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勇:且读且行且思,寻找教育的源头活水

 麻雀校长张学勇 2020-08-07

且读且行且思,寻找教育的源头活水

有一句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常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水源在哪里?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走万里路不如反思回顾。

阅读,让心灵飞翔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从2005年开始,开始了广泛的的阅读。每天闲暇之余,与苏霍姆林基、佐滕学、陶行知、魏书生、李镇西、于永正、朱永新、李希贵……在字里行间交流,汲取他们教育的智慧,丰厚自己的知识积累。读着读着,就成了一种习惯,每天不读一会儿,几乎就无法入睡。

书读得多了,看东西也就看得更清楚了,想问题也就想的更明白了。原来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也都迎刃而解。我从一个手拿锤子,满眼都是钉子的小愤青,变成了一个心胸宽广,豁达开朗的中年教师。心大了,事就小了,烦恼也就少了,幸福也接踵而来。

后来,我喜欢上了《论语》一读就是三年,边读边思,边思边写,18万字的文字记录,让我更加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立志做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于是,我加入了尼山圣源书院的义工团,在工作之余,到学校、到社区、到乡村去宣讲、传播传统文化。特别是每周六晚上在洙泗学堂的周末亲子读书会,已经坚持了四年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一起读经典,学做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书籍就像一扇窗户,当你推开它的时候,你的心灵一下子就亮了起来,你才会发现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而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读书,让我们的心灵突破固步自封的樊篱,在文字的天空时自由飞翔,与外面的世界紧紧拥抱。

写作,为生命留痕

曾经数度爱上“写作”,重新拾起笔杆,是最近八九年的事,不想花银子去沽名钓誉,只想为评聘职称而奋力一搏,如愿以偿之后,重燃的激情也就慢慢冷却。真正开始想写点自己的东西,是2009年当上“麻雀校长”之后的事了,没有逼迫,没有功利,有的只是自我成长的需求,有的只是灵魂升华的渴望,有的只是为生命留痕的夙愿。

2009年8月,我“临危受命”,离开了距家咫尺之遥的东郊小学,来到了“鸟不拉屎”的大山脚下的一处教学点,开始了新的教育生活。2012年2月,我又突然调任更为偏远的一所村小,开始了大山深处的坚守。自从当上这个麻雀级的“校长”之后,我就决心以自己的视角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每天,我都以老师、班主任、校长三位一体的身份,游走在校园,流连于网络,观察着生活,审视着教育,反思着自己。

多少的曾经,多少的辛酸,多少的泪水,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汹涌回潮,一次又一次地拍打着心的堤岸……

我用文字默默记录着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字里行间,许多烦恼、痛苦、彷徨,就如一页页撕去的日历轻轻地随风飘散。唯有沉淀心灵深处的幸福接踵而来……

孩子手里的糖块,是我的幸福……

留言簿上的话语,是我的幸福……

领导真诚的鼓励,是我的幸福……

同事大力的支持,是我的幸福……

家长嗔怪的挽留,是我的幸福……

妻子心疼的埋怨,是我的幸福……

就这样,在教育的路上且思且行,且行且思,经历着风风雨雨,品尝着酸甜苦辣。我悲观,但从未绝望;我徘徊,但不想退却。我知道我不能给每一个孩子明媚的春天,但我知道,我绝不会做冬天里最冷的使者。

白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繁杂的事务。晚上,才静坐于灯下,翻开一本书,走进理想的世界;或者打开电脑,反刍一天的得失。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为刊登发表,不为结集出版,只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只为梳理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虽然我经常说“最忙的人有最多的时间,只有闲人才没有空读书写作”。可是,有时候真的忙得一条狗俩尾巴。于是,便匆匆记下一时的灵感,或者某件事情的关键词,等到有空的时候再恶补一下,多下几个“蛋”,偿还欠下的“债”。

从《走进龙湾的日子》、《走向大山更深处》,到后来的《和孩子们一起奔跑》再到现在的《孩子们,你慢慢飞》150多万字的记录,小到学生的一声问候,大到学校的重建整修,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书写。十年来,近八十万的文字,是我最大的收获。闲暇之余,每次重温,都会让我泪意横生……

一路写来,便成了一种习惯;一路写来,便成了一种生活。

2015年,在各位朋友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苏晓军老师的热情鼓励之下,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这些粗糙浅显的文字。终于在20155月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守望教育——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首印4000册,现在网上已经买不到了。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读着读着就会写了,写着写着就发表了,发着发着就出书了。

游学,让成长提速

2010年开始,我接受了李镇西教师和蒋自立老师的建议,我开始了游学之旅。每年暑假,都要到外地参加一些公益的教育教学活动,山东、甘肃、广东、云南、安徽、江苏、四川、湖北……到处留下了我探索的足迹。

开始的时候,我是一个听众,是一个看客。坐在台下,看人家在台上神采飞扬地讲述。慢慢地,我也有了想要试一试的冲动。于是,就抓住一切机会上台锻炼自己,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30分钟、60分钟……我在台上讲的时间越来越长,我惊喜地看到了自己的变化,我也清楚地听到了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仅仅六年多的时间,我就可以在台上轻松地与大家交流。多次受邀到各地学校的教师培训进行分享交流一百多场次。我幽默风趣的讲述和紧贴地气的故事受到了广大老师的认可和赞赏,我用自己读书成长转变的经历,带动、影响了一大批老师。当然,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走上了成长的快车道。

读在左,写在右,游学紧跟后,不断突破的是自己,不断书写的是生命,不断享受的是幸福。心若在,梦就在,时刻不忘初心,时刻牢记为人师者的职责和使命。珍惜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相遇最美丽的自己,追寻源头活水,相遇最美丽的教育……

“成长系列”相关链接:

1、张学勇:走进龙湾的日子108——“麻雀校长”的那点事儿

2、张学勇:我为什么自称“麻雀校长”

3、原创: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

3、遇见,成全最好的自己

4、张学勇:为了心中那个最初的梦想

5、媒体留痕:我想飞得更高

6、原创:打破生命的蛋壳

7、成武一中,我生命中的加油站

8、山东莱芜,我生命中崭新的起点

9、张学勇:就算路过,也要打点“酱油”回来

10、张学勇:世界上所有的好,都会为你盛装而来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扫一扫,有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