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作家||【穆陵关前】◆杜德堂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杜德堂,山东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现就职于山东省临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穆陵关前

今长深高速公路的沂水至临朐段所经之地,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道,据说这条要道上的沂水马站,正好处于南北两京驿道的最中间位置,而这条要道的咽喉则位于马站以北、沂山东脉之大岘山,依大岘山而建的穆陵关自西周始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更成为齐长城上最重要的关隘。

穆陵关不仅扼南北交通要道之咽喉,而且还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点。每年冬去春来时节,穆陵关以北地区依旧雪封大地,关南地区却早已冰雪消融,春意盎然,“穆陵停雪”的典故即由此得来。
清康熙二年(1663年),正是冬去春来时节,清初著名文学家、书画篆刻收藏家周亮工自南京而来,经过穆陵关赴任青州海防道。
此时正值白鹤迁徙的季节,当风尘仆仆的周亮工来到穆陵关前,忽听得天空中鹤鸣阵阵,抬望眼,但见几只白鹤自南向北飞来,仿佛是旧时相识,顿时心生无限感慨,遂赋诗一首《寄野鹤》:仙霞岭外鹤飞还,著尽奇书但看山。不识尘沙何自至,劳劳客度穆陵关。
将要赴任青州的周亮工身在穆陵关,何以联想到两千里外的仙霞岭呢?
 
仙霞岭绵亘于浙、闽茫茫群山之间,由唐末黄巢起义军入闽而开辟的仙霞古道上,座落着有“八闽咽喉”之称的仙霞关。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夏,周亮工在仙霞关与送行至此的福建父老百余人道别,因被弹劾,在闽质审未果,朝廷诏令下刑部复审。北上的路途溽暑星驱、舟车逼仄,一同赴京的按察使程之璇因疾病死在了仙霞关。
从仙霞关继续北上,周亮工走在进京候审的路上,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周亮工出身于南京的书香门第,为明朝崇祯年间进士。在担任潍县令时,他曾出色地组织了潍县保卫战,抵御住了清军的攻城。因守城有功,他很快便被升迁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但未及赴任,明王朝便灭亡了。
南明王朝建立后,周亮工本有意效劳,但因马士英和阮大铖把持朝政,嫉贤妒能,见事不可为,遂奉双亲栖隐于南京牛首山,但满腹经纶才略的周亮工岂能甘心就此老死山林?
清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周亮工诣军门降。清廷利用其前朝御史的身份招抚两淮,到刚经战火摧残过的扬州任两淮盐运使。
那时的扬州方经剪屠,满目疮痍,工商业凋敝,周亮工着力振兴两淮盐业,力请削旧饷行新盐,使积困尽苏,扬州经济得到了初步恢复。因为政绩突出,周亮工很快便被升任为淮扬海防兵备道,官署仍在扬州。在兵备道任上,周亮工积极医治战争创伤,安抚百姓,置义冢收白骨,民感其德,为其立生祠纪念。周亮工还与许多复社会员、前朝遗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往。
然而,到任扬州的第二年,与他共同经历过潍县抗清保卫战、朝夕陪伴的侍妾王荪因病去世了,这让他心痛不已。
清顺治四年(1647年),周亮工被擢升福建按察使。离开扬州之日,百姓倾城遮留。不得不说,周亮工虽然降清,但他在扬州为官两年是有福于百姓的。
 
顺治四年秋,周亮工经杉关入闽,当时福建形势复杂,南明抗清的战火尚未平息,各种武装势力趁火打劫。周亮工先抵光泽,便用计击退流寇围城。后抵邵武,邵武也是寇乱纷扰,周亮工日督兵丁且战且守,夜则独坐城楼,磨楯赋诗。他用计诛杀了叛将,声威大震。
邵武城旧有望江楼,相传严羽尝在此论诗,周亮工组织进行了重建,命名为“诗话楼”,奉严羽像祀于其中。困守邵武期间,周亮工还完成了多部著作,并开始了《赖古堂文选》的编选。
直到顺治五年(1648年)夏,周亮工才到达省会福州。周亮工到任后,在汀州义抚乱军曾省,在建宁平定陈和尚之乱,在延平清剿吴赛娘之乱,再至邵武单骑招降叛卒耿虎,率军入漳州解郑成功之围,在泉州有保全沿海十四寨百万生灵之功。在闽八年,因政绩卓著,他得到了清廷的赏识屡受提拔,离闽前已升职为福建左布政使。
顺治十一年(1654年)周亮工被擢升为督察院左副都御史。离闽赴京之日,百姓送者遮道。周亮工到任督察院后,随即上疏闽海用兵机宜,俱被采纳,并被升职为户部右侍郎,但也由此招来了祸患。
 
周亮工所上疏之事,首先便是如何处置郑芝龙。明朝末年,郑芝龙在台湾形成割据势力,降清后被软禁于北京,清廷利用郑芝龙多次招降其子郑成功不成,顺治帝采纳周亮工的建议将其下狱,周亮工便由此卷入了一场政治角力,并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周亮工到北京赴任不满半年,时任福建总督的佟代以他在闽期间有贪污嫌隙具奏弹劾,周亮工便被解职了,奉旨回福建候勘质审。
由杉关入闽,光泽父老迎于道中。暮春入福州,舟至洪塘,来迎者数千人。在周亮工到达福州之前,案件主办者已拟定罪名,指控周亮工贪赃四万余银两,但因佟代被罢官,而质问皆虚,福建父老为其喊冤者日以百计,案件主办者优游不敢决。
在闽质审期间,顺治十三年(1656年)秋,郑成功率部进围福州。福建巡抚向周亮工请求计策,周亮工谋之以夜袭战,自己则登上城楼亲发大炮,击死郑部将领三人,福州之围得解。福建巡抚具奏朝廷,为周亮工报首功。
顺治十四年(1657年)年底,按察使程之璇与五位推官对周亮工案进行会审,证实佟代所弹劾之事皆莫须有,并写出审验结论上报巡抚,然而新任巡抚刘汉祚不敢担责,入奏朝廷,朝廷遂下旨到刑部复审。
听到周亮工将要下刑部复审的消息,百姓罢市,全城痛哭狂奔。在闽名士皆赋诗相赠,闽地父老焚香祝送千里不绝,从行者百余人。
周亮工在福建为官以及后来因贪赃案被质审,在闽共九年,与闽地父老结下了深厚感情。当他在仙霞关与闽地父老挥泪道别,心中沧桑之感怎能不油然而生?
 
顺治十五年(1658年)冬,周亮工抵京。关于他的贪赃案,株连甚众,刑部经反复会审,最终上报朝廷作出斩首的决定,待秋后处决,后因顺治帝晓谕刑部,监候之犯减刑,周亮工被拟发配塞外,在狱候遣。
虽然有赃案在身,在闽质审以及在京复审期间,周亮工心底坦荡,始终与众诗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诗书不断,甚至被关在大狱期间,周亮工依然赋诗著书不停。因为穷困潦倒,他曾经卖字沽酒,借书守岁。
就在周亮工将要被发配塞外之时,顺治帝病重,传旨除十恶不赦的罪犯外,其余皆释放。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驾崩,周亮工获赦南还。至此,围绕周亮工被控贪赃、审理持续近六年的案件终于画上了句号。
 
历经劫难的周亮工刚回到南京家中,即写文章追祭程之璇,请人为程之璇画像,并建拜玉庵祭祀。其实在他心里早有悔意,悔不该当初降清,留下为后人所耻的污点。
然而到了年底,新即位的康熙帝和听政的孝庄太后因为周亮工解福州之围有功,部议以佥事录用,命周亮工赴任青州海防道。
在从南京到青州的路上,周亮工回顾着自己的前半生,感慨万千。在穆陵关前,提笔写下了“劳劳客度穆陵关”的诗句。
 
到任青州后,周亮工惩治豪强,整顿吏治,培养人才,颇有惠政。当他经过潍县,故地重游,见到旧日潍县父老为他立的生祠,羞愤难当,亲手将其推倒。
这年冬天,周亮工再次来到穆陵关前,当时天寒欲雪,他提笔赋诗一首:大弁峰高雪意悬,几行冻柳映寒泉。闲云自逐孤鸿去,衰草难留狡兔眠。马首旌旗残岁月,溪边瓦砾旧风烟。重裘不压岩关冷,却忆南来二月天。
大弁峰即今山东沂水西北之卞山顶峰。郦道元注:“大弁山与小泰山(即沂山)连麓而异名也。”
全诗描绘了穆陵关冬季苍凉的景象,回顾了他亲身经历的战争岁月。尾联表达了他的失意心境和对江南生活的留恋。
周亮工在晚年曾将其生平著作尽数焚毁,但其后所著《印人传》对中国印学史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参考文献:商丘师范学院孟晗论文《周亮工事迹征略》。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