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556 期 我学会了用手机写作文 ▏ 金忠 不经意间发现:这几年我学会了“用手机写作”!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也引起了我对书写工具变革而引起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思维变化的初浅思考。我们的书写工具经历了刻刀、毛笔、硬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等。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称甲骨文。后来刻在竹简上、写在锦帛上、书在宣纸上,或由于操作困难,或因为书写工具价格较高,修改麻烦,所以古汉语的突出特点是语词简练,包容量大,并出现了通假字、异体字,以致有些句式有了歧义。电脑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技术进入手机后,给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光是写作可以用手机完成,而且摄影、绘画、感情交流、同步翻译、商品交换、“GPS”定位导航等等、等等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真可谓“天不怕地不怕,一部手机走天下”!我以为书写工具是写作思维最基础的部分,它的改变必然带来语言风格的改变、 写作思维的改变和文风的改变。书写工具改变着作者的语言习惯。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文字是文章的实现载体。“帅呆了,酷毙了,亮瞎了”等网络语言最初出现时我们进行过抵制,例如曾有人做过规定: “高考作文不许用网络语言”(这个规定是否还在执行?我不清楚)。现在我们天天上网,天天在网上交流,天天用手机写作,完全避开网络语言是不可能的。正如俗话所言: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网络语言的恣意汪洋,不可能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写作。如“潮”、“美翻”、“赞”、“铁粉”、“打酱油”、“闪了”、“吃瓜群众”、“喷”、“886”等网络语言表现力极强。自从“蛮拼的”、“接地气”等网络语言进入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之后,人们对网络语言几乎刮目相看: 惊艳于它的生动、明快、简洁和丰富的表现力,有眼光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惊呼: 网络语言是对现代汉语书面语“表情达意”丰富性和灵活性的全方位激活!网络语言正引导着语言结构革新的趋势!书写工具改变着作者的思维习惯。网络写作不再是单纯文学写作,而且是对生活的直接表达。过去我们表达自己的私生活一般都在日记里,如今移位到博客、微信和公开的个人空间。空间大了,视野也大了,日记和文学创作的界限也逐渐模糊了。以前日记是日记,文学是文学,鲁迅、茅盾、巴金、冰心等一开始都用笔名发表文学作品,直到成名成家之后个人信息才广为人知;创作了《金瓶梅》、“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的作者很多都隐姓埋名,背景至今难以考证。网络是实名制,网络写作带来的直接转变是:一个人不再以“作家”身份去体验生活,而是以现实中的人去面对生活、实践生活和表现生活;文学作品中的人不再是“镜子里的虚像”,而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网络写手反映生活更真实、更准确,展示写手的才情、性格和人品更直接。文风的形成跟政府的文件学府的文章有关,跟书写工具也有关。时代变了,工具变了,认知也变了,甲骨文是古老的文字,认识的人少,凡认识的人都是专家,令人敬佩。网络语言刚出现时懂它的人也少,所以“抵制”。但可以肯定的说,甲骨文不可能再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毛笔也很难再成为一个时代的主要书写工具。但是,随着网络写手海量文章的出现,随着大数据、云平台的普遍运用,人们通过QQ、微信、博客等媒介在网上对生活的直接表达必然会形成新的蔚为壮观“网文风尚”。这种文风应该更真实、更准确、更便捷的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我想,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网络配图) 我们的书写工具从刻刀到毛笔是一种全新的变革,由于篆刻和书写的不易,古人有“惜墨如金”的观念。从软笔到硬笔又是一种全新的变革,它直接推动着中国新文化运动、尤其是白话文的写作和汉字的简化。当下电脑的普及更是一种全新的变革,在全社会形成了“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它在文化上和人类进步上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我在花甲之年学会了用手机写作,真的感到很幸运!统计了一下,自己近几年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将近六十篇散文、大约十五万字都是在手机上用“美篇”完成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智能书写方式”,不仅方便了写作,也方便了后期修改。手机写作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 就是不讲究写作环境,甚至连一张写字台都不需要就能进入写作状态!《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 热忱欢迎全国志向于文学创作和书画爱好的广大微友,不吝赐稿。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或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或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附作者简介和本人彩色横幅照片,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 邮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