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很像是练武功,要想练好一种上乘武功,首先必须练好基本招式,这叫“有法”。扎实练好了基本功,就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出招,要根据对手的招式灵活出招,这叫“无定法”。最后,习武者将所学的各种招式融会贯通,加以升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这就叫“得法”。 传统的课堂总是让儿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从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教师真正爱学生,就应该努力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自己。 下面的行文,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给同学们的“趣味探究”内容,不知是否得到孩子们的喜欢,请在下方留言。 说到“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美美老师可最有发言权了。在这个问题上,她可没她可没少费心思。这不,美美老师在这堂课中,想让同学们运用“比例法”来巧妙解题呢。 课堂一开始,美美老师就对大家说:“同学们,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需要我们把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与比例的知识综合起来,能够灵魂运用;同时还要注意数形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学扎实,学灵活。请同学们一起一道题,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来解答它……” 小诚同学利用寒假读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已知他前4天读了80%。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书一共需要多少天? 看到这道题,大虎第一个站起来回答:“我觉得可以先求出4天看了多少页,再求出每天看多少页,最后求出看完这本书一共要几天。”说完,他来到黑板上,自行列出如下算式: 200÷(200×80%÷4) =200÷40 =5(天) 答:看完这本书需要5天。 小芳听了大虎的方法后,也站起来说:“我同意大虎的办法,但是觉得还不够简洁。如果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每天看了全书的百分之几,再用‘1’除以每天看的全书的百分之几,就可以求出看完这本书一共要多少天了。”说完,小芳也来到黑板前,列出自己的算式: 1÷(80%÷4) =1÷20% =5(天) 答:看完这本书需要5天。 同学们把上面的两种方法一比较,发现小芳的方法简洁了许多。美美老师也十分欣赏小芳同学,她说:“小芳同学,在解答的过程中利用分数法来充分理解数量关系,理解部分量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解题确实简洁多了!” 小慧这里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我觉得还可以更简洁求出答案呢……” “还能更简洁,不可能吧?到底该怎样来解答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都想看看小慧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 只见小慧来到黑板前,写下了下面的算式: 4÷80%=5(天) “这么简单,不可能吧?”大家看到这个算式,炸锅了。 这时,小阳站起来说:“我好像想到是什么意思,要不我说出来,大家一起评评,看看说得对不对?他是把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因为‘4天读了80%’,也就是4天正好是总天数的80%,对部分量除以它对应的百分比,不就正好是一共需要读书的天数吗?” 经小阳这样一解释,大家也一下子想通了!他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同时把眼光齐齐集中到小慧身上,眼里露出了十分敬佩的表情,这时倒是小慧自己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了…… 美美老师趁兴致正高,便顺势说道:“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来解这道题,它是比例法,同学们也能想出来吗?” 有了刚才的基础,加之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一会儿,也就有了解答的办法了,因为读的页数÷天数=每天读的页数(一定),所以,读的页数与天数成正比例,所以可以列出正比例来进行解答。同学们是这样的: 解:设看完这本书需要天。
0.8x=4 x=5 答:看完这本书需要5天。 学到这时,同学们倒是佩服起美美老师来,觉得她的题目出得真好! 【评评有理】美美老师设计的一道看似普普通通的题目,却能引出同学们分别从整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等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用了四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真正做到了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呢。 美美老师觉得可以增强些难度了,于是对同学们说道:“同学们,有些数学习题,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在进行解答时似乎也不容易找到头绪,但如果我们能善于思索,抓住关键,也能快速巧妙地进行解答的。同学们请看下面一道题……” 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如果乙将要加工的零件给甲400个,则为甲加工的比乙多40%,而甲计划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计划加工零件个数的的,求乙原计划加工几个零件? 看到这道题,同学们觉得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都比较隐蔽,还真是不好解答啊。 大虎想了想,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如果乙将要加工的零件给予甲400个,则得甲加工的比乙多40%,因此可得,这时甲和乙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为:(1+40%)∶1=7∶5,甲、乙两人共同加工的零件则为:7+5=12份,甲占其中的7份,乙占其中的5份……其他的我想不出来了……” 小阳接着大虎的话说道:“题目中有一句话:甲计划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计划加工零件个数的,7+5=12,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甲、乙两人原计划加工的份数也是12份,甲占其中的5份,乙则占其中的7份……” 小芳接着小阳的话说道:“因为甲原计划加工的是5份,当乙给予了甲400个零件后,甲占了其中的7份,多了7-5=2份,所以可得,每份零件的个数则为:400÷2=200(个)。因此可以求得,甲原来加工的零件数为200×5=1000(个),乙原计划加工的零件个数为:200×7=1400(个)。” 小慧似乎也要接力了,他说道:“我觉得,有必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解答是否正确。原计划甲要加工1000个零件,乙要加工1400个零件;根据题意,乙将要加工的零件给予甲400个后,这时就变成:甲要加工1400个,乙要加工1000个,这时甲正好比乙多加工40%,是与原来题意一致的,所以刚才同学们的解答是对的!” 美美老师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接力解题,终于啃掉了这块“硬骨头”,十分开心,大大地表扬了这些会动脑筋的同学们。 “刚才同学们用比例法解答了代数类的题目,其实比例法还可以来解答几何类的题目呢,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呢?”美美老师边说,边出示了如下的问题: 一种品牌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小红每次刷牙时都挤出1厘米牙膏,一支牙膏可用72次。现在该品牌牙膏推出新包装,将出品处直径改为6毫米,其它保持不变,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刷牙时挤出1厘米牙膏,问推出新包装后,这支牙膏可用几次? 同学们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大虎又是第一个站起来说:“我感觉改成口径是6毫米的之后,使用的次数应该比72次少了……”这个想法也是不错,同学们也连连点头称是。 这时,小阳站起来答道:“我们之前学过‘等积变形’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假定制订出的牙膏都是圆柱形,而牙膏的总容积不变的,所以第一种情形下的底面积乘高,与第二种情形下的底面积乘高的体积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可以列方程来解……”说着,他来到黑板前,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解:设这支牙膏可用x次。 3.14×(0.5×0.5)×1×72=3.14×(0.6×0.6)×1×x 36x=25×72 x=50 答:现在可以使用50次。 小芳看到小阳的解答,与大虎说的意思还真是一致的,她站起来说道:“现在,改成6毫米的口径后,使用的次数确实少了很多。我听爸爸说过,厂家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大大提高牙膏的损耗量,进而就能在不尽意间提高一定的产品产量呢。” 原来,小小的题目中还包括着营销的智慧和生活数学呢。 小慧这时站起来说道:“同学们,有没有从刚才的方程法看出什么眉目呢?其实还可以用更为简洁的方法来求解,这就是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比例法’。我是这样想的:因为这种牙膏原来出口处的直径是5毫米,推出新包装后出口处的直径改为6毫米,这样可得到原来出口处的直径与推出新包装后出口处的直径的比为5∶6,那么半径的比也是5∶6,于是原来出口处的面积与推出新包装后出口处的面积的比为则为(5×5)∶(6×6)=25∶36。牙膏的容积一定,面积与高成反比,又因为小红在牙膏推出新包装的前后每次均挤出1厘米,因此,次数与新旧包装的的口径面积成反比,于是可得新包装使用的次数是72÷36×25=50(次),或72÷(36÷25)=50(次)。” “是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算!我刚刚怎么就没想到呢?”有同学在听了小慧的回答感叹道。 【评评有理】这题的一般解法是求出每次挤出牙膏的体积,再求出这支牙膏的容积,然后求出推出新包装小红每次挤出牙膏的体积,最后再求出可用的次数。这样显然较为麻烦,我们可以考虑运用比进行求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