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在玄武门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八月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此时正值唐朝权力交接期,政局动荡之际是突厥发动袭击的最好机会。颉利可汗即刻发兵十万人南下攻唐,一路打到武功(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严重威胁到大唐都城长安。初登大位的李世民临危不惧,派出大将尉迟敬德率兵出击,抵御突厥,八月二十六日尉迟敬德与突厥在泾阳遭遇,发生大战,此战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被生擒,唐军击毙一千余骑突厥骑兵。但泾阳之战的胜利没有阻止突厥进攻的步伐,颉利可汗亲率主力部队挺进渭水河畔,直逼长安。此时的长安城人心惶惶,李世民却无比镇定,他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突厥背弃盟约,随后唐军大部队都赶来站在太宗身后,颉利可汗见唐军气势大盛,李世民也毫无畏惧,心生恐慌,由是中了李世民的遗兵之计,遂与李世民结成“渭水之盟”,狠狠敲诈了大唐一把,随后退兵。 当时的大唐刚刚经历过一场腥风血雨的政变,李世民的皇位还没有坐稳,长安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对抗突厥的二十万大军,况且大唐初立,国力贫弱,也不足以与突厥对抗。此时突厥若直取长安,新生的大唐恐怕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李世民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在突厥提出要财宝时,无论如何都得给,而且这笔钱还不是小数目,从突厥退兵后次月就向大唐进攻了三千匹马和超万头羊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不是在“渭水之盟”中狠狠捞了一笔,怎么会平白无故送唐朝这么多马和羊。 这事要是搁在别的皇帝身上,可能就这么算了,唐朝与突厥重归于好,双方相安无事,就像北宋与辽国一样,可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是绝不会咽下这口气的,他任用贤才、纳谏如流、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让百姓能够安心种地劳作,促进农业发展,使得国家经济迅速恢复。仅仅三年后大唐与突厥的位置就颠倒了过来。 贞观三年,代州都督张公向李世民上书可以击败突厥的六条理由:其一,突厥政局混乱;其二,突厥国内薛延陀等部叛离;其三,突利、欲谷设等人都对颉利可汗表示不满;其四,突厥遭遇天灾,缺少粮草;其五,颉利可汗十分亲近胡人,可胡人十分容易反叛;其六,突厥境内汉人众多,大唐出兵必得他们的响应,里应外合突厥可破。唐太宗也认为此时是报三年前“渭水之盟”之仇的大好时机,便以颉利可汗既已向大唐请求和亲却还援助梁师都为由出兵讨伐突厥,一雪前耻。 “渭水之盟”虽然让李世民十分屈辱,但也保住了新生的大唐,稳固了唐朝初立的根基,让李世民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国力,他登基后也并没有贪图享乐,反而时刻牢记东突厥带给自己的屈辱,这才有机会在三年后击败东突厥,威震西域,为盛世大唐奠定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