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聚焦教育价值》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板桥胡同37号 2020-08-07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聚焦教育价值》

最近读了陈桂生教授《聚焦教育价值》中第四章《早期教育的迷途与回归》,让既是家长又是教师双重身份的我读有所得并且大有触动。陈教授针对一些家长和学校未能抱有平常心,容易求全责备,导致了对孩子过度开发的现象,提出了早期智力开发,虽不妨一试,但还是要尽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观点。


陈教授这种观念,跟康德和卢梭关于教育认识一致,他们都认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自然本性,既不能压制也不能揠苗助长。但是中国很多幼儿园中小学都存在漠视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违背教育规律,抹杀孩子个性的现象。学校将教育简单地当作了工业,将孩子当成了工业产品。这使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细想一下,其实农业很多做法跟我们教育是息息相通的。我们教育要为每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这就相当于在农业生产中,每一粒种子从发芽到茁壮成长,再到开花结果,必须要具备适宜的土壤、温度、水分和气候等条件。太旱太涝都不会让种子发芽,只能烂在土里,即便勉强长出来,也是不饱满不健全的。因此孩子健康成长,是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不能寄希望以某一个环节。但是现在教育却将全部责任都落在了学校和教师身上。孩子一旦出现品格和成绩上的滑坡,家长和社会一致将矛头指向了学校和老师,使得学校和老师如履薄冰,不敢稍有差错。教师尤其班主任简直成了孩子们的保姆,这就使学校和老师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为了孩子,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教育观,只有各种条件具备了,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如果社会、学校和老师都能像农民对待自己庄稼一样,就有了责任感。有了责任,才有爱心和耐心。教育者最可贵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热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首先,农民对自己种下的庄稼总是充满了希望。他们辛勤浇水、施肥、除草,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精心呵护每一棵庄稼成长,并且希望庄稼能开花结果,获得大丰收。即使庄稼出现了这样或那样问题,农民不会轻易埋怨庄稼,而是想尽办法从多方面找原因,并且当机立断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同样有这样一种坚定信念,相信自己学生,不埋怨学生,对学生始终充满爱心和希望,学生出现问题更多地从自身教育方式方法上找原因、想办法,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取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再者,教育要遵循自身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就如农民种庄稼,一定要按规律办事。哪种地方适合种什么庄稼,每种农作物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何时打药,何时浇水,浇到什么程度,都有各自规定性。早也不行,晚也不行,只能是恰到好处才行。一旦错过时机,要么减产,要么颗粒无收。也不要期望早上种下庄稼,晚上就有收获,也不要想着今年种下果树,明年就丰收,既不拔苗助长,也不压制作物生长,要耐得住春去秋来的寂寞,才能收获春花秋实。农民一般不会像《揠苗助长》那个农夫做破坏庄稼生长规律的傻事蠢事。但是,我们不少家长和学校却在不知不觉中做了违背教育规律的蠢事。我记得参加儿子幼儿园中班第二学期家长会时,有不少家长对于学校不教孩子写字的做法非常不解甚至不满,班主任耐心解释那是孩子骨骼没发育好,太早让孩子写字会导致骨骼变形。让孩子写字会让我们更加省事,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着,我们就不用费心费力陪孩子玩游戏。学校为了孩子长远发展才决定到了大班第二学期让孩子


学写字,那时孩子身心和骨骼已经发育好,可以进行适当写字训练,不过也仅止于写写名字和阿拉伯数字。当时我在心里为学校做法叫好。现在看看不少幼儿园,为了一味迎合家长不科学要求,小班就开始写字,每天还有作业,这还叫童年吗?我们知道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贪玩,孩子能力正常生长有一定程序,如果我们教育打乱了这个“农时”, 以各种花枝招展的名目诱使家长如跟风般采取各种方式对儿童成长进行催化,那只会造就一大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就像青蛙非要让蝌蚪像自己那样来到陆地上,等待蝌蚪只能是受伤和死亡一样。如果我们人为加快了儿童成长自然速率和自然进程,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造成他们未来发展潜能和童年灵性的消失,到那时是得不偿失。


现在不少学校为了应付每学期期末考试,音体美这些课程在复习阶段早早提前三四周就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是要参加期末考试科目的复习课。难怪每学期德育处每到了快期末考试前都是如临大敌,处处设防,防止学生有言行破坏。这不怪学生,中小学生正是精力旺盛阶段,一天到晚被困在教室,又不能乱动。他总得找个地方消耗自身旺盛精力吧。课堂不允许,好吧!那我只能偷偷摸摸趁着课间,砸一砸厕所的门,揍一揍比我弱小的同学,课堂上顶一顶老师的嘴。如果能让孩子们在紧张复习之余,在音乐课上听听歌曲,在美术课上涂涂画画,在体育课上打打球,赛赛跑,我想师生关系就不会那么剑拔弩张了吧。我至今很感慨于我镇有间民办学校的一位校长,敢于做到明天是期末考试,今天该上体育还是体育,该上美术还是美术。我非常佩服这位校长,可惜不到半年,一个真正懂教育、有着教育理想的好校长却在功利主义的压迫下被迫辞职。我真为教育界痛失一位好校长感到痛彻心扉地惋惜。


最后教育要尊重每个孩子个性,要因材施教。就如农民对待庄稼,庄稼有其自身生命力,有它自身特点和生活习性,有属于它自身内在力量。对于这种内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农民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满足它。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庄稼有不同生长季节,有不同栽培方式。有经验的农民会根据不同庄稼种类采取不同种植办法,大豆有大豆种法,水稻有水稻种法。无论成绩好坏,请家长和学校老师都不要急然冒进。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地等待。不要看着有些怒放了,有些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它们,慢慢地看着它们长大,陪着它们沐浴阳光风雨,这也是一种幸福。相信我们的孩子,相信我们的学生,静等花开。因此教育切忌像工艺品制作一样,依照事先精心设计的模型,打造成一模一样的成品。


写到此处,我想起我们学校花草树木。谢校长要求校园中花草树木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生态,不要求齐齐整整,而是任其自然,反而是花草树木高低不同,错落有致,俯仰生姿,摇曳多姿。这设计理念与谢校长“让学生各得其所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这又让我想到2011年教师节晚宴谢校长在发言中讲到教育就像农民种庄稼,要遵循其自然生长规律,不要违背规律去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教育是农业,需要精耕细作,需要日积月累,是自然而然的,是水到渠成的;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站的马拉松长跑,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坚持不懈;教育是倾听花开的声音,需要慢慢等待;教育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我想如果每个校长都这样想,这样做,我想我们教育还是有希望,希望在我们在努力中等待着,能迎来教育的春暖花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