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志伟|马二爷的马蜂窝

 长尾巴的城市 2020-08-08

鸟儿虽小 玩的是整个天空


小小说:马二爷

文/侯志伟

马二爷是石马村里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曾经当过县金融部门的领导,讲话口若悬河,吐沫星子纷飞,高大的个子,留着络腮胡子,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留着中分头,脉络分明,整天穿着一件毛呢大衣,一看就知道见过大世面的人。自从他退居二线后,在石马村的东头建了一个“安乐窝”,人们戏称“马蜂窝”。虽是过气的领导,但谁也不敢捅这“马蜂窝”。

石马村东头有一个池塘,马二爷退居二线后就承包了村东头废弃的池塘。他就深挖塘泥,疏通泉眼,塘边栽种柳桑,一年下来就成了气候。一池清水绿莹莹的,映着池边的垂柳好像一幅风景画。春天里,池塘边柳树抽青,低垂的柳枝抚摸着池水,在清澈的水里照着影儿;桑树也舒展开枝叶,亭亭玉立在池塘边。炎炎夏日村里的孩子们就到绿树成荫的池塘边玩耍,扯上一条柳枝,折一根桑条,钓一会儿鱼。马二爷就不让孩子们在池塘边玩,孩子们就喊马二爷的绰号“马蜂窝”。一阵道理讲下来,口干舌燥,谁也不怕他,这真是秀才遇见熊孩子有理说不清。马二爷就做了个顺水人情让人们到池塘边钓鱼,但不准搞破坏,一时间池塘热闹了起来。马二爷就找门路把水泥路从村西头修到村东头的池塘边,名曰:石马休闲垂钓中心。

马二爷又在池塘边建起了石马鱼府酒店。池塘里野生的鲤鱼、白鲢、黄鳝、泥鳅等成为石马村的招牌。市县有活动都会安排在石马鱼府酒店,钓鱼、品鱼满足而归。村里传说这帮了马二爷侄子的光,在B市一位房产大亨,市县招商引资都需要他出面引荐。垂钓休闲、鱼宴餐饮带动了石马村的经济发展,村里人当向导、服务员、保安、厨师等,也算是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挣钱的工作。村里人还是背后叫他“马蜂窝”,只是有一点鄙夷的语气。

马二爷继续扩大战果,又承包村东头废弃的一些闲地,种植优质的桃树、梨树、杏树、核桃树、枣树,路沿沟渠洒满油菜籽,春天里好一派桃红杏白柳绿的景象,这成了人们踏青、约会的好去处。就是夏秋收入可观,村里人也把自家地种上果树。其他村子看石马村果树种植经济收入高,也一起种植果树。东边几个村的果园连成一片,连绵五六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马二爷想到了当下流行农家果园一日游。说干就干,带领几个村里的干部,策划逛游园的路线,挖掘石马村的历史古迹,设立乡村一日游项目。城市的五环也开到了石马村东头,大大改善了村里的交通。夏秋两季开园迎客,城里的人下果园采摘桃子、杏子、梨子、核桃,称量买走,这样也省去了农民采摘果子的人工费,又以高于市场价格卖出,果农都赚得锅满盆满的银子。马二爷这一次算是在石马村村民中得到了威望,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二爷”长,“二爷”短的叫开了。

虽然“马二爷”为村民们带来了福报,但也有一个赖毛病,为人小气、抠门,爱喝小酒,酒后讲故事吹牛。他喝酒从来不喊别人,一个人闷喝酒,背后人称“马二抠”。垂钓休闲中心的鱼斤数是多少就多少,不少收一分钱,就是再熟悉的朋友也是一样,不给人面子,让朋友下不来台。村民都背后说“马二抠”那么多钱了,怎么还看钱如大铜锣。就是他自己也是抠门,整天一套毛呢大衣,穿了一年又一年。孩子们给他买的衣服也不舍得穿,说出席重要会议再穿。

马二爷享年89岁,于2014年去世。在开追悼会时,县里民政局郝局长的一段悼词改变了石马村人对马二爷“抠门”的看法。悼词摘录如下:马二兵同志,在近四十年的各级各类捐款中合计46.3万,其中贫困户捐款7.5万、洪水捐款4.3万、修路捐款7万、资助贫困学生捐款9.3万、助残捐款6.5万、希望小学捐款11.7万。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一位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马二兵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他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不朽丰碑!

石马村人们的脑海里只记得整日一件破毛呢大衣、满脸络腮胡子、流着中分头,讲话口若悬河,吐沫星子乱飞的老头。还经常嘲笑他“马蜂窝”“马二抠”,但是他去世多年,人们虽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是生活里感觉少了一些东西,一些无法找回的东西。

编辑 张红静

10000+生我时她流血 养我时她流泪 拉我时她流汗 看《母亲裸身拉纤》图片有感  栾跃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