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作家‖【晋家村采风记】◆刘强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刘强,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商河县支行,金融工作之余喜欢阅读写作,喜欢陈式太极拳剑,向往诗和远方,曾在《中国城乡金融报》、《中国金融作协》、《中国诗歌网》、《当代散文》、《东方散文》杂志、《家乡》杂志、《齐鲁晚报》壹点号、《齐鲁文学》、《时代作家》、《今日作家》、《济南日报》、《河南文学》、《大河文学》、《山东金融文学》、《德州朗诵艺术团》、《史志花开》等多家报刊和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是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晋家村采风记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端午假期最后一天的上午,我应朋友之约到济南市商河县孙集镇晋家村进行采风活动。开车接我进村的是一位敦实的中年男人,他中等身材,体态微胖,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在车上一交流才知道,原来他就是晋家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晋登鲁。

从孙集镇政府门前宽阔的柏油路往东,再往南,不到十分钟,我们就来到了商河县孙集镇晋家村。只见村子里绿树红瓦,街道正齐,纵横交错,干净整洁,一派安宁祥和的气氛。
来到晋家村村委会大院对过的文体广场大院里,晋书记利落将面包车停下来,这时二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走上前来热情地迎接着我们。一位是84岁的晋学礼,另一位是74岁的晋登辉。他俩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是村里的“活字典”,是晋书记特意安排配合我采风了解情况的。
我们四位边走边聊,步入西边大院村委会办公室。迎门摆放着一个大型的椭圆形会议桌子,东面和北面的墙上张贴着农村党建和党支部成员分工等内容,西面墙上挂满了晋家村的各种荣誉牌匾,给我的初步印象,晋家村就是我心目中的美丽乡村。
晋家村地处商河县孙集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约七八里路。东接郑路镇的扒牯李村,南邻白桥镇,一条宽阔的土马河从村东边流过,这条河流属于市级河流,从玉皇庙镇流入商河县境内,又从郑路镇的展家流出到滨州市惠民县,土马河是晋家村前些年农业灌溉和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天气干旱和上游水源等原因,近几年土马河水流不畅,几经断流,村民们只得打机井30多眼用于浇地灌溉,同时通过政府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生活用水已全部解决。
据史料记载,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孙集镇晋家村民就属于山西洪洞县移民,后来从枣强武邑县迁移过来,晋氏一姓分布在商河县怀仁古城,郑路邴桥,张墨林,晋家4个村。
晋家村有965口人,土地1700,可耕地150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党员28名。晋家村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在解放济南战役中晋世芳,晋登暑二烈士壮烈牺牲,把20多岁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即将成立的共和国。还走岀了团级干部孙俊清,他从吉林省惠南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团团长,转业到德州水利局副局长,今年已是74岁。孙甲道,无棣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今年已是83岁。同时还有晋廷文,曾任商河县委招待所长、外贸局长、外经委主任。晋廷安,曾任中国农业银行商河县支行行长。
晋家村第一任老支书叫晋传云,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作战勇敢,岀生入死,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由于表现突出,在部队入了党,转业回到村里后,195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高级社社长,一干就是三十年,带领全体村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坚决听党的话,知党恩,跟党走。他今年88岁了,仍然非常关心晋家村的发展和村民的生活,是村民心中德高望重,永远感念的老支书。
晋家村从1986年到2003年先后由晋登状、晋登坤、晋登岷、晋登房、晋好营、晋登伟6人分别担任过支部书记。今年48岁的晋登鲁从2003年起担任晋家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近十七年了。这些年来,在晋登鲁书记的带领下,晋家村在抓好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大蒜和大棚菜的种植,全村已建蔬菜大棚近30个,珍珠红西瓜棚10个。同时还引进鲁西黄牛的养殖,存栏量过70多头,养蛋鸡1万多只,全村实现了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村里家家户户都买了汽车已达200多辆,人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
随着城乡经济的改革发展,外岀务工已成为青壮年农民劳动致富的重要途径,晋家村也不例外。多年来,晋家村在外打工农民主要集中在东营市和滨州邹平一带。在东营侧重于建筑工程和五金安电生意;而在邹平则是在魏桥棉纺集团从事各类工作。村民们通过外岀打工,既增加了收入,又开阔了视野,还增长了见识,给整个晋家村带来了崭新的精神面貌。
晋家村注重文明村建设,关心激励年轻人上大学,目前全村大学生已达100多人。每年春节过后村委会组织村里的男女老少跑秧歌闹元宵,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2015年还获得了商河县第三十五届鼓子秧歌汇演三等奖。晋家村连续多年被孙集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被山东省爱卫会评为省级卫生村,被济南市精神文明委评为文明村,被济南市民政局评为民主法制示范村。
新时代,新农村,新发展。临近中午,我结束了这次晋家村的采风活动,在返回孙集镇政府的路上,晋登鲁书记感慨地说,这些年晋家村之所以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以外,关键是多亏党和国家富民兴村的好政策,也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我相信晋家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