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十的画我曾有机会买到,因为觉得丑,放弃了。那时还没微信,书画玩家都在“中国书法超市”集中。好像有几位喜欢老十,和我连抢好几手,看看无漏可捡,我也就退了。现在想来大错,天大的漏,不经意间就给错过了。 昨天读介绍李老十的文章。还是觉得丑,但这丑里有我酷爱的元素了。譬如墨色、厚重、稚拙,包括残荷,甚至鬼打架,都能读出味道,透着老十满心满肺的思索、忧愤、苦闷和无奈。有人说老十画鬼太多,最终被鬼害了。可能? 从看不懂,到能接受,再到喜欢,最后成铁粉钢粉骨灰粉,不仅表现在对李老十,细想这些年成功收藏的书画家无一不如此。王镛、石开、朱新建,你一开始就懂?一开始就迷?一开始见了就想据为己有?我不是,我是慢慢读懂的。 我经常为一些朋友的收藏感到可怕,担心他们因为太注重“看得懂”和“笔墨繁复”而误入歧途,又不好劝说,怕造成误会,以为我在诱导他们到“马教授的店”买东西。再者说了,艺术的多样化需要各类作品,各取所好也对! 但有一点我敢说,那就是艺术不能从众,作者从众没出路,藏家从众没钱赚。这些年接触那么多艺术家,真有作为的极少数,哪一位不是从“众”中拼杀出来?藏家搞经营也得有特点,从众不犯大错,但绝对难成气候。这道理通用。 2018-12-06 22:06:11 于镂月裁云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