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后杨梅千树红(散文)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五月梅晴暑正袢,杨家亦有果堪攀。
雪融火齐骊珠冷,粟起丹砂鹤顶殷。
并与文园消午渴,不禁越女蹙春山。
略如荔子仍同姓,直恐前身是阿环。

                                                     ——  [宋] 方岳


下午朋友送了一小筐从浙江带来的杨梅,果子个头中等,红的发紫,先生直嚷嚷好吃。

蓦地想起妇孺皆知的成语“望梅止渴”,说的是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口渴极了。聪明的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口舌生津,最终到达前方有水之处。

传说原本杨梅果又酸又涩,只因沾上了范蠡、西施的血和泪,才酸甜可口。两千多年前,范蠡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决定隐居山野,带着西施一路来到牟山湖旁湖西岙。此地山岙纵深,人烟稀少,山上有果树,山下有清湖。初到山野,正值夏至,尚来不及开垦种植,只得采摘野果充饥。虽说满山野果伸手可得,然酸得掉牙,涩得麻舌。西施吃得皱眉捧心,苦不堪言,范蠡见了心痛如焚。可怜这位满腹经纶名闻天下的大夫,有计谋可退敌,却苦苦思索也无法改变野果酸涩之味。无奈之下,他发疯似的摇着一棵棵果树,直摇得满手是血。西施闻声见之,心疼得失声痛哭,泪珠滴在被鲜血染红的果实上。可能是范蠡的虔诚和西施的美丽感动了上苍,西施的泪珠和范蠡的鲜血把野果一下子变得白里透红,酸甜可口。

前几天,先生从塔坊回来,带了一些杨梅。杨梅果不是很大,颜色红艳,吃上几颗,汁水饱满,甜中带酸,细细回味竟有一丝鲜美。平时不太爱吃杨梅的我也吃了不少,只因忌惮杨梅上火,才不敢多吃。

街上卖的杨梅多数杂交品种,红的发黑,果实硕大,有的大如乒乓球,普通的也有一元硬币大小。这样的杨梅,吃上几颗,多半较甜,吃完却是寡淡,没有味蕾记忆深处的杨梅味儿。

小时候,杨梅是长在山上的。茶棵地旁边,萝卜地上头,去柴火山的路上,一树树杨梅就在五月的雨后红润起来。记得周末采茶时,孩子嘛总是没有耐心在烈日下一根根地采茶,更是体会不到父母生活的艰辛,就上山时认真那么一小会儿。烦了,满山溜达,旁边的杨梅树也是要光顾几回。杨梅红了,坐在树上,摘几颗尝尝,只不过这杨梅味道实在不咋滴,不仅果子小而且酸的牙齿直打颤。猴子样下树来,给母亲几颗,母亲怕酸,自是不吃。

上山割松油的父亲,知道哪棵杨梅树的果子大,知道哪棵杨梅树的果子甜。有时候,晚归的父亲,长裤的两条裤腿挽成结,兜了一裤子的杨梅回来。我们捡去落叶、松针,隔壁邻居送上一些,路上也要抓几颗尝尝。虽说父亲拣好的杨梅摘,依旧是酸爽,吃多了牙齿都是酸的,第二天吃饭都没力气咀嚼。

最爱的是父亲摘的白杨梅。说是白杨梅,其实呈浅浅的黄色,味道和红杨梅差不多,只是因其数量少而珍贵吧,才格外受到我们孩子的青睐。至于他人嘴里听到的摇落杨梅,却是未曾领略那一场杨梅雨的喜乐。

杨梅摘的多了,吃不完,可以泡上白酒。秋冬季节,家里的男人们上山干重体力活,晚上喝上两口,满足之余还能解乏。若是遇上肠炎,频繁拉肚子,喝上一些,保管酒到病除。

夏已至,雨后杨梅千树红


作者简介:汪海琴,80后,毕业于徽州师范,现任教于祁门县祁山小学,闲暇时爱看小说,写点文字。写作信奉:以我笔,写我心,抒我情之主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