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青岛四大家族(2)傅炳昭:岛城黄县帮的扛把子 青报网

 岚夕归读 2020-08-06

QQ截图20160914163153.jpg

  傅炳昭和刘子山

  清末,章高元驻防胶澳时代,傅炳昭就已在总兵衙门附近经营他的源泰商号。

  德租借青岛后,他发奋自学德语,把源泰号改为祥泰号,专为德国洋行采购棉纱土产,推销五金洋货。短短几年时间,从进出口贸易延伸到炼瓦厂、房地产,生意越做越大。

  从出任中华商务公局董事到创办青岛第一家行会机构齐燕会馆,傅炳昭在华商中影响力日渐增大,德国人有事也得先跟他打个招呼。1910年,傅炳昭当选青岛商务总会首任会长,成为叱咤风云的华商代言人,可谓集名权利于一身。

  傅炳昭带领黄县帮雄踞青岛商界,纱布业大商号如“振昌”、“泰昌”、“裕大”等都是黄县人的买卖,以至于那时人们都知道“搞纱布的离不开黄县人”。 

  傅炳昭资助同乡张立堂开设了合兴利贸易行,张立堂由此得到英国麦加利银行赏识,被聘为买办。张立堂又相继开办了合兴利油坊和合兴利制杆厂,以雄厚实力和良好资信成为岛上数得着的进出口商。 

  1922年,傅炳昭给来青创业的同乡刘鸣卿、刘书衡兄弟指点迷津,并亲自筹划运作,合资成立山左银行,由刘鸣卿任经理。后又开设利丰银号,刘书衡任经理。两家银行主要吸收黄县帮的商号存款,经常达百万元之巨,成了名副其实的黄县银行。 

  日本占领青岛后,商会改选,傅炳昭鉴于局势动荡隐于幕后,不过续任两届会长的成兰圃依然是黄县人。尽管不当会长,傅炳昭说话依然极有分量,若不是他从中斡旋,华新纱厂收购德华缫丝厂,不知会被百般阻挠的日本人拖到何年何月。 

  1946年,82岁的傅炳昭在上海病逝。这位“对社会公益事业多所襄助”的首任商会会长,被尊为青岛一代“人瑞”。

责任编辑:张兆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