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就是大脑?研究证明,简短的教育干预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快地识别中风的迹象

 Nursing小班长 2020-08-08

今天小编在“网上冲浪”(有没有感觉很有年代感,小编前两天看了网上的90后网络语言汇总,差点没笑死,自己当年是多么的中二啊!)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句话——当人们谈及到中风的时候,医生总会说:time is brain(时间就是大脑)。

意思很简单,相信就算小编不解释大家也肯定能知道,但是小编还是要解释的!它的大体意思就是即使按分钟延迟治疗也可能意味着正常生活与永久性残疾甚至生与死之间的差异。

但正是因为如此,密歇根州立大学人类医学院急诊医学副教授J. Adam Oostema领导了一项缩短治疗时间的研究。

(J. Adam Oostema,图源:msutoday.)

事实上,国外的大多数医院已经在努力减少“门到针”的时间,即从病人到达到医生开始使用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种抗凝血药物)之间的几分钟。

然而,患者服药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紧急医疗服务的人员却并不清楚,他们急需一种简单的培训——快速识别中风的症状,并向医院发出警报,并就患者的表现向他们提供反馈。

为了提醒EMS人员注意中风的症状,医生教他们使用快速提示,即面部下垂、手臂无力、说话困难和时间。

(赵本山、范伟小品《功夫》)

而事实上,提前通知也确实可以为患者节约时间,使医院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CT检查并通知由专业医生、护士、药剂师等成员组成的专业中风小组进行会诊。

言归正传,我们说回这项研究,该研究是由美国心脏协会资助,并于近日发表在了《Stroke》(中风)杂志上。

(截图自网页)

这项研究采用间断时间序列设计,研究EMS教育和绩效反馈过程对EMS卒中识别、质量措施依从性和基于医院的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人员选取了从2015年7月~2017年6月,为期24个月的研究期间,使用连续的EMS运送疑似或未确认的中风病例的注册表,对EMS教育和反馈干预的影响进行中断时间序列分析。对于每个机构,研究人员比较了EMS卒中识别和质量测量符合率,以及干预前12个月急诊科的表现和医院的结果与其余研究月的表现。

(描述案例确定和分类的流程图,图源文献)

研究结果发现,一个简短的在线视频帮助医护人员将他们对中风症状的认识提高了7%,将医院通知提高了近17%,并略微增加了在到达医院后45分钟内接受tPA治疗的卒中患者的比例。

(前12个月医疗服务电子化计划及医院表现的趋势,图源文献)

(干预前后1235例EMS转运脑卒中和TIA患者EMS表现与住院结局的比较,图源文献)

但是,研究人员同时发现,虽然在线视频可以提高他们对中风症状的认识但这些改善很快就会消退,因此研究人员建议护理人员需要偶尔进行复习课程,这可以让他们识别疑似中风的反应更快。

研究人员还表示,在人类医学流行病学家Mathew Reeves的帮助下,他们计划开展一项更广泛的、覆盖全州的研究,其教育项目也更有力度。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中风患者都是一样的,研究人员表示,对于最常见的缺血性中风患者,tPA可以溶解血块,将对脑组织的损伤降到最低。

对于中风患者而言,每一分钟都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 小编碎碎念:

国外的急诊果然是跟我们不太一样的!

参考文献:

[1] Oostema J A, Chassee T, Baer W, et al. Brie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Improves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troke Recognition[J]. Stroke, 2019,50(5):1193-1200.

参考文献:

[2] https://msutoday./news/2019/helping-paramedics-recognize-signs-of-stroke-faster/

原文链接:

[3] https://www./doi/10.1161/STROKEAHA.118.0238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