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设 ▏ 当编辑的酸甜苦辣(随笔)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当编辑的酸甜苦辣

文  /  王建设

(上海静安区)

  谈及这个问题,觉得非常地羞愧,我与名家编辑相比较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
  最初,企业办了一份《简报》,版面四开的,就一个版。虽然一个版面,事情还真不少,我要忙组稿、忙编稿、忙发稿、忙写稿,样样都要忙。每期都是我一人完成的。那时的《简报》能与纺织工人见面很不容易,《简报》由我在钢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刻到蜡纸上的,印刷条件非常差,设备简单,在一个木制的四开大小的木头箱子里操作,印得过程中,用滚筒在纱网上不停地来回滚动,有点像现在的丝网版画,一张一张地印刷,一切完成后,一双手脏不溜秋的。后来,增加了版面,印好后,还要一份一份地装订,装订好了再在报纸的左上角,盖上“简报”两个字,“简报”两字根据不同的节日而变换色调,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黑色的,遇到喜庆之日,我会盖上大红色的,这枚章,是我在刻字社花钱刻的。报纸出来后,还要送到每个部室和车间。
  这种形式的办报,与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者办报没什么多大的区别,这样的报纸,我大约办了五十期。《简报》上的文章有工人写的,也有我写的,以新闻稿件为主,稿子篇幅不长,三四百字左右,同时,刊登少量的副刊作品。虽然是一份《简报》,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但是,不少人做梦都想在《简报》上刊登稿子,这样,我这个当编辑的也吃香了一阵子。

  记得一位姓于的工人想在《简报》上发表文章,自己挨于面子,通过他的父亲找到我,我当然给他父亲面子,不久,于工人的文章便在《简报》上刊登了,家长非常感谢我呢。后来,我才知道,基层单位为了在《简报》多上稿,相互之间展开竞争,给通讯员下了任务,并与奖金挂钩,厂里给多少稿费,基层就给多少,通迅员发一篇稿子,可以拿双份稿费,有的班组还给稿费呢,当时,我们每个月的奖金只有十元钱,有时还没有,可想而知,稿费相当诱人。
  通过办报,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决意为自己补课,报名参加成人高考,考入电大新闻班,用四年的业 余时间,学完了电大新闻专业所有课程,拿到了毕业证书。
  编辑报纸才知道自己有很多方面需要补课,比如,新闻稿件怎样写,会写了还不行,还要写得好,要有人看。在编《简报》的二年里,我一直没有对外投稿,总认为对外投稿,发表文章很难。一天,我翻开当天的本地《铜陵报》,发现有一篇新闻稿件眼熟,原来,这篇稿子发表在《简报》上,作者又将稿子投到市报,结果发表了,这篇稿子就是我编的。相比较,我一篇稿子也没有发表,自感压力大,开始试着给市报投稿,一连投了很多篇都石沉大海。那时,写稿,每个字都是用笔写出来的,通过邮局寄到报社。寄出的稿子不发表,我也没了信心,干脆不写了。通过学习新闻知识,我对新闻稿件的写作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新闻稿件讲究时效性,有了新的认识后,我将写成的稿子誉写后,到邮局寄稿,这中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的确是这样,本地报纸版面小,每个版面都是四开的,所以,要在报上发表新闻稿子,如果没有一定的关系,那是很难的,当然了,稿子写得很棒的除外。稿子投多了,也不在意了,管它用不用。有一天,我游览桌上的报纸,看到本地报纸时,我的一篇百字稿见报了,那个心情甭提有多高兴,这也是我的处女作,后来,厂长在会上还表扬了我,说我一边编稿,一边投稿,并有稿子发表。以后,我留意了,小打小敲的,不是办法,得将写好的稿子,骑车送到报社,这样,大大地缩短了投稿时间,又加强了与报社编辑的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稿子见报很快。
  以后,只要有新闻素材,我是不会放过的,赶写稿子,经常到事情发生之地采访,效果不错,一年下来也有数百篇新闻稿子发表。

  企业报不同于地方报,它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效益好了,报纸可以继续办下去,效益不好的话,《简报》随时停刊。企业报断断续续地办,中间也停了一二年,后来,效益好了,报纸得以恢复。
  这时,办公条件改善,办公室有了电脑打字员,办报一改过去在蜡纸上刻,用原始的方法印刷,而是有了更为先进的手段。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的报纸版面内容安排好,版子画好,交到厂办公室,这样,后面的工作不需要我操心,有打字员来完成。
  打字员只管照着我给的样子进行排版,受条件限制,排出来的样刊,很简单,比红头文件好看点。有时,为了一个版面,我经常在办公室一待就是一个下午,与打字员一起就版面的编排进行探讨。打字员是漂亮的小姐,因为办报,我与小姐接触的机会就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字员完全领会了我的办报意图,我待在她们身边的时间也就减少了,《简报》越办越漂亮。
  后来,我想了一个法子,可以在报上插图,当打字员将所有的工作做好后,我要赶在她们将《简报》打印出来之前将图插好。
  1998年,我所在的厂被上海一家大公司重组,经过重组的企业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时,更重要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根据企业情况,需要办一份与过去不同的报纸,很快,我被安排在政工部门,从事宣传和报纸编辑工作。这时的企业报版面有所增加,四个版面,有点像报纸样子了,只是版面十六开的,采取比较正规的排版,报纸由印刷厂胶版印刷。
  印刷厂先是用飞腾软件,而后改为方正软件排版。排版人员都是小姐,二十一二岁的小青年,她们有什么事,直呼我王工,听到这个,我觉得亲切。
  每一期小报都是有我跟踪完成的。这时候,办报比较正规了,半月一期,遇到重要事情,随时出报,有时一个月要办好几期。因人手有限,前五十期的每期报的四个版面由我一人负责编辑。这段时间,即要组稿,又要编稿,稿子不够,自己写。一般情况下,基层单位会提前一周将稿子集中送给我,如果,基层没在规定时间内送稿,我就打电话催稿,稿子收齐了,我每篇必看,尽量照顾到大家,让所有单位都有稿子见报。

  开始,电脑室编排报纸,我还认真的,画版子,算字数,时间长了,我掌握了窍门,在每篇文章的标题上编一个号,在设计的版面上,写上同一个号,这就是文章在报上的位置。比如,在编好的稿子上写号数,在画好的版子上写上同一个号,印刷厂的打字员只要看到这个号,就知道文章放在什么位置。
      印刷厂离我的单位很远,每期报纸都是我步行,将稿子送达。其实,我这人蛮喜欢步行的,上班有班车,我不坐,硬是步行走到单位,大约半个钟头吧。这样,主要是为了运动。
  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别看这份小报,它显得非常重要,凡大报所要做的,小报一样也不能少。就拿纸张来说,开始用的是一般纸,看上去发白、发亮,阅读困难,后来,我们改用新闻纸,这样,看上去就像报纸了。
  把报纸办得像报纸,不等于完事大吉了。接下来的便是报纸的质量,比如差错、排版等等,都需要考虑的。
  以后,我更加认真地校对样报,逐字逐句地看,哪怕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这样下来,我的差错非常低。有时我在想,每期报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办报,但是,千万不能犯低级错误。尽管这样,但是,还是有人在校对时出现差错,如某人是副科级,通迅员却把他写成正科级,作为基层通迅员,他们时间有限,写好了,就送到车间,车间文书把关不严,盖章后,由车间宣传员送到我们这儿,收到稿子后,我们立即编辑。这样,如果对基层干部的职务不了解的话,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把人家职务拔高或降低,如果人家是正科级,报上却写成副科级,人家是不会放过你的。如果人家是副科级,你把写成正科级,他会暗地里高兴,倒霉的人当然是编辑了。
  所以说,办报人懂得办报辛苦。
  把干部的职务弄错,这在我的预料之中,结果还是有人将一位副书记写成书记,职务提高了半级。针对此事,上下都很难看,部里召集编辑开会,处理也相当严厉,负责编辑这一版的编辑当然不能再继续编辑该版了,换一个版子。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稿源多,原有的小报不再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小报由原来的十六开改八开的,版面仍然是四个,考虑到工作量,原先,我负责四个版面的编辑,这时,只负责二三版的编辑工作,即经济版和政文版,并负责校对各自的版面。但是,报纸的排版工作仍由我担当。
  因为有了前面的办报经验,报纸排版不是难题,关键是跑印刷厂。印刷厂是私营企业,经常换地方,我在办报的几年里,都是步行到印刷厂的。

  报纸办了二百多期,期间吃得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一百多期都是我一人办的。报纸办的好,人家不说什么,如果出了那么一丁点儿的小问题,方方面面都要找你,比如标题,很容易出错,要么掉一个字,要么错一个字,要么多一个字,但是,我经办的报纸却很少出错,我特别重视文章的标题,每期报纸印刷之前,也就是在定稿之前,总要将样刊反复地看,直至放心为止。
  办报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经常看看《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等报纸的排版,还有行业报,企业报如果办得像晚报那样,也不行,办得像人民日报那样,太正规了。因此,企业报必须办成适合工人看的报纸,既不要太正规,也不能太花,一二版可以严肃,三四版可以活跃些,插些幽默图片,刊登些笑话之类的东西。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给文章插图,来个图文并茂。
  因为报纸办得有特色,四版开辟了副刊,这时,看到企业报发表了基层通迅员写的小小说、散文,这些文章,我每篇必看,看到好玩的东西,暗地里笑呢,想不到,某工人整日与设备打交道,居然还能写出让人捧腹大笑的东西来。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出自员工之手,虽然是副刊类,给人真实感。
  一段时间,我也编辑副刊作品。我的要求是,通迅员给的副刊稿子,不要求你的文学水平有多高,只要你的文章达到一定的字数,也就是八百字左右吧,内容吸引人,最好让读者看后,感到惊奇,这事情,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他是怎么想到的,或怎么发现的。文章达到这样的境地,经过修改后,就可以见报了。
  当了多年的编辑,也尝到甜头。比如,企业经常举办通迅员座谈会,我们有机会与基层通迅员接触,不过,很多次通迅员座谈会,我因为有事,没有参加,感到可惜。因为写稿多,我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到外地开会,与同行交流。

(网络配图)
  到了2004年,我荫发了写文学稿子的念头,除诗歌外,其他体裁的文章我都写,写小说、散文、评论。写出来的东西,先是在自家的报纸副刊上刊登,听听大家的意见,尔后,我尝试着将稿子投到外地报刊上,一段时间,稿子很难发表,我没有放弃,坚持进行创作。我分析了一下,目前国内的报刊虽然多,但大多数是四开的晚报和晨报,而且写稿的人多,大家都挤一趟车,当然,有的人会被丢下的。找到原因后,我开始写些千字以内的稿子,更多的是小品和段子,这类稿子容易见报,发表快。
       2006年,企业搞三项制度改革,我选择了内退,从此,告别我心爱的岗位。从2008年起,我到上海的机会多了,几乎每两个月去一趟上海,2012年正式到上海,在愚园路上借租,先后到过多家企业担任内刋执行编辑记者,采写了大量的稿子。
  到2019年底,我已在《扬子晚报》《羊城晚报》《小品文选刊》《工人日报》《青年博览》等二百多家报刊(含内刊)上发表二千多篇各类体载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