受千人唾骂

衷心辅助清朝皇帝的翁同龢

修葺一新的《帝师园》里供万人瞻仰

6

刘禹锡的《陋室铭》里

振振有词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过去不信,现在我信了

不仅两千多年前的言子、仲雍

也有元代的大画家黄公望

明清的名妓柳如是

清代的帝师翁同龢

对于虞山,这些人都是仙

仙都是由人扮演的

7

如果不是最后的《石洞清泉》

一股瀑布从顶而降

湖里的两个石牛,快乐出浴

我会后悔这一个多小时的步行

收获太少,即使空气极度新鲜

也咏不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