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文史资料”连载 (四)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县情概况

枞阳概述

文  ▏刘兴汉

近一百三十多年来,在反清、反帝、反封建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枞阳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枞阳成为安庆东侧的屏障,太平军据守多年。1857年1月为解桐城之围,1858年7月为解天京之围,太平军名将李秀成和陈玉成,先后两次在枞阳望龙庵召开军事会议,作出了重要的军事决策。特别是后一次会议,在太平天国后期战争中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枞阳会议”。

辛亥革命前后,枞阳县民主革命斗士光明甫、史恕卿都参加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李光炯、房秩五,创办学校,出版报刊,鼓吹民主革命。他们与全省各校进步人士及南京、上海等地革命组织广泛联系,在推翻满清朝廷和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张勋复辟、反对军阀祸皖的斗争中,都站在最前列。

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枞阳县很多青年前往武汉投身革命。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员章逐明、陈雪吾、吴克正等,相继受命从武汉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1928年1月,中共桐城第一支部在方家仓章家大屋成立(当时直属中共怀宁中心县委领导,直到1929年3月中共桐城县委成立,才隶属省委领导),同时派吴克正到浮山中学担任教师,发展党团员,成立学校党团支部。浮山中学是房秋五创办的,他担任校董会董事长,当大革命失败后,房秩五凭借自己的职位和在社会上的名望,竭力掩护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进行革命活动,使浮山中学成为桐城、庐江党组织的联络中心。如吴克正、任锐、郑曰仁、黄镇、胡竺冰、张良培、房师亮等,曾先后担任过浮山中学教师;周新民、朱蕴山、王步文、童汉章、柯庆施、陈雪吾等,都曾住进浮山中学,指导革命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枞阳县沿江地区被日寇侵陷,国民党政府节节后退,置人民苦难于不顾。1938至1939年,中共桐城县委派郑曰仁到孙家畈、周家潭一带,领导党组织,动员群众坚持抗日。1940年春,桐东县委书记鲁生又率领一支游击队,到陈湖、老洲两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同年6月,以林维先为团长的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也到桐东地区,任务是配合地方游击队,掩护新四军渡江去苏皖边区抗日。然而1941年元月,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包围袭击新四军。事变过后,国民党无线电台广播:“新四军残部突围到长江北岸,正在休整。”示意日寇和汪伪政权也出兵协助。2月15日,日寇即调集安庆、大通之敌连同伪军共3000余人,分三路向桐东水圩地区进行“扫荡”,并出动飞机轮番轰炸龙王嘴、王家排。挺进团和从皖南突围过江的人员奋力抵抗,激战六个小时,始胜利抵达三官山。这次战斗,鲁生同志和二营营长方英、六连指导员吴小亚均壮烈牲牺。

1949年春,解放大军南下。全县人民欢欣鼓舞,踊跃送粮,修路、提供物资,做好支前工作。渡江战役三兵团指挥部设在古城枞阳陈氏宗祠内,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曾在这里多次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渡江事宜,4月21日下午5时,东起六百丈,西至安庆市以东之鸭儿沟,共有解放军、船工、运输队20余万人,从我枞阳境内渡江,千帆竞发,枪炮齐鸣,一举夺取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未完待续)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

   热忱欢迎全国志向于文学创作和书画爱好的广大微友,不吝赐稿。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附作者简介和本人彩色横幅照片,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 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