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哪儿说哪儿---实在留不住画啊

 马教授的店 2020-08-07

       罗伏生2016年第一批画终于到了。赶紧制图,朋友们都等急了。 

       说这些话绝不是矫情,而是心里一直有个结。不知大家有否看第四季《中国好声音》,“哈林营”有一位歌手,叫马吟吟,歌唱得好,人长得更好。但她的“好”还很小众,喜欢的会被她迷疯,不喜欢的甚至觉得她老“跑调”。这现象很像罗伏生。

       罗也“小众”着。业界、非业界,真能读懂罗的,有多少?我读懂他了?他一直很谦虚,不愿多说自己一句话,一切全由世人评说了。这种“小众”状态,最有利于默默下手存货的人。我下手较早,还有一批朋友也下手了。再不下手也真的晚了。

       纵观天下成大事业者,有普遍一个规律,别人没觉察,他觉察了;别人不敢做,他下手做了。收藏算不得大事业,但这规律一样存在,而且更突出。在收藏界混,第一需要眼,第二需要财,第三需要眼财统一。看准了,有钱拿,这是成功的基础。

       罗伏生依然“小众”着,这让我很诧异。如此精妙绝伦的画作,普天下熙来攘往那么多“收藏家”,咋就熟视无睹?当然是各有所好,喜欢谁收藏谁,谁都不好强要别人咋的。但这种长期漠视,实在有些让人费解。可见眼光这东西,绝对强求不得!

       说以上的话,没有丝毫抱怨,也不代表他人观点。我只是感到惋惜,收藏当代最值得收藏的画作,竟然还需要反复推介。我想问,那些文艺评论家都在干啥?你的视野为什么那么局限,就看“体制内”无病呻吟那几位?这真是时代的悲哀。

       罗伏生的画我订了很多。生计考虑,我必须卖些,不然没法周转。但每次到件,制图发帖时,我会很心疼。心疼我最喜欢的一些作品,难以避免会被藏家选走。石开卖字,常讲“嫁女心情”。就这“嫁女心情”,有多少人深解个中滋味?

       罗伏生画很慢,等两个月等不来几十件。有朋友问,量不够,怎么推广?我不催,与其让他急火火上量,我宁愿请他慢慢画,让每幅画都饱含热情、激情、深情。还有,即便“小众”着的罗伏生,已然很抢手,我早已留不住准备办展的200张画了! 

   2016-02-04 11:26 于镂月裁云轩

精品文章

想哪儿说哪儿---往前找一找

想哪儿说哪儿---老哥等你喝酒呢

想哪儿说哪儿---宝波的壮士气度

想哪儿说哪儿---高兴认识宝波兄弟

想哪儿说哪儿---不俗就值得重视

想哪儿说哪儿---我决定不发牢骚


戳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马教授的店,专营名家金石书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