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

 历来现实 2020-08-08

我们总说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个人身体皮肤过敏体质,炎黄子孙收下了,龙的传人是不敢接的,一想到这厚重的鳞片,皮肤会忍不住瘙痒难耐。

由于没有养成正确的丧葬观,凤凰总涅槃,蛟龙爱隐身,这么优秀的上古灵物却没有像草根恐龙那样留下化石,所以硬说“龙的传人”,理论活灵活现,缺乏事实依据。

关于炎黄子孙的论述比起龙的传人就更加系统化了,上古时代的黄帝部落是有熊氏,炎帝是神农氏,都居住在中原地区,两个部落有竞争,后来黄帝战胜了炎帝,两个部落达成兼并重组协议,成立了以黄帝为第一代核心的领导班子,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那为什么黄帝是老大,不把老大的名号排到前头呢?

大概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时间传承顺序:

《周易·系辞下传》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这个时间顺序被之后的大量史籍引用,就炎帝在前、黄帝在后的相承关系达成一致意见。神农氏是火德,黄帝是土德,少昊氏是金德,颛顼氏是水德,帝喾氏是木德,帝尧氏是火德,到了帝舜氏又是土德,用“五德终始说”来解释朝代更替,从伏羲可以顺利排到汉,甚至可以继续再排下去。所以说,一直到汉朝,炎、黄之间的传承关系是少有争议的,也就是俗话说的论资排辈,炎帝资格较老,为了尊重老同志,我们通常会把老同志排在前面。

二、文明发展程度:

炎帝部落主要从事农业、药材种植,而黄帝的有熊氏还保有游牧民族的习性,黄帝打败了炎帝不假,但两者相比,炎帝代表了先进生产力,黄帝代表的落后生产力固然从军事上完成了对炎帝的征服,但从经济体系上来讲,未尝不是农耕文明征服了游牧文明,自此中华民族也确立了文明主体的存在意义——种地。所以,从心理接受程度上来讲,我们更认可炎帝部落是我们的“母文明”,我们可以去黄帝陵祭拜“父亲”,但我们的心灵深处更眷恋母亲,把炎字排在前头大概也是这种心理状态的现实折射。

三、顺口儿:

清末民初,黄帝老人家被革命者从历史的积尘中翻出,作为提振汉人士气、增强民族自豪感、质疑满清统治非法性的一种精神寄托,那时候“黄帝子孙”、“黄炎子孙”、“炎黄子孙”是并行不悖的,康有为是“炎黄子孙”这个提法中最有名也是最有力的传播者,他在清末民初的思想阵地上占据了一定高地,而且这种叫法似乎也更加顺口,慢慢就成为了主流用语,沿袭至今。

就像“晋冀鲁豫”,“秦晋之好”,“黑吉辽”等等这些排序,未必是按照一定之规,但既有流传,改变之后,难免就会觉得怪怪的,“辽吉黑”?“豫鲁冀晋”?“晋秦之好”?说者拗口,听者别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