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歙县方言故事——停当(徽学研究)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作者简历:汪育真,老三届。曾被评为全县科学技术先进分子代表受到嘉奖。是一位业余徽学研究者,整编了《徽州名居和义堂》,主编志书《采白故里西溪村文化志》,编著《歙县西乡方言》。2013年被歙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停当”一词在普通话中是齐备、完毕的意思,而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却另外还有听话、乖巧的含义。正因为该词存在着意思不同的两种差别,再加上古代读书人一般都会避家讳,也就是说对长辈的名字的回避,有时往往就是因为讳名过分,以致最后闹出笑话。

      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叫“德平”的书生,他父亲叫“圆满”,祖父叫“庭当”。父亲在兰溪经商,德平由祖父母照看,在家上私塾。圆满本人没读几年书,十三、四岁就被往外一“丢”学生意,肚子里没有什么“货络(方言指才学)”,每当有事要写信回家,都是三言两语,找人代笔的。

      眼看就要过年了,圆满又托人写了封信给儿子,信上寥寥可数地写着:“吾儿知之,在家要停当、听话,父不日即便回程,有待吾收拾停当后再回家。”

       收到信札,祖父要考考孙子德平的才学,便叫德平读给他听。

       德平很尊重祖父,忌讳直呼祖父的名字,当读到“停当”(与庭当谐音)一词时,就用“朝朝(西乡对爷爷的称呼)”一词来替代,其结果原信被读成:“吾儿知之,在家要朝朝听话,父不日即便回程,有待吾收拾朝朝后再回家。”

       家人听了都大为吃惊,祖父更是气得发颤,真是岂有此理!世间竟然有此等不孝子孙?

       祖父一把抢过信,细看方知是孙子为了尊重自己,将原信的“停当”换成了“朝朝”,殊不知却给长辈造成一个没上没下的误会,而贻笑大方。

(网络配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