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孩子聊天

 沙漠水滴李娜 2020-08-06

当孩子无意识叫自己一声“妈妈”时,咱们当妈的哟!能激动得泪流满面,对不对呀家人们?

水滴相信有一些家人听水滴分享到这儿,脑海中已经开始回忆自己的孩子是多大的时候开始叫妈妈了吧?

可是,大孩子的父母们有没有意识到,咱们的孩子上学之后,咱们对孩子的态度就变了呢?总是嫌孩子话多有没有?

吃饭时一听到孩子说话,张嘴就训:“怎么那么多话?快吃!吃完了好做作业!

孩子躺在被窝里刚张嘴,咱们这些爹妈马上又凶巴巴的说: “别说了,早点睡吧,今天就迟到了,明天还想迟到啊?”

.......

好像孩子说话只是不会说话时的任务。现在会说话了,反而被我们剥夺了说话的权利。

记得水滴的儿子刚上小学时,中午放学一出校门小嘴就开始“叭叭叭叭”不停的说,好像要把憋了半天的话一股脑的全说给水滴听,从学校一直说到家。水滴去厨房做饭,他跟到厨房说。水滴去卫生间,他跟到卫生间说。

水滴好奇的问:“宝贝,你咋这么多话呀?”家人们知道他怎么说吗?水滴的儿子理直气壮的说:“妈妈,我们老师说了‘你们回家之后就可以放松嘴放松腿了。’在学校不让我们说,现在不在学校了你还不让我放松啊!”听得水滴是咯咯直乐呀。

可不是嘛!在学校,孩子们很少有机会与成年人说话,即使有对话,孩子的话题也很少,表达的意思和范围就更窄了。

孩子在学校通常是这样的:

比如上语文课,

老师问:“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它叫什么名字啊?”

学生一起大声说:“《赠汪伦》!”

老师说:“对,《赠汪伦》的作者是谁呀?”

“李白”

“很好,李白是哪个朝代的人呐?王小二,你来回答。”

“唐代。”

接下来就开始学生字,写生字。

再比如上数学课,

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图形,然后问:“同学们,黑板上这个图形是什么形?”

同学们回答:“正方形!”

老师说:“对,正方形!张小毛,你能说说有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吗?”

......

这就是孩子日常在学校上课的场景。

在学校,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所以,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大多是测试型、填空式的。而这种对话形式是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却没有办法达到交流的目的。

孩子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大多数是简短的对话。通常都是下课了,一个同学问另一个同学:“咱们去操场玩吧?”

 “行,玩什么?”

“玩开火车。”然后孩子们就跑去操场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在学校获得的谈话机会非常少,如果他们回到家我们再不跟他们聊天,就没有人跟他们聊了。

其实,每天跟我们的孩子聊聊天,听孩子说说话,不仅不是浪费时间,反而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我们都知道孕妈妈做胎教,宝贝出生之后多与宝贝沟通聊天,可以帮助宝贝更快更流畅的表达。同样,我们跟已经上学的孩子保持良好沟通的习惯依然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其实,孩子天天学的语文,就是令孩子获得教养。语文教会孩子去关注世界和内心,知道说什么,也教会孩子在不同场合使用得体的形式,懂得怎么说。

我们平时的聊天,是阅读、写作等一切学习的基础。一个表达清晰的人往往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好。聊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考的过程,孩子聊的越多,对语言的运用就越纯熟,他们就会逐渐习惯和喜欢用语言思考和表达。

每天跟我们的孩子聊聊天,我们才能及时捕捉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比如水滴就是从与儿子聊天的过程中捕捉到他是一个特别看重荣誉的孩子。水滴让他把自己的小目标、中目标、大目标都说出来,水滴帮他写好,然后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去实现。水滴用这个方法既调动了儿子的积极性又不显山不露水的改掉了他很多坏习惯。这些都是从聊天过程中捕捉到的。

我们每位家人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我们只有及时捕捉到属于他们的个性特点,才能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离开我们,在我们完全不了解的环境里度过了一天,有开心有快乐,有悲伤有忧愁,有委屈有进步,有挫败和困惑。

也许他们经历了一些自己理解不了或者应付不来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用心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情感需求,我们的孩子将多么的孤立无援啊?

我们只有和孩子聊聊,真正了解在这一天中他们经历了什么,他的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他脑海中想的东西是什么,才可能在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为她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当孩子讲述他们怎么在学校里度过一天,和小朋友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取得了哪些成绩,对某一件事情他们的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在展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他们做出的反应。

我们的孩子一天天不经意的就长大了,我们对他们思想上的教育,行为上的指导都需要在一次次聊天中渗透,感染、启发和影响。只有心灵得到充分滋润的孩子,才能更快乐健康的成长。而我们每天和他们的聊天、对话就是一次精心浇灌。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只盯着孩子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有没有受到表扬或者批评,有哪些要完成的作业,那么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生疏。

我们和孩子都渴望相亲相爱,但是仅有爱的愿望,不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肯定滋生不出眷恋的感情。不是因为我们是父母孩子就理所应当会爱我们。

记得曾经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帖子《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不恋家》,帖子是一位大学生写的。

他说:我好想好好爱我的家人,但是每次打个电话或者在家不知道跟爸妈说什么。妈妈总是说来说去就一句:一定要保重身体,身体是最重要的。还有一句:吃饭别凑合。好像说完这两句就完成任务了。爸爸要表达的意思就一个:还有钱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好像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我爱我的家人,我也知道他们爱我。但是是我的责任要求我得去爱他们,而不是我的心要爱他们。我好怕与他们沟通,我讨厌没有感情的自己,可是没有办法。

家人们,如果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是这样的状态,趁孩子还小,对我们正依赖、崇拜的时候,就重视每次与孩子的聊天机会。养成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的亲子沟通方式。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才不会与我们产生过多的冲撞,关系才不会日益疏远,亲情才不会日益淡漠。

好好珍惜忙碌一天后,一家人的重逢时光吧,在餐桌上、饭后散步的时间聊聊自己一天的经历、见闻和感想,让孩子了解我们,让我们了解孩子。

最后呀,水滴要温馨的提示一下家人们:跟我们的孩子聊天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不要因为他们是一个孩子而敷衍,轻视他们。

当我们把自己摆在一个很好的听众位置上,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觉得有人倾听他们,理解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乐意表达。否则他们就会因被忽视而闭嘴,懒得理我们了。

家是温馨松弛的地方,所以训诫越少越好。家里的聊天重在心灵养护,重在气氛。每天晚上和孩子聊天、讲心事的过程,也是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植入的最好机会。每天和孩子聊天将构成孩子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光。

比如,水滴的儿子最喜欢早晨起床后得到水滴的一个吻,然后搂着他在床上赖上一会儿。晚上俩人缩在被窝里聊聊心里话。其实,这不光对儿子来说是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光,对于水滴这个妈妈来说也同样是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光。

龙应台说:“不再对话,那意味着我们会失去了彼此。”每天抽工夫与孩子聊聊天而已,如此简简单单的付出,会带来明显的效果,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不珍惜呢?我们一定要珍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