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强攻略|不懂摄影?没有单反?没关系,手把手教你用手机成为朋友圈高逼格晒娃狂魔

 文话童心 2020-08-08
.

你是否也是朋友圈里的晒娃狂魔?

你是否曾拍了数张照片刚要发送,却被朋友圈里的高BIGER晒娃照吓得缩回了手?

亦或是你拍娃已经有了些心得,但想要再精益求精?

那么你来对地方了!我们将手把手为大家讲解如何在朋友圈中晒得一手好娃!

以为我要说单反吗?当然不是!带娃就够累了,再背一坨那么沉的大砖头,也是自虐。万一不小心磕了碰了,一两万就没了。徕卡壕和哈苏壕们更得慎重,吃瓜群众们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这两个牌子的价格,保你以后看到这些相机就离得远远的——万一碰着了赔不起。


此处只说手机。

身处手机重度依赖的时代,人人手里都捧着一个甚至多个手机,只要有心,你不需要额外准备什么,随时随地就可开始摄影创作,拍娃晒娃。

有人说了,手机也分三六九等,我手里拿的是千元级别安卓机,能有白富美水果手机拍得好么?


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延伸,咱们用手机能有那些高端单反拍的好么?OK,请看下图:


是不是一眼就已经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张生动的照片名为《漂泊的母亲》,拍摄者多萝西娅·兰格当时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采访,偶然在农民工营地里发现了这位带着三个幼小孩童,憔悴疲惫的母亲。母子所处的恶劣环境和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使兰格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她用镜头记录下来的画面,也震撼了见到照片的每一个人。

然而你并不知道的是,这张照片拍摄于1936年!拍摄者当时使用的相机,论硬件水平别说千元级别智能机了,恐怕市面上任何一款拍照手机都已超过当时的器材水平十万八千里吧。

要知道,摄影史上许多流芳百世的作品,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破旧相机拍摄。一幅好的照片决定性因素从来都不在于器材,而在于镜头后面的那个人。

我这么说,你一定会觉得自己和大师差距太大,没法相提并论。我们明明都是缺乏艺术细胞的普通人,拍照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灵感啊。

没关系,还记得那句话吗?“以我们的努力程度而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还没有到拼天赋的地步。”没错,一切都是有方法可循,也是有经验可借鉴的,摄影也不例外。

来吧,不要再纠结用什么设备,也不用给自己开脱,拿起手中的手机,你没有理由拍不出好照片,跟十六君一起开启晒娃之旅吧!

(注:本文所有样片都出自手机拍摄,所使用手机正是国产千元级别安卓机,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
预备动作

拿起手机,翻转到背面,露出手机的摄像头,凝视这个即将带领你进入摄影殿堂的伟大物体,然后——另一只手揪起你的T恤或者身上随便什么衣服的一部分,爱惜地在摄像头上擦一擦。


千万别小瞧这一步。很多人不在意这个细节,按完了快门才对着屏幕纳闷为什么我的照片看起来不清晰?

想想看,我们平时使用手机的频率已经很高,手机清洁却几乎是0。尤其是带孩子出门,大人吃饭孩子拿着手机玩的情景屡见不鲜,孩子的小手刚抓完食物又拿起手机,可以想见用餐结束手机各种口味,拍出来的照片当然就要自带“蒙着一层油”的效果啦。

基础篇:照片不能有硬伤

长得好看的人往往都有共同的特点,即便棒子国的人造美女们,整容也都是有模板的。好的照片也有共同特征,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丰富艺术细菌的我们,只要学会遵循一些简单规律,一样可以拍出与众不同的好照片!

下面请跟我一起反复念三遍这段话(摘自摄影界圣经式教材《纽约摄影学院》):

好照片三要素:

1.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我的娃);

2. 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我的娃);

3. 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

这三点请务必牢记于心,并在实践中反复检验这一真理。

.

先来看一组照片:

告诉我,你觉得哪张更醒目?

第一张照片打开的一瞬间,只有一个感觉:拍摄者到底想让我看什么?

第二照片与第一张相比,镜头离小朋友近了很多,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甚至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我要介绍的第一个经验:离被摄物体近一些。

想一想,如果离娃近一些再拍照,娃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将增大,周围环境物将变少,我们也向好照片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1. 鲜明的主题就是我的娃;

2. 娃离得近,周围东西就少,看到照片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去关注娃;

3. 周围环境入镜得很少,没有了这些杂乱的东西,画面很简洁。

摄影师常说的一句话:“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就是这个道理。回想一下很多艺术大师,走到哪都把手一比划,眯起一只眼睛,做通过镜头取景状,其实就是在做减法。

小朋友是最经得起细看的,皮肤光滑,眼睛明亮,一颦一笑都有他们的有趣之处,任何一个真实的表情都是他们独有的招牌动作。所以,镜头离得再近也不怕,爸爸妈妈们尽管凑近了去拍吧。

而且“离被摄物体近一些”还有第二个层面的意思,就是心也要离被拍摄者更近一些拍照的时候,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充分感受娃这会儿的心情,然后用你的手机将娃或喜或悲的小情绪定格在这个瞬间,并将其传递给看到你照片的人。


如果拍照的和被拍照的人互不认识,那这个要求还是挺高的。但对于父母来说,面对你心爱的宝贝,做到这一点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手机这个画笔怎么能画出感觉来,还得继续往下看,继续多练习。

第一点:拍娃时,离娃近一点儿!

新技能get √

你是否拍过很多这样的照片:


这样的照片感觉怪怪的,但说不出有啥问题。因为作为成年人,你平时就是这样俯视看娃的,符合你的视觉习惯。那么你是否有想过,小朋友之间见面时是什么样的视觉效果?


嗯,这样好看多了!原因是什么呢?

就身高差来说,娃看父母差不多相当于你看电线杆子的感觉,ta仰视你,你俯视ta。而俯视因为透视效果,会让娃看上去更矮小。所以一切俯视的照片,拍出来的娃其实在视觉上都是变形的。

另一方面原因:好照片往往是你不常看到的物体的另一面。

别人平时很少会和你的孩子有平视的机会,所以当他们看到平视镜头下的娃时,自然会发现和往常不一样的美。所以,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也就是传说中的“眼平原则”),这才是娃最正常的一面。这样拍出的照片看起来更自然,观看者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面部,通过娃心灵的窗户去感受他的心情。这就是三个好照片要素中的“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所说的意思。


第二点:拍娃时,蹲下来。(成年人遵循“腰平原则”,一起感受大长腿欧巴的视觉效果吧~)

新技能get √

暑假带着娃出去玩,有特色的景物有很多,自然少不了用相机为娃留下美好纪念。此时很多家长的做法如下:宝宝~去,站在那个门旁边,妈妈(爸爸)给你拍照片。于是照片类似如下:


这里我要再给大家灌输个概念:好的照片要想有立体感,一定要有前、中、背三景。

举个常见的例子,假如你看到了一个开满了鲜花的花墙,也就是找到了美好的背景,此时如果把我们的被摄主体直接扔进花墙里,这个背景就成了中景,而前景是0,也就是典型的“到此一游照”。这样的照片就不要拍了吧,有点儿low。

正确的做法是,让娃和背景保持一点儿距离,然后你眼疾手快,迅速找到一个可以半遮挡在你镜头前的美好事物(一般是花花草草树枝树叶),此时前中背三景俱全,天时地利人和,咔嚓!发圈!秒赞!

在室内的时候怎么布出前中背三景呢?

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在娃前面摆上点什么,一本书,一个玩具,一盘美食,都是很生动的前景,哪怕是遮了一点娃可爱的小脸也没关系。看看下图,照片是不是马上就立体起来了?


这个方法是三个好照片要素中的:“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背景和一丢丢前景);2.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我的娃)”所讲述的精髓。


第三点:拍娃时找到前景和后景,把娃放在中间。

新技能get √

掌握了这三点技能,相信你的照片就会比以前有大的改变。这个夏天,用你的手机为宝贝记录下更多难忘瞬间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