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清朝结束统治后命运悲惨。他先是成为日本的傀儡,后又因之前的过错落得牢狱之灾,最终获得特赦的机会,回到祖国成为一名普通人。然而,他的父亲载沣,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他的人生却走出了另一条轨迹。 清王朝的覆灭和载沣的掌权有直接的关系,他身居摄政王的高位,掌握朝中大权,清朝上一任摄政王还得追溯到多尔衮时期。由此可见,载沣在朝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他的决策也将影响清政府的决策走向。载沣为了挽救濒临灭亡的清政府,用尽了手段,最终亲手葬送了爱新觉罗氏的江山。 然而,在清朝覆灭之后,载沣却能独善其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摄政王载沣 想要弄清载沣独善其身的原因,首先老金聊史认为,要先弄清他成为摄政王的理由。 载沣最简单成为摄政王的理由是,他的儿子是溥仪。就是因为他家生了一个皇帝,所以父凭子贵,使他成为了清朝的最后一任摄政王。然而,载沣的上位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被后能串联出一大串的关系网。 载沣是首任醇亲王奕譞第五子,所以在族谱中是慈禧名义上的外甥,而他也是光绪帝的异母弟。他的爷爷是道光帝,他的儿子是溥仪,可以说他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是曾经清朝的权力巅峰,而作为他们的直系亲属,载沣成为摄政王也是意料之中的。 其实,载沣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慈禧掌控权力的棋子。在光绪帝死前,慈禧就开始谋划着寻找继承人,因为同治和光绪都是载字辈的,所以下一任皇帝必须是溥字辈的。为了保证这个溥字辈的能够在自己掌控中,所以要找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行。 于是,慈禧将自己的亲信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嫁给了载沣,对外是说因为他是光绪的弟弟。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慈禧不过是想借载沣生子,因为他生下的一定是溥字辈,只要是儿子必定成为皇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慈禧对载沣开始培养,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有一天能够亲手摄政。 可以说,载沣就是最好的摄政王人选,没有之一。 载沣摄政三年到底做了什么? 载沣在担任摄政王短短三年之后,便草草交出手中的大权给袁世凯。至此,清王朝才正是宣告覆灭,载沣也成为了葬送整个清王朝的罪人之一。然而,载沣真的愚蠢到亲手将胜利果实拱手让人,去覆灭清朝的地步? 载沣在上任初期是曾想扭转这个衰败的局面,不过这一年他仅仅只有25岁。对于一个25岁的孩子,只有一腔热血和无限的激情,是没有能力和老奸巨猾的袁世凯较量的。他上任初期的第一步就是打压以袁世凯为首的汉人阶级,想要附着满清皇族掌管朝政。 然而,这一步却与慈禧的观念背道而驰,晚清时期之所以出现“同治中兴”,其实和汉人地主阶级的兴起是不无关系。慈禧依仗着汉人地主阶级,帮助他对全国的掌控,可是载沣却想推翻他。事实证明,载沣抛弃汉人地主阶级的做法,令他受到巨大的打击,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力。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载沣无力再镇压革命势力,于是只能将权力转交给袁世凯,更是弄了一个“罪己诏”,才保下了一个“逊清小朝廷”。载沣在三年改革失败后,也认清现实,开始退出权力的中心,成为一位真正赋闲在家的摄政王。 为何善终? 接下来,老金聊史和大家聊聊,载沣能够善终的原因。 载沣实际上是一位不合格的摄政王,他的失败并不完全是袁世凯的原因。因为他在主理朝政的过程中,也经常会犯一些毛病,没有什么有高度和格局的建议,更是犹豫不决,唯唯诺诺。这种性格不适合成为摄政王,就算袁世凯没有推翻他,也会有张世凯、黄世凯、李世凯。 《清史稿》:“与王公大臣常相对无言,即请机宜亦嗫嗫不能立断。” 在载沣交出权力后,他也认清了现实,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也成为他明哲保身的手段之一,为日后的平静生活,留了条退路。 载沣在清朝覆灭后,遇到了两次机会,第一次机会就是,1917年张勋复辟的事情。那时候许多的王公贵族都走出来支持张勋复辟,结果在失败后引来杀身之祸。而载沣则不问世事,一直坚守在自己家中,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复辟无望。 第二次是溥仪要去担任伪满洲国的皇帝,这件事情在载沣知道后坚决反对,甚至骂他卖国。最终在劝说无效后,载沣也不跟溥仪离开,继续坚守着自己的府邸。 正是这两次的决定,让载沣能够独善其身,虽然他到死都无法再见溥仪一面,但他也保留了爱新觉罗的血脉,一直到了今天。 感谢你的观看,写作不易赞。 【参考文献:《清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