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文史资料”连载 (五)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县情概况

枞阳概述

文  ▏刘兴汉

枞阳县的历史遗迹、出土文物和名胜古迹很多,是研究这一地区历史发展的可靠资料,也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全县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和商代遗址,诸如汤家墩、大神墩、会圣、双塘、魏家墩、夜成墩等共70余处。它们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的湖泊之滨,一般是靠近水源而又高出周围地表的土丘,表面能见到各种石器和陶器残片。从几次试掘的器物来看,是以磨制的石器为主要内涵,有石刀、石斧、石铲、石镞、石锛等。陶器有灰、黑、红三种,常见的是陶纺轮、陶盆、陶碗、陶罐、豆形器、鼎形器等生活用具。此外,还有镂刻符号的陶片和骨器,玉器等。从以上这些,可以说明这里颇与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相似,同薛家岗文化相近而又不同。

境内出土的青铜器,以汤家墩商代遗址最为典型。其小铜鼎、铜方彝,在全国尚属罕见。此外还有春秋战国时代的铜戈、矛、剑、鼎、壶、爵、卣等兵器和器皿,说明此地在奴隶社会时期,为奴隶主和钟鸣鼎食之家的生息所在。可惜未见铭文,无法作进一步考证。

古墓葬在境内发现很多,上自春秋战国,下至唐宋元明清,代无虚穴。业已出土的陪葬品中,除战国的铜鼎、壶、剑、戈、矛外,还有六朝的铭铜镜,唐代铜钥,宋代莲花铜镜和造型多采的瓷器(如影青莲花瓣酒注子、黄釉瓷熏炉、影青瓷壶、影青双凤碟、瓷枕、瓷粉盒等,质地精美,十分珍贵)。未发掘的古墓葬仍然很多,目前保存完好的名人墓,尚有明代的王胜、方学渐、何海如、阮鹗、方孔炤等,清代的方以智、钱澄之、刘大櫆、姚鼐,姚康等。

古城址,在下枞阳有三国时期的吕蒙城故址,,在白柳乡有南朝宋侨置的阴安县城故址,在会宫镇有隋代的同安县城故址和明代的城山寨址。古建筑由于物换星移,历代兴废,如今境内尚存的只有明清两代的青山石屋寺、白云岩古寺、三宝塔、张家公茂堂、左光斗故居、望龙庵(原名龙禅院)、何氏宗祠、陈氏宗祠、八角亭(周家潭周氏宗祠仅存组成部分)等。

浮山是枞阳县的旅游胜地,山上有三十六岩,七十二洞。岩洞之中有历代名人题咏题字的石刻,如唐代孟郊题金谷岩诗云:“鬼斧何年开石室,人行此地作金声。山中信是神仙宅,不羡繁华浪得名”。又如明嘉靖四十二年桐城知县陈于阶题滴水洞四个大字,曰“天河坠玉”。自20世纪80年代初,浮山成立园林管理处,将岩洞修葺一新,广植树木,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相融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在枞阳镇,也留有不少名人古迹,如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惜阴亭,方苞养鱼植荷池(即莲花湖)都远近闻名。昔日桐城县有“桐城八景”之说,而今恰好一半在枞阳县境,它们是:枞川夜雨,浮山夕照,白云青鸟,荻埠归帆。此外还有竹湖落雁、双溪映月、山幽洞等景点,也常为士人传扬。

全县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浮山摩崖石刻,方以智墓,姚鼐墓。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处:青山石屋寺,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惜阴亭,白云岩,鲁生烈士墓,渡江烈士墓,姚康墓。尚有16处古文化遗址,县人民政府即将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未完待续)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

   热忱欢迎全国志向于文学创作和书画爱好的广大微友,不吝赐稿。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附作者简介和本人彩色横幅照片,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 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