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辑回顾 | 小盆友的尴尬春节,你经历过么?

 文话童心 2020-08-08

欢迎来到清华妈妈打造的育儿公社~

 

.

又是一年春节到了,你是不是有走亲访友的计划,你是不是打算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成人间的饭局?如果是,那么问问孩子ta是否乐意这样的出行?如果你不得已要让ta面对陌生环境,那么能不能在聚会时少玩牌或是闲聊,在ta惶恐时相伴左右呢?

编辑跟我说想策划一组记忆中的春节,而我却迟疑数月久未下笔。我回想了自己过去许多年的春节,脑海中竟是没什么存货。温情的、快乐的时间不是没有,但终是淡淡的,如这岁月一般悄悄地流逝了。唯一能记得很清楚的场景,便是在老家阴冷的堂屋里,满地的稻草铺成厚厚的临时床垫,孩子们在上面尽情的翻滚,倦了便睡在草席上。因为对我而言,这便是整个春节最肆意的时光。除此之外,其他的经历总是伴随着些许的紧张和尴尬。


对小朋友来说,过年自然有许多的福利。能吃上一年来最丰盛的饭菜和零食,能放上略显昂贵的烟花都是“年终大事”。但对于有社交恐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场极大的考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年少时曾经历春节恐惧症,又有多少父母现在仍在勉强孩子跟自己一起经历迎来送往的传统春节礼仪。我只想说,对那些怕交际、怕人多、脸皮还很薄的小朋友来说,春节真心是尴尬癌发作的季节。

上一辈的人口众多和关系复杂自然不是某一家的现象。我的父亲母亲都有兄弟姐妹六七个,平时也都不在一处生活,一到过年全都乌泱泱聚到一起,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赶到一起串门子。上一辈自然是乐享天伦,回忆过往峥嵘岁月。但是对有社交恐惧的孩子来说要独自面对辣么多熟悉的陌生人简直是一大煎熬,最常出现的对话是这样的。

“哎呀,这不是胖妞吗,你看看,又长个了。”

“伯伯好。”(恭敬状)

……接下来不知道怎么聊。可是长辈们有办法啊,对着孩子就聊学习呗。于是后续对话一般是这样的:

“期末考试考第几名啊?”

“第三名。”

赶上会说话的,就说:“那很不错哦。”

赶上那说话不过脑子的,就会说,“哟,不是成绩很好吗?这回没考上第一啊,那寒假好好用功哦。”

“好。”(脸红到脖子根,我没考第一,我没考第一)


从此落下的心理阴影是,没考到第一名,一说要回家过年就紧张得直哆嗦。

聊完学习聊什么呢?那就身体吧。

“你看看胖妞这孩子,一年不见高了很多呢,也胖了结实了。”

“谢谢伯伯夸奖。”

(苍天啊,我脸都大成这样了还长胖?虽然我看起来是一个剪着男式短发,除了学习啥都不懂的中二女少年,但其实心里也是爱美的好吗?幼小的心灵受到一万点伤害。从此过年之前特别关心的是我是不是又胖了,脸部面积到底有多大……)


你可能会说,你不会躲起来么?躲到角落里不就得了。

但是你能想象在一个三间半的屋子里要容纳30个人的感觉么?在这里能深刻体会到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感觉。上个厕所都要穿过堂屋,那就意味着一路上会碰到这个伯伯那个婶婶,都要恭敬状打招呼。

“伯伯好。”

“喲,胖妞啊,干嘛去啊。”

“上厕所。”(脸红到脖子根)

“哦,那快去吧。”

“姑姑好。”

“喲,胖妞啊,干嘛去啊?”

“上厕所。”(继续脸红到脖子根)

“哦,那快去吧。”


你可能又会说,您就一屌炸天的叛逆少年,谁都不理还能怎么着你?

那只能说你太乐观了,我大礼仪之邦万不能这样,我自诩书香门第的后代绝壁不能这样。如果你敢做出一副愤世嫉俗、叛逆少年状,后果是什么呢?窃窃私语是免不了的。

“那谁家胖妞你见到了么?”

“见到了,怎么了?”

“哎哟,见面也不叫人,一点礼貌没有,问话也不好好回答,也不知道大人没教还是怎么滴,哎哟,太不懂事了,这呀都是独生子女娇惯出的坏毛病,这样的孩子以后没有出息的……”此处省略一万字。

正所谓人言可畏,比起背后遭人议论,还是扮演乖宝宝来得容易一点。

如果你以为这种境况等长大一点就好了,那就图样图森破。大了以后,问题更多。

上高中大概是这么聊:

“胖妞上高中了?”

“嗯。”

“哪里上啊?”

“一中。”

“那很厉害啊。”

“哎,您过奖了,其实都差不多。”(小小年纪就学得这么虚伪也是迫不得已)

“明年考大学了吧?”

“嗯,考哪里啊?”

(想考北大清华。那自然是不能说的。口气这么大,你怎么飞呢,我就看你高考完了有多惨。)

所以,官方回答是这样的,“还不知道呢,要看发挥。”

我也不是没有偶尔任性过那么几次,面对你不喜欢的人,面对不想回答的问题选择沉默或者逃离,但是结果都是被狠狠修理。

在我成长的许多年里,我其实曾经有那么一点点抱怨我的父母,为什么不能稍稍纵容我一下,让我也能肆意地享受一下少年时的快乐和嚣张。但后来我想,这便是小朋友要融入成人世界的烦恼。我们要学着大人说话,学着大人去思考问题,而后赢得“这孩子真不错”的评价。又或者我们获得了“这孩子真不像话”的批语,就看父母是不是能承受这样的点评。不幸的是,我的父母显然心理不够强大。

很多事情,现在回过头看实在不能更小,只可惜年少时的我们并不懂得这样的豁达。


现在我也成了母亲,虽然知道不要勉强孩子做ta不喜欢的事情,但有时却也难免为了场面别太尴尬不得不软硬兼施。

“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这似乎是对春节的官方结语。此话或许不假。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孩子度过的是他们想要的节日,感受到的是他们想要的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