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逸圣青灵 心有良知墨有痕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诗评

心有良知墨有痕
读沈保玲作品笔记

作者简介

逸圣青灵,文学青年,自由撰稿人。

文艺“岳家军”,有各自的创作个性和方向。出版长篇的作家营中,潘刚强,注重于汨罗江;黄军建,钟情于岳阳楼;彭东明,亲近于故乡情。

还有一个写“短句子”的诗联方阵,从事的是传统文化,也有不少很有特色的代表人物。其中一位叫沈保玲,既是全国优秀楹联教师,又是岳阳联坛十秀之一。她对汉字的运用,有灵泛的组织能力,所创作的诗词既温宛又豪放,正向“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的层次迈进。

身为人民群众的一员,将自己的悦读情感说出来也未尝不可。于是,对沈保玲女士诗词、记赋、楹联的解读,进行了简单归纳。就个人认知,谈些感受,偏题与跑题之处,望宽宥并指正。

“诗”化生活细节   有勤才有实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中说到:“文艺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我注意到作者关注生活、描写生活的作品,无一不是积极向上。

《桃林菊花节》全诗:徜徉花海不知归,十里春风锦绣堆。醉在桃林春色里,蜂声鸟语莫相催。置身菊花丛,“蜂声鸟语莫相催”,直白地将流连忘返的心情跃然于纸。

七律《咏茶》,将茶味与人性相融:欲以本心明淡泊,却因真味结相思。沉浮犹在座前看,山上青青又发枝。杯中茶叶还在游弋,茶山上又发出了新枝。由此可见,作者对茶叶的生长过程和采摘程序有一定了解。传统绿茶可采三季,第一次来得嫩而慢,第二次叶粗高产,第三次就稀疏了。茶叶,本心的确淡泊,面对无论是亲近还是疏远自己的人,它都不说话,自清明后的2个月里,默默地展示新姿。诚然,其淡泊也包含作者心性。

写到君山银针时,“帝子芳踪隐碧湖,洞庭山上孕灵株。湘娥剪断清明雨,雀舌衔来翡翠珠。缭绕轻云黄叶立,氤氲香雾白毫舒。此中真意无须辨,洗尽尘心又一壶。”君山银针曾是贡茶,而今推出了“黄茶品牌”。作者在君山岛的茶山中漫步,那茶叶清香直接润肺生津。追思茶的来历,遥想到舜帝南巡时,其二妃娥皇与女英来君山植茶的故事,君山“茶文化”源远流长。“洗尽尘心又一壶”,为君山银针免费推出了一个广告。

“枝旁枝上红颜,城南城北新天。欲把笑声串起,叮咚挂进诗笺”,这是《清平乐 · 十三妹梅花诗会》的后半阙。2018年4月,岳阳市诗联界新成立了一个女性组织,叫十三妹分会,作者是该会成员。在这喜庆日子,把笑声串起挂进诗笺。红颜们有了自己的文化社团,能不人逢喜事精神爽!

生活中,包含有柴米油盐和酸甜苦辣,心情也一样有圆缺阴晴。“老母瘫床久,烦忧少笑声。荧屏知盛会,春信起欢情。遥控难离手,关心未转睛,儿孙同热议,不觉已加羹。”这是作者在病母床上陪着母亲、孩子观看中共十九届代表大会盛况时的场景。明明几年来“烦忧少笑声”,为何还偎在病母床沿?半身失去知觉的母亲,心里明亮着,膝下承欢的日子进入了倒计时,要在行孝时让母亲享受慰籍。

这首诗无意间透露了作者的家庭现状,有一位老母“瘫床久”!恰恰在这段时间里,作者在侍养病母同时,还要边工作边创作。病床行孝环境下能够出成果,给人别样的启示。

“记”叙社会形态    重情尤重义


我读《下塅屋场记》分外亲切。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色,是“为平民百姓立传”。请读:“下塅屋场,虽由十余姓氏聚居,然民风和谐,邻亲友睦;尚德尚仁,患难相助。林吴两姓带动一方,辉万四爹修桥栽树。吴林陈无偿腾地,曾庆荣侍奉父祖。林氏国清,忠于职守;向晖兄妹,赡养伯父;王新娥执守瘫夫,李红姣长侍婆母。良贞百岁换齿,林玲北大才女。忠耶?孝耶?义耶?寿耶?感动游人,温馨乡土。凡此种种,不一一而述。”

严格地讲,为一个“平民群体”集中亮相,完全突破了古体文记的定格,是文记创新的里程碑。作者能够“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

单纯就骈赋体文记而言,这样写在措词协韵上有一定的难度。作者知难而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让人民群众能读懂的骈赋,传习了诗圣杜甫的平实文风。为“草根”歌唱,把自己置身于民女,乡土情怀漾于文记之中。

岳阳市十六中学,位于君山岛,教育区划调整之后,经六年运行,学校已总结出可行经验。《岳阳市十六中赋》重于写真。“汗洒操场,当晨曦初照。香萦书案,正夜月中天。唯善唯真,雅训滋芳华一苑;求乐求美,嘉声引雏凤三千。”

“初心朗朗,报国唯忠。教泽绵绵,修身以崇。芝兰擢秀,胜景恢宏。潮头勇立,击楫从容。”文末,着重提出初心、报国为教育使命,这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成名作七言歌行《白帝城》,从众多专家学者中脱颖而出。有人说是幸运,有人说是实力,我看二者兼而有之吧。42行的七言歌,比“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要多数倍的心血。业内人士明白,创作是失意多于快意,笔尖下流出的是辛劳。

家庭多事,却还不时去尽义务。岳阳县四中退休教师万震球,荣获全国优秀楹联教师之后,她为其写了一篇总结材料。2019年岳阳县开展首届十大退役军人评选,她又一次为这位军人出身的老教师整理先进材料。事迹太闪光了,顺利入选为“十大退役军人”之一。

写这些文章,前期调查既耗时又没有旅费和酬劳,她不假思索不厌其烦地做着。为万老师代言,为下塅屋场砚墨,只是她参与的社会事务之一。文人应有的良知和责任是什么?是“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沈保玲用实际行动进行着诠释。 

“联”写历史人物    见勇又见智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工作者从高原到高峰很难逾越,能否突破这一“高峰”,必须具有大智若愚的情怀。

对知名历史人物,用对联的方式来表述他们的一事或一生,立意和遣词尤须睿智。作者所撰联表述的公众人物,都避开了形容词和感叹句,避免了高、大、空的套话。

写炎黄帝:一炷心香,祭四方天,圣魂已化山河永;九州风物,呈千秋景,恩泽犹承始祖深。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该如何去总结他们的成就,司马迁撰《史记》时可谓搅尽脑汁。而作者只用“圣魂已化山河永”6个字,很自然地将丰功伟绩尽行表述。

为宋代翰林陈一发故居撰联: 庐前古木深,青碧掩繁华,犹有芳襟如皓月;溪底白云静,灵芬滋福寿,原来此地即仙乡。一个“掩”字,将故居主人忠于故国、拒仕新朝而毅然隐居的经历巧妙铺陈,给人以探寻和想象空间。

她这样点赞文天祥:身死北,情指南,战火淬丹心,熔成一页英雄史;孔行仁,孟取义,中华存正气,凝作千秋民族魂。文天祥是宝佑四年状元,具忧民之心报国之才,早年在地方任职,待到入主朝廷时已回天无术了,仍竭力抗元,被俘后就义。“情指南”,一是其报效南宋政权的铁骨丹心,二是他创作有《指南录》。“存正气”,至少有两层意思,即文天祥作品《正气歌》和中华民族的正气。

清代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留有“难得糊涂”的理念。作者化其自身作品来予总结: 是真贤士岂唯三绝,两字糊涂,关情只在民生事;具大品行自有千秋,一枝劲秀,掩卷犹闻竹叶声。竹叶,取意于郑板桥“聊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看来,她也是郑板桥的“粉丝”。

对共和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概括,是一气呵成: 挥赤帜,举斧镰,志清玉宇扫尘埃,江山万里;建共和,开伟业,背负青天看世界,古今一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这28年间的千难万险,用“扫尘埃”作为代言,胜过所有的华丽词藻。“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是文艺家的追求!从其作品和人品来看,沈保玲已具备这一潜质。

诚然,对沈作的评价,我也听到过不同的声音。是好事哇,足见她倍受关注。

本期图片: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