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作家||【两只鹅的故事】◆刘天文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刘天文,70后,河南辉县人。一介草民,喜欢文字,偶有作品发表。

-作品欣赏-

两只鹅的故事



邻居徐婶搬到城里,能带走的物件都带走了,剩下两只鹅犯了愁。城里禁止饲养家禽,这两只鹅徐婶从雏儿喂到大,养孩子一样,互相陪伴五六年了,实在舍不得卖掉。因为卖掉的结果徐婶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很明了,它们将会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思量一番,徐婶把两只鹅送给了我母亲,叮咛再三,再三叮咛,才依依不舍离去。家里没有多余的笼子,母亲把它俩放入鸡舍,算是安了家。于是家里多了两个新成员,母亲很是欢喜。

两只鹅似乎感恩母亲的收留,拼了命下蛋,为此母亲没少数落同舍的那一群鸡,嫌弃它们偷懒。每次我回老家返程前,母亲小心翼翼端出盛放鹅蛋的盒子,把鹅蛋分成三份,我一份,嫁到城里的我的妹妹一份。母亲说,没吃过鹅蛋,就当吃个稀罕。另外一份留给徐婶,母亲郑重的解释,“人家把鹅都白给咱了,咱不能忘恩,你徐婶啥时回来老家,就把鹅蛋给她。”

其实鹅蛋没有鸡蛋口感好。开始炒着吃,儿子说鹅蛋有一股说不清的味道,反正没有鸡蛋好吃。后来煮着吃也引不起食欲。鹅蛋放在冰箱里,束之高阁,潜意识里遗忘了它们的存在。放的时间长了,害怕鹅蛋变质,扔了又可惜,于是像完一项艰巨的任务,终于把它们消灭掉了。有次回老家,我煮了几枚鹅蛋,给了母亲一个,母亲吃完后,砸吧砸吧嘴,自言自语,“咋就没有鸡蛋好吃?”我这才知道,所有的鹅蛋,母亲都给了我、我的妹妹、徐婶,她没有留下一枚,这是她第一次吃鹅蛋。

两只鹅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得到了母亲的欢心,可鸡与鹅体型及种属的不同,注定了它们不能和平共处。母亲把剩饭、麸皮、剁碎的菜叶搅拌均匀,倒进鸡舍里的饭盆,两只鹅仗着体型大,把鸡们挤到一边,直到吃饱后鸡们才有机会进食。有时,鹅干脆使用武力,张开双翅,伸长脖子,厉声呵斥;如有那只鸡还不识相,扁长坚硬的喙就毫不客气的咬了下去。鹅吃饱后,步调从容,有模有样,像背着双手的大人物,一摇一摆,踱到水盆处喝水。有时,鹅跳进水盆里,红掌来回拨弄,把一盆水洒溅的到处都是。当然,母亲对鹅的这种行为不止一次批评,但架不住两只鹅一个比一个能下蛋,母亲是“爱恨交加”,毫无办法。

母亲对鹅的偏爱还有其他原因。那时,家里养的狗死了,鹅的机警、好斗完全胜任看门的任务,这是胆小的鸡不具备的。但凡生人上门,鹅必厉声叫嚣,像是遇到生死仇敌。就是听见大门外有脚步声,也要引吭大叫,警告意味明显。尤其夜里,有个风吹草动,便叫声不断,在静寂的夜,声音分外响亮。在老家过夜,为此每每睡不安稳,不过不得不佩服鹅的恪守尽职。

第二年,母亲养的几只鸡娃长大了,其中就一只公鸡。公鸡越长越大,双腿粗壮,羽毛油亮,红冠挺拔,像一个将军。终于有一天,公鸡向鹅发起了反抗的战斗。也许公鸡是为命运而战,不顾生死,它竟然打赢了!从此,公鸡领着它的后宫们饱餐后,剩下残羹冷炙,才轮到鹅进食。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两只鹅相依为命,没多久,一只没有症状,突然死了。另一只顾影自怜,郁郁寡欢,没多久也死了。为此母亲愧疚了好久,觉得对不起徐婶的信任和托付。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