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山之行(游记)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作者简介: 柯玉协,网名小松树,70后,现为合肥一私企财务人员。平时热爱生活,喜好读书。偶有感悟,常写些诗词、散文等作品以自娱。


老家的黄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四季迥异。再次攀登黄山,目睹它的鬼斧神工,领略其独特的魅力,是我这些年梦寐以求的事。记得上高二那年,在学校王素武老师的组织下,我和几位女同学爬了一次黄山,时隔二十多年,那时具体的登山过程我已模糊不清,沿路的风景在脑海中更拾不起零星的记忆。只是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极差,手头经济十分拮据,家人不支持我出去游玩,为了凑足这笔路费开支,我节衣缩食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有这段特殊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前年夏天,女儿补完暑假期间的课程,我向单位领导请了假,利用开学前的几天时间,和女儿乘坐高铁来到了老家歙县,顺便看望老母,然后再登黄山。家住歙县的大哥得知我对旅游路线不熟悉会迷路,又因我们没请导游会打乱行程计划错过返程时间,即使我有同学在排云楼宾馆,他很不放心,坚持在屯溪开店的二哥陪着我们,还选择了一位导游,让我们跟着旅行团在导游的安排下平安出行。

在登山之前,我用手机联系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柯伯勇同学,他在排云楼宾馆任客房部经理,细心周到的同学把最佳的游玩路线用微信发给了我,并替我们预定了房间,让我不用操心吃住问题。此时我想起了一句古话: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同学的热忱帮忙让我的旅行轻松很多。

也许是男女有别的封建思想在作怪,自从上班以后我和他已多年没有联系,高考那年我们都考到了合肥,我在省经济贸易学院上学,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周末他和他的好友还去我学校看过我几次。后来他分配工作去了黄山,我留在了合肥,从此我们联系就很少了。母亲呆在老家那几年,每次我回老家,老母会告知我有关她在村头遇见他的一点消息,其余的就再也没有了。相见之前,我真不知老同学现在变啥模样了,性格如何……毕竟一别二十三年,时间会锻炼一个人,改变一个人,造就一个人。

我们三人跟着旅行团,从屯溪驱车来到了汤口的慈光阁索道口,在那里乘缆车开始了登山之行。缆车在玉屏索道上缓缓上移,我举目四望,四周的悬崖峭壁、怪石奇松、流云异彩尽收眼底。我拿着照相机不停地拍照,突然一片乌云随风而降,沿着岩石山峰急速飘动,不一会儿就把头顶的阳光遮盖了,须臾间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我们急忙调整坐姿,以防雨水打在身上。那时我很担心,雨天爬黄山,路滑雨淋影响安全。没想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等我们乘坐的缆车到达玉屏峰的蒲团松时,太阳早已露出了笑脸。雨后多云,山上空气沁人心脾。一下缆车,我深深地呼吸着久违的清新空气,妄想把多年来积淀在胸腔肺部的城市雾霾统统的更换清洗一遍。

站在玉屏景区的迎客松旁,我先和女儿、二哥拍照留念,然后开始细细端详近在咫尺的迎客松,它扎根在一块巨大峰壁的泥土缝隙里,松枝虬劲,凌空探延,树干精悍,坚硬挺拔。经过多年风霜的洗礼,迎客松并没有改变傲然坚毅的本色,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语文课本中陈毅军长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此时的迎客松,经过漫长雪霜的考验,如今在夏雨的滋润下,更加翠绿挺拔,朝气勃勃,正以满腔的热情迎接游客们的到来。

迎客松背后的峰壁上雕刻着毛泽东主席的“江山如此多娇”和朱德总司令“江山如画”的手迹,又有“一览众山小”、“黄山第一处”“云海大千”、“宇宙大观”、“别有洞天”、“佛陀境”等大量古今书法石刻,这些石刻笔锋铿锵有力,艺术感超强,是黄山特有的人文景观,也是黄山的第一道门面。我欣赏着自然与人文古迹的和谐融洽,心中满怀喜悦。

此时极目远眺,远处毗邻左右的莲花峰、天都峰,高耸天际,直插云霄。云雾缭绕的天都峰峭壁上一只机灵的小松鼠藏头露尾,跳动着,若隐若现,似乎在警惕陌生人的到来。我兴奋异常,很想爬一次天都峰,把学生时代第一次攀登险峰的模糊印象给弥补回来,在顶平如掌的峰顶,重温它的健骨竦桀、气势磅礴,在登峰造极之处鸟瞰千峰竞秀的群山,细细体会“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的奇妙感觉。遗憾的是女儿不想攀登近在咫尺的山峰,她说体力不够,后面的路还长着呢!我顿感失落,只好放弃原先的计划,跟着旅行团继续前行。

前行一会儿,我的同学打来手机,问我们到哪个景区了,他将在光明顶迎接我们。我对同学的热情心生感激,刚才失落的情绪如远处山峦上的流云,来的快,消逝的也快。我顿时开心起来,与天都峰默默告别:“再见了,下次来我一定会身临其境欣赏你的芳容的!”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按照指定的路线,沿途欣赏了距离较远的仙人晒靴、童子拜观音、武松打虎、仙人指路等惟妙惟肖的奇石异景。当我们来到莲花峰的“莲花亭”时,不知何时从峰谷沟壑的万丈深渊里升起了白茫茫的云雾,把莲花峰还有相邻的鳌鱼峰裹得严严实实。在莲花峰西北麓的陡峭上,即“百步云梯”的端口,盘踞着两块巨石,一形如龟,一形如蛇,那蛇伸长脑袋,竖立在悬崖的浓雾之中,茫然而不知何去何从。远处鳌鱼峰上的鳌鱼、海龟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亦真亦幻。由于风景迷人,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相机,按下了镜头。

我跟着团队前移,只见蛇龟两石平行开来,从中间的石壁开始,上面有人工凿成的两百余级石阶,石阶自上而下,蜿蜒匍匐在悬崖峭壁之上,石阶的两旁虽有坚固的护栏或者铁链,但左右却是望不见底的沟壑深渊,人在石阶上行走,如不小心重心一偏就会面临粉身碎骨的危险,我有些恐慌、紧张。以前出门旅游,我曾登过庐山,爬过武夷山,横穿云台山的红石谷跨越海拔2600多米的太白山但却不曾有过这种恐慌的感觉。此时我不敢再拍照,生怕一有闪失相机就掉到深渊里。好在陡峭的石阶比较宽敞,我扶着栏杆,再一次架稳眼镜,小心翼翼地顺阶而下。心感诗云:云梯百步客心惊,曲折蜿蜒接太清。莫说自然多险境,人生道路更艰辛。人生之路,小心谨慎,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永远是激励我的座右铭。

由于刚才的小心翼翼,女儿和二哥远远地走到了我的前头。走过“百步云梯”,梯尾山腰的石路开始平整舒坦,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抬头再看,四周的浓雾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那些奇松怪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又清晰的呈现在我的眼前。黄山群峰气势磅礴,尤其是那生长在悬崖峭壁缝隙中的小松树,其独特的气质和不朽的精神让我不由赞叹。

正思想间,只听见前面隔壁山腰的女儿喊我“妈妈,快点!”原来女儿和二哥已过“一线天”,准备登“鳌鱼峰”了。

 “一线天”的路段,是“鳌鱼峰”的组成部分,它由两块比较长的石壁对峙而成,因两距狭窄,形成了一道长长的石巷。石巷的宽度有的地方甚至窄到仅容纳一人通过,人站在石巷里面,抬头望天,只能看见夹缝间,透出长长一线的光亮。奇妙的是,一块滚圆的石头不偏不倚正好夹持在两壁之间,多年来雷打不动,风吹不移。一组人工穿凿的石阶沿岩壁蜿蜒而上。一线天路段陡峭异常,我撅着屁股往上爬,也许是体力不支,我的双脚开始颤抖,头脑伴着发晕,极陡峭处甚至不敢转身。曾经我走过很多山路,攀登过很多险峻的山坡,即使身体疲倦,颤抖发晕的感觉不曾有过,而现在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是多年行走于城市平坦大道的步行习惯,消磨了小时候在大山里培养的跋涉的冒险精神?还是环境的骤变使人的身体无法迅速适应而产生的条件反射?此时我就像长期处在黑暗中的一双眼睛,猛然接触到强烈的光线而睁不开眼皮一样。

背包里的手机再次响起,我知道是同学又在关心我们到哪里了,但我不敢从背包里取出手机和他通话,我担心手机会从我手中滑落。我拼着力气直前。等我到达鳌鱼峰峰顶时,女儿和二哥早已坐在岩石上观看四处的风景了。此时的光明顶就在我们头顶的前上方,我站稳脚跟定下心来,从背包里取出手机,接通了同学的电话,得知他离开排云楼到达光明顶了。

在鳌鱼峰,我近距离欣赏了“鳌鱼吃螺蛳”“老鳖下蛋”“鳌鱼驮金龟”等石景。觉得它们不像刚才远距离观看那样惟妙惟肖。鳌鱼峰侧壁有“大块文章”四个大字石刻,让人震撼。向左可远观高耸云霄的莲花峰,向右可眺望西海的仙桃石,前看是一望无际的的连绵山峰,天空飘着清淡的白云,在山风的吹拂下缥缈不定。后看是天海和光明顶。光明顶上的气象台建筑白色圆球,就像镶嵌在蓝天白云间一颗巨大的珍珠,光芒四射。

欣赏完鳌鱼峰,我即和女儿和二哥向光明顶进发。在爬山道上,我看见几个挑夫挑着沉重的担子,汗流浃背,担子里载满了生活用品。虽然很累,他们却对生活充满乐观,脸上没有一丝愁容。望着他们,我觉得他们就像生长在险峰峭壁间的黄山松不怕逆境,不屈不挠,积极向上,让人钦佩。

 “多年不见,你还好吗?”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遐想,原来是老同学来了,在跟我招呼。顺声望去,只见老同学穿着一件白衬衣,仍是原来的模样,不胖不瘦,步伐矫健,笑容可拘,一身正气说话干脆利落,只有脸庞露出了岁月的痕迹,增添了几分成熟和沧桑。

我和女儿、二哥赶忙跟旅游团队导游打了声招呼,跟着老同学到了光明顶。

光明顶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4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在光明顶,老同学向我引见了他的同事。寒暄过后我走到了光明顶站台前,只见群峰绵延伸向天际,天空阳光明媚,林间云蒸霞蔚。远处的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

黄山的暑期天气须臾变幻,阴晴不定。欣赏间,只见一大片乌云从西南处以排山倒海之势腾空而来,不一会儿遮盖了群山间的光线,阴暗中有一座山峰变成了一只正在展翅飞翔的巨大雄鹰,甚是奇妙。远处倾盆大雨灌注在西海的群山之颠,哗哗的雨声随着风声飘进耳朵。此时的东海却艳阳高照,天空半明半暗,出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特景象。我不停地拍照,贪婪地享受这不可多得的美妙景致。心中不由想起董必武的诗句描写真是恰到好处:“晴望诸奇峰,雨看两飞瀑。黄山当吾前,晴雨兼悦目。”

不一会儿,雨停歇,厚厚的乌云被风摊薄到整个天空,四周开始灰暗下来,原来夜幕慢慢降临了。在老同学的陪伴下,我们向排云楼宾馆前行。因老同学十分了解沿途风景的最佳拍摄点,我们在他的引领下,在过道峰遥望天都峰、九龙峰,经剪刀峰、西海门、飞来石、回音壁,到排云亭以不同的角度拍摄了西海群峰,并一起合了影。

合影后,抬望天空,满天灰褐色的云雾遮住了西下的太阳。青灰色的天空和墨褐色的山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别有一番情趣。山风柔柔,小鸟吟唱,路边的松鼠提溜着双眼在岩石和松枝之间尽情的玩耍,一切是那么和谐。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西海的排云宾馆。

虽然不是节假日,但宾馆住满了游客,可见老同学的日常工作的繁忙。安排好住宿,老同学和我进行了座谈。得知老同学参加工作不久就得到上帝的垂青,找到了最爱,娶妻生子,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夫妻恩爱,夫唱妇随,都从事旅游行业。为了更好生活,他们积极上进,拼搏进取,苦尽甘来。老同学的努力和成就让我从内心感到高兴。联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老古话,我心生感慨。

第二天凌晨4点45分是黄山日出最佳观看时间。为了观看日出,我们早早起了床,穿着厚厚的外套,冒着飕飕凉气,趁着微弱的灯光提前来到了住宿宾馆后面的丹霞峰,准备满怀激情地迎接黄山清晨的第一道曙光。

到丹霞峰顶还是伸手不见五指,四处漆黑一片。我们静静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天空有了一抹亮色,我四处张望,只见远处屹立光明顶的七零一电视转播台就像一枚笔直的钢针,似乎要刺破这浓厚的夜色。云雾缭绕中白色的圆球和七零一电视转播台遥遥相对,若隐若现。此时在太阳即将升起的地方出现了一片红霞,这片红霞随着太阳缓缓的到来而渐渐地蔓延开来。四周的光线逐渐明亮,光明顶沟壑间西海房店和水库的轮廓开始清晰可辨。天空中一轮满月静静地斜挂在西边。此时东方天际的明亮红霞因为黑云的捣乱而失去了一些光泽,突然游客一片欢呼,打破了山林的寂静,只见一轮红日冲破厚厚的云层喷薄而出,在遥远的山那头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蔚为壮观。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拍照留念,直到日上三岗,我们才依依不舍回到宾馆用好早餐。

早餐后,我们告别老同学,又紧跟原来的旅行团直奔西海大峡谷游玩。

西海大峡谷又称梦幻景区,谷中有白云溪,也叫“白云谷”。因天气晴朗,我们无缘见到云海翻滚的梦幻景象。西海大峡谷居于西海群峰沟谷深壑中,北起西海排云亭,南至白云景区步仙桥,自钓桥庵至排云亭下,全长约15公里,为黄山著名的大峡谷之一。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得知从峡口到谷底有一环与二环的路径,一左一右,在群峰峭壁间蜿蜒而下。一环比二环平稳,适合老小游客行走。我们选择了二环走左的险峻路段。面对新环境,谁最先适应就最舒服。我很欣慰自己的适应能力,匍匐在竖直陡峭的峡谷道上,已没有“百步云梯”的心虚恐惧,也没有“一线天”的发慌颤抖,状态恢复正常。我沿着登山道依次沿梯下行。大峡谷四面群峰耸立,有丹霞峰、松林峰、九龙峰、排云亭、飞来石等诸峰环绕。在大峡谷的顶上往下观看,谷底万丈深渊,深不可测;往四周观看,峭壁奇松林立,怪石遍布。盘山道沿壁开凿建立,蜿蜒如蛇,我们这些游客就像蛇身的鳞片,匍匐移动。

拍照过程中,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些渺小的生命,它们的种子因为山风的随意传送,小鸟的任意携带,飘落在自己无法选择的恶劣环境里,没有肥沃土壤的呵护,没有充沛雨水的浇灌,只当旋风一次次夹带灰尘的覆盖,云烟一次次凝结为雨露的滋润,这些渺小的种子才有了生命的渴望,在等待中积聚力量,在一个凄风苦雨的春夜破壳而出,以顽强的生命力迎接新生的到来。8月的大峡谷,没有烂漫春天漫山遍野各色杜鹃的花团锦簇,没有寒冬腊月雪花冰凌的银装素裹,只有那充满生机的绿色生命,尽心装扮孤寂冰冷的高山群峰,让幽深的大峡谷活力四射。路边峭壁青绿中,几朵黄色野花吸引了我的眼球。它是那样的娇小而不起眼,平凡得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无人瞧它一眼。可是这几朵不知名的野花,却在岩壁上绝处逢生,以优雅的方式活出靓丽的自己。是谁在成全它的梦想?它的头顶,一株矮小的松树,正用自己的躯体抵挡炙热的阳光,它的无私奉献和执着给了野花一个完美的空间,让野花健康成长,开花结果,成就野花灿烂的一生。彼此的友爱和呵护,小松树和野花青春无悔。感恩,报恩、奉献,尊重生命,这些优秀的品质,不正是与妻儿老小相依为命的黄山挑夫、在我困难当头伸出援助之手的同学、亲友这些黄山人特有的高贵品质吗?我为此刻的生命感动不已,也为自己是黄山人感到自豪。

“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自闲,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此次黄山之行让我终生难忘。

                                 写于2018年4月0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