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高丽君||那遥远的牛皮纸情结

 新锐散文 2020-08-08
作者简介

高丽君,宁夏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高级研修班(文学评论)学员,江苏作协第24期青年作家学习班学员, 宁夏文学院第一期评论班学员。第六届“冰心散文奖”、第一届“林非散文奖”获得者。出版散文集《让心灵摇曳如风》《在低处 在云端》(第六届“冰心散文奖”)随笔评论集《剪灯书语》。




那遥远的牛皮纸情结

文  /高丽君


1、南通街头,一眼就看见那店铺。如睿智老人,温和慈祥,寄身一排花花绿绿的服装店间,落寞寂寥但不失风骨,有大隐隐于市的安然。一旁,时尚高挑的塑料模特姿势夸张,音响里男人撕心裂肺喊“死了都要爱”……

黄昏时分,老旧的牛皮纸灯笼,散出暗黄色光,和近处濠河的水汽相映,斑驳的油画色调。

走进这牛皮制品专营店,店主戴眼镜,南方人的儒雅白净。对视点头,熟人一样,低头自看书,任人自看自选。一沓牛皮纸明信片,斜斜插在木格子里,排成整齐队列,悲喜不见喧哗不闻。

角落里有《藏地牛皮书》,艳丽的藏家姑娘双颊上顶着太阳,张着大嘴呼喊。各拉丹冬雪山、多彩的经幡和玛尼堆、雅鲁藏布江的皮筏、德兴藤索桥,神秘藏地突兀展现眼前。牛皮书、牛皮带、牛皮包、牛皮鼓、各种牛皮饰品,牛皮纸一摞摞,宛然滤声器,把喧闹的车声人声挡了出去。此时,这斑驳古朴的店铺中,不免怀疑认错了岁月。

2、对牛皮纸从小就情有独钟。小时候,最盼家人生病。不管谁一生病,就有人提着水果罐头、白皮点心来看望。亲戚邻居和母亲说话,我们边倒水边斜眼看来人拿的东西。各种方的圆的点心用牛皮纸包裹,麻绳捆成十字结,还加了细长的红纸条。不过,这些东西最后被母亲放进箱子里。

夏天中午,乘她午睡,妹妹偷来钥匙,取出几块点心。我们躲在麦草堆里正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忽然站在面前。我们被罚站在屋后装杂物的小房里,不准吃晚饭。第二天放学回家,母亲拿出一大包点心,想吃就大大方方说,不要偷东西。我们羞愧地低下头。

3、领到新书,娃娃们会背着花布书包上气不接下气赶回家。晚上,气氛会和往日明显不同。煤油灯下,全家人影子高低摇晃。母亲摆上小炕桌,拿出毛巾,一遍遍擦干净。又拿出剪子刀子浆糊尺子摆放端正。我们从书包里掏出一沓课本,捧放桌上。

父亲咳嗽一声,爬上椅子,踮起脚尖,取下搁在房梁上的牛皮纸卷。拆开绳子拍拍土,取出几张。准备包书皮了。

他先把一整张牛皮纸叠成条状,一一剪开。接着用大手压稳边角,照书的大小翻卷折合。又用指甲摁住书脊,用力刮出棱角,崭新的书就有了古朴耐磨的合身外套。接着他拿出毛笔,蘸着墨汁,在书皮上认真写下孩子们的“官名”。我们在一旁端立默然,幼小的心里种下了尊重、爱惜、虔诚、敬仰文字书籍的芽苗。

4、漆黑的夜,北风呼呼刮,雪花簌簌打在糊了牛皮纸的窗户上,沙沙作响,神仙鬼怪似乎排闼而至,怕极了,只好大声念“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壮胆。昏暗灯光下,我在贴满牛皮纸的墙裙上,抄着一首首古典诗词。那暗黄色的纸张,温暖着青春的忧伤孤单。

父亲说过,真正的“牛皮纸”是做鼓皮用的。取牛前肩、背部薄厚均匀的皮,蒙在鼓桶上,“紧蒙密钉,晴雨同音”,鼓槌敲打千遍万遍,也不变形不破损而包书用的牛皮纸,则是木材纤维经过化学方法制成浆,放入打浆机中,加入胶料染料,最后制成纸张。这种纸颜色黄褐,纸质坚韧,很像牛皮,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牛皮纸。

那时似乎家里处处都有牛皮纸的影子。裹柴胡甘草,糊木格窗户,装各种菜籽,还有母亲针线包里的鞋样子窗花底子;档案袋、笔记本、各种账册的封面、大小信封,就连过年发的压岁钱也是父亲用牛皮纸糊的小袋装着。

5、最惬意的事是去看牛皮灯影戏呀。

天还未全黑,孩子们早就扛板凳提椅子拉了架子车抢占位置。小吃摊点上亮起了马灯。瓜子花生,油饼棉花糖,还有炒瓜子茶水醪糟。孩子看着别人手中的糖瓜瓜子豆豆糖葫芦,涎水一串串,挤在母亲奶奶身边哼哼唧唧。大人们撩起衣襟掏出几毛钱,仔细数数,抽出一张递过来。孩子拿到手一溜烟跑远了,又一趟子跑回来,边吃边看。

月光朗朗照着,大场里已挤满了人。抽旱烟的、喝茶水的、纳鞋底的、咳嗽唾痰的、打情骂俏的;站着的、立着的、靠在树干上的、骑在树杈上的,蹲在墙角的,靠在墙上的,熙熙攘攘声沿着如水月光,淌出戏台村庄,淌过漠漠旷野……

天全黑了,戏台上油灯呼呼燃起来,白色幕布雪白透亮。戏班子似乎挑战人们耐心,依旧慢悠悠抽烟喝茶,闭目养神,调试胡琴……奶奶来了,穿着新衣服坐在铺了厚褥子的架子车上,见人就打招呼。

戏迟迟不开演,娃娃们不耐烦起来,大人们也骚动不安,有人高声大喊有人吹起口哨有人鼓起倒掌。呼喊叫骂了半天,演员才陆续坐好。一声锣响,场内鸦雀无声。唢呐二胡、铜器家伙、胡琴笛子响起来,幕布上开始有了影子。人们使劲拍巴掌,牛皮做的小人儿出来了。《张良卖布》唱起来……

你把咱大黄狗卖钱做啥? 我嫌他不咬贼光咬你妈。

作饭锅我问你卖钱做啥? 我嫌他打搅团爱起疙瘩。

风箱子我问你卖钱做啥? 我嫌他烧起火来七哩啪啦。

小板凳我问你卖钱做啥? 我嫌他坐下低不如站下……

张良嬉皮笑脸插科打诨,妻子接了话头诘问连连。两人嘴里说着千古事,手中提线却配合默契。小小的皮影在幕布上移来移去,前俯后仰,上下左右,引得众人开怀大笑,困乏悲苦都驱散得干干净净。

奶奶边看边叹息,长大了可不敢嫁个耍赌的,看把日子过成啥样了?我低头边嗑瓜子边想,以后要嫁个这样的人,才不会唱过来唱过去的,赶紧离婚离婚。

哥哥带一帮孩子挤在戏台口,假装维持秩序,不看戏专看人。他们手不停脚不歇嘴不闲,大家笑真是些“三不闲”。

折子戏唱完,暂时休息。大家议论纷纷,这戏唱的好。接着《铡美案》开始了。苦音慢板中,秦香莲带着俩孩子跪在地上唱,全场人跟着义愤填膺。

忽然,台上台下一阵混乱。原来包公要出场了,却不见了模具,翻箱倒柜也找不到。潇洒的的台主只好抱拳道歉,戏要停演,另换新戏。谁干的?人们炸了锅。不大一会儿,队长拧着哥哥耳朵走上戏台,逼着他把包公送回台主手中。原来戏到了高潮,表演人如醉如痴,看戏人身临其境,几个半大小子悄悄溜到后台,用一根带勾的铁丝,勾走了黑脸包公。

奶奶戏也不看了话也不说了,母亲只好拉她回家。村路上,月亮白光光,谁都不说话。哥哥垂头丧气跟在后面。不远处,皮影戏照样开演,知恩图报良知正义以戏的形式,慢慢渗进众人心中。

回到家,母亲叫来哥哥,一顿笤帚疙瘩,并且要给父亲说。哥哥一动不动,任凭母亲打。奶奶没拉也没劝,娃娃,戏里唱着呢,坑蒙拐骗偷的事千万做不得。

6、如今,牛皮纸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的孩子和学生,已经没人用这古旧的纸包书皮了。花花绿绿的塑料书皮,一元钱一个,既省时间又经济适用,何必费时间精力呢?

岁月黯然流逝,铜版纸、画报纸、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书面纸越来越精美,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使用。韧性结实、慢工细活的牛皮纸,倒成了奢侈品。纸性如牛性,慢时代的人事物情,都成了光速时代的回忆和向往。

小店外,灯火亮起来,夜生活即将开始了。服装店的音响更加吵闹,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满世界的浮夸热闹。雨水顺着梧桐叶,落在黑沉沉的老墙和屋顶的青苔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