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届小豆包们已经开学一个月了,如果算上幼儿园毕业后的暑期,我们和娃一起顺利度过了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不敢说效果有多么好,毕竟才起了头,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一些方法和得失,梳理出来,可能会给正在纠结要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和正在摸索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爸爸妈妈一点头绪和一些参考。 某位教育大V说“学前班发展到今天,不但不能让孩子们在智力、习惯、创造力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反而在这些方面形成阻碍,已经变成了正常学制教育的‘骨质增生’,这个多余的东西本该切掉。”作为一个普通妈妈,我倒是能更平和地看待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因为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实际,有的是因为孩子的出生日期赶不上开学季,因此学前班是必然过渡;有的是因为孩子成熟晚,担心应届上学跟不上,想上一年学前班打好基础;还有的或许是认为幼儿园啥都不教,跟同龄人比怕孩子吃了学习的亏,所以放弃幼儿园大班直接送到了学前班。 归根到底,学前教育也好、义务教育也罢,仅仅把教育看成是外部效应,认为上了就怎样,没上又怎样,这种认知是简单粗暴的。决定上学前班或者已经上了学前班的家庭不必多虑,淡化学习内容,重视学习习惯,适当增加孩子课外的玩耍和运动时间,寻找玩和学之间的平衡就好。至于跟我们一样,没有让孩子上学前班计划的父母,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准备。囿于篇幅所限,今天这篇先说说基本素质、身体素质的衔接和其他准备工作,下篇再跟各位爸爸妈妈详细地聊聊如何做好具体功课的衔接。 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有几个非常基本的素质要求需要提前有意识地引导,那就是“起得来、坐得住、跟得上”。 先说起得来,重点是作息上的调整。能在家门口上学的孩子是幸福的,让他们多睡会儿比什么都强。但事实上许多家庭基本都要付出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路程时间,加上做早餐吃早餐收拾妥当,生物钟怎么也得比幼儿园时期提前一个小时。从暑期开始,可以适当提前入睡时间,哪怕一天提前5分钟。如果孩子贪恋玩耍舍不得睡,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引导他想玩的话可以早起再玩,玩耍的时间并没有缩短。 同时,家长最好提前搜集一些健康早餐食谱,毕竟在家用餐是最经济也是最卫生的,还能边做早餐边叫醒孩子陪伴洗漱等等,统筹得当的话,时间成本并不高。如果不得已需要在外就餐,最好在开学前提前考察一下住宿周边或学校周边的用餐地点和食品安全,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开学后一通忙乱。 再说坐得住,小学严格按照课表排课,课程时间固定,重视课堂秩序,这就要求孩子们不能像幼儿园一样散漫,必须延长注意力的时长,且有一定的纪律意识。这需要家长在入学前帮助孩子慢慢树立时间管理的意识,引导他们分时间段完成不同的事情。 比如,暑期里把一天分成几个时段,有阅读时间、休息时间、玩玩具时间、看电视时间、下楼运动时间等等,在一个时间段里尽量不去做其他时间段做的事情,帮助孩子提高某一段时间内的做事效率,同时延长这段时间他们的专注力。比如读一本书,就让他们一直读下去,家长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千万不要轻易打断或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一会儿喂个水果一会儿叫他做别的。 还要跟得上,尤其是开学头一个月,是孩子建立对学校和对学习第一印象的关键时间,如果这段时间里总是出错,总是挨批,总是挫败,总是跟不上,肯定不利于他们对今后学习生活的憧憬和自信。因此,孩子不上学前班不代表家长就能当甩手掌柜,可以提前向身边高年级的好友家庭借来课本(尽管今年北京课改,但知识点大致没变)。 学习压力不能一上来就扔给孩子,喏,书给你借来了,你自己看自己学吧。恰好相反,家长们应该通读一遍,对课本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有所认知,然后结合自家孩子的年龄和性格,在日常的生活和玩耍中去浸润式地辅导,让孩子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有点感觉就行。 注意,最好是知识的铺垫,而非正式地教授,让孩子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和节奏感比单纯记忆知识点更重要。有的孩子在学前班学的特别用劲,上了学反倒自以为全都掌握了导致课堂不认真听讲,这样的例子年年都有。我们主张既不超前也不落后,每天就像听故事、闯关游戏一样,循序渐进,重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孩子不累,家长不急,这样的状态是最好的。后面具体到科目的衔接准备时会讨论一些好用的方法。 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仅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也是孩子能过好长久一生的重要基础。运动、锻炼,不应是幼小衔接才开始,而是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一直需要引导的生活方式。不过,除了一般的跑、跳、投掷等能力,小学一年级对一些特定的运动项目有一定的达标要求。如果孩子运动细胞不是特别发达,可以适当在学前的一年或半年时间里,陪着孩子多玩一些相关项目。 比如拍球,幼儿园大班应该就有要求,能不间断拍球行进10米,或是1分钟连续拍球100下等等,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以及手部力量。再比如跳绳,这也是我们家的一个难点,因为没有练过,刚起头身体协调性明显不足,对摇绳的节奏和腿的配合总是控制不好,很有挫败感。除了练习,没有更好的办法。按照达标要求,公立学校一年级结束时一分钟跳绳数要达到100个,且是唯一多跳能多加分的项目,不容忽视。 还有仰卧起坐,这对于孩子的腰腹力量有一定要求,如果完全没有练习过,一上来会很吃力。平时总感觉没有时间健身的宝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陪娃、收腹两不耽误。如果喜欢跑步的家庭,也可以带着孩子练一练耐力,虽然孩子们平时跑跑跳跳很多,但正规的体育运动不多,所以耐力并不够。小学每堂课静坐40分钟,上下午连轴转,没有条件午休,周末有时间带孩子做一些有氧运动是不错的调剂。 除了运动项目,身体素质的衔接还包括预防疾病和减少伤害。幼儿园老师保和育的概念更强,加上孩子小,会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小学阶段,老师们传道受业解惑,课程已经很满,较难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体需求。 这就需要父母平时给孩子多讲一些健康、安全知识,该叨叨的还得叨叨两句,比如强调饭前便后洗手,书包里放一张手绢或者备一些湿纸巾等;强调不要等渴了再去接水喝,在校时间确保至少补充3杯水量;强调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注意坐姿站姿;强调课间玩耍不要打闹,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部位等等。一旦孩子生病,不仅影响学业进度,家长也得各种请假忙活,对一家人的生活节奏和心情都会影响,因此积极预防,加强锻炼,减少患病和受伤的机会是根本。 与其说幼小衔接是对孩子的考验,事实上也是家长们的集体成长。我们的关注点、陪伴方式以及交流的内容都应发生变化,除了基本素质、身体素质和课程衔接外,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1. 家长的心里适应 开学季一个月,无论孩子适应得怎么样,家长都不能太过着急,跟得上鼓劲,有困难加油,找问题、想方法,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多投入一些陪伴时间,包括如何看课表,如何准备书包用具,什么是好的预复习方法,怎样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等等,带着孩子过渡一个月,当21天自然习惯养成之后就能轻松多了。 这里需要提示许多学霸型父母,包括我们自己偶尔也会拿当年那个“我”的标准去看现在孩子的适应程度,这样其实不公平也没必要。他们有自己的禀赋和成长节奏,不是我们的翻版,也不能事事都要求一代更比一代强,静待花开的时间或许比我们期待的晚一点,那就多欣赏他们当前的这个状态,为他们的绽放提供更好的准备条件。 2. 孩子的心理建设 一般开学前两周孩子都很向往小学生活,盼着见到老师和新同学,这种热情是亢奋期的表现。往后孩子们就有差别了,有的孩子能慢慢适应这种规律的作息和学校的要求,有的则会迅速跌入失落期,原来上学没啥好玩,原来课堂秩序这么严肃,原来小朋友也有不喜欢自己的,需要家长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切忌当着孩子面议论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不是,看事情多看好的方面,帮助孩子每天定一个小目标就好,比如今天跟前后桌的同学打个招呼,吃完饭尽量趴桌午休一会儿,今天水喝得少明天多来1杯,今天做练习册有漏题明天做完再检查一遍,等等,当这些目标变得具体可实现时,孩子就能通过克服一个一个困难,慢慢感受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3. 学习用具的准备 这一点因为各个学校会有特定要求,因此不建议大家早早囤货。但是听听看大概都需要哪些类型的物品或是提前留意采购的品牌,开学前以免各种慌张或准备不齐。 在此列举一些通用的需求: 书本类:田格本、生字本、算术本若干,音乐课五线谱本、品生课A4纸若干; 文具类:笔袋(不建议用文具盒)、3棱HB铅笔若干(推荐中华牌)、橡皮擦、卷笔刀、尺子(一边直线、一边曲线),数学学具一套(含小棍、图形、七巧板、竖位板等),拉链式文件袋若干(分课程放置书本,材质要软,以免边角划伤孩子),美术课8开素描纸若干、油画棒、水彩笔、彩铅笔、勾边笔一套; 生活类:学生书包(轻便最重要),午餐垫,小手绢,水杯(密闭性强,单手开合最好),形体课舞蹈鞋(女生粉色男生黑色)、跳绳(最普通的款,不带塑料手柄),名字牌、名字贴、口取纸等。 哲学家卢梭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孩子当孩子。人生的各个时期,它自身就是有价值的。幼小衔接的阶段虽然不长,但有它的特点和价值。如果时钟拨回到一年前,能有一篇这样尽管细碎但是实用的参考摆在我的面前,可能我们的幼小衔接会更有意识,一些准备工作也能更有针对性。今天我们迈过了这个坎儿,愿意尽一份心力,与育儿路上同行的父母分享心得。如果文中能有一句话、一个理念为大家所接受和借鉴,就实现它的价值了。下篇具体课程的衔接,我们再来共同探讨:) 如果喜欢,就请直接打赏作者都都妈吧(超强攻略收割机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