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耿永君||走陕北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
推实力作家  读文坛新作


东方散文夏季版

走陕北|耿永君


 

一、石峁遗址

走上这样的高度,目睹史前人类遗存,除了深深的震撼你还能有什么感觉?

面对这样庄严而苍茫的用石头围成的一座城池或是一个部落一个村庄的遗迹,再乐观再豁达者恐怕也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了。我当时想的是:四千年究竟有多长?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我甚至只望了一眼山上的遗址就不忍心一下子看完一切,将目光反来复去打量着石峁人所生存的环境:峁塬、沟壑、凄风、荒草、碎石。我更关注的是做为人类或牲畜赖以生存的最起码的条件:阳光、空气是有的,可水呢?水从那里来?还有火、木柴、粮食等。我甚至眼前出现幻觉,仿佛看到石墙后面一群群穿着兽皮,拿着石斧的先民,正瞪着眼睛,探头探脑地像看外星人一样盯着我们身边的一群小汽车,我们手里的摄像机、手机和矿泉水,他们该有何感想?再过若干年后,当我们的生命也像微尘一样被一阵风吹的四处漂洒,后人们像现在一样注视着我们这些先民时,他们又该有何举止和念想?

这样的一阵胡思乱想后,就觉得当下什么都不太重要,一切都简单明了,我们只是这个地球上的过客,而且是匆匆的,像一道闪电一阵微风哪样,转瞬即逝,微不足道。所以日谋夜算为种种欲望所累的人是多么的愚蠢。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利用生命中所剩余的时间,认真享受空气和阳光,水和食物,暢快地呼吸,大胆而酣畅地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这个美好大自然的热爱,或舞之蹈之,或亮开喉咙歌之颂之。

石峁山上的风很硬很凶,把人们的头发吹得张牙舞爪,像先民粗糙而亲切的大手在抚摸……

石峁山上的石头同样很硬很冰凉,只有它才能传递这里人们的久远信息,见证了先民在山上的一切故事,叙说着宇宙沧桑和历史风云……轻轻抚摸一块石峁山上的石头,仿佛能感觉到那个时代微热的体温。

只是,石峁的天空依然碧蓝,云彩像一位女诗人比喻的那样,好像孩子用扫帚扫了几下后留下的缕缕白痕,史前的风一如既往地吹着,没完没了……

离开石峁后,竟没问一下热情陪我们的神木文友,石峁名字从何而来?仅仅是因了高山上那一堆堆石头还是另有说法?还忘了捡一块小石片带回留作念想,时不时地与先人对话。这竟然成为憾事,久久挥之去……

                    二、高家堡古镇

要不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今生很可能与高家堡擦肩而过。

我们是冲着剧中的原西县而来的。此前,我竟然不知道神木还有个叫做高家堡的地方。我甚至在想,这个地方有啥看头,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乡镇,要拍电视剧了,临时搭一些外景凑合而已。何况,在风沙弥漫,植被稀疏的塞上,名气再大的小镇也好不到哪儿去。

到高家堡一看,我错了。

古老的城楼,沧桑的街道,破败的房屋,齐整的四合院……走着、看着、想着,是村落?是小镇?是古城?我越看越稀奇,越看越惊叹。眼前的景致竟然让我联想到了平遥、丽江、甚至凤凰古城。在这个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在这个二水绕城,四山环抱的古城,这里成为陕北四大名堡之一(另三堡为镇川堡、瓦窑堡和安边堡),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其山川地貌,城池架构,古宅民居独具特色,集军事、商贸、文化、交通为一体,可以想象,在四、五百年前这里曾经有过怎样显赫一时的风光和热闹无比的辉煌?是的,高家堡就是一瓶陈年老酒,或者是一本线装大书,走马观花只能浏览一下表面色彩,应该蹲它两三天慢慢品读,才能嚼出个中滋味。只是,街道上除了拉拉撒撒一些游人外,显得冷冷清清,外地人来了,本地人却大都又出去了。还有,修复和保护古城的工作也刻不容缓。在没有多少旅游景点的陕北,将高家堡打造成为一处值得观赏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区,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我甚至想,高家堡借“原西县”而出名,这是高家堡的悲哀。

走出古城,眼前又是一片茂密的绿色,神木文友说这是当地特产“红葱”,很有些名气。还有,这里出名医、出诗人,本县文联主席、女诗人闫秀娟就是高家堡的,还有诗人韩万胜、破破等都是此地人。

这些我倒并不惊讶,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地灵人杰不足为奇。而本镇如此完整地保留了“文革”时期的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建筑倒令人叫绝。就想,神木真是个好地方,不但地下藏煤全国闻名,地上的东西也这么丰富:想看四、五千年前的遗存上石峁;想看四、五百年前的古城来高家堡;想看四、五十年前的“文革”景观当然是来看“原西县”了……

                     

                 三、无定河湿地

在这个世界上,湿地、森林与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这些好像离我们都很遥远。

不,陕北有湿地。

在横山,首先看到的是碧水,是绿树,是河流,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观赏了被誉为“陕北的九寨沟——雷龙湾瀑布”,“陕北的葛洲坝——王圪堵水库”后,便来到一个叫做波罗的小镇,去看无定河湿地的自然风光。

一直以为,在陕北,无定河流域是最迷人的风景。凡是有河有水有绿色的地方才会有灵气,有生机,有活力。譬如我的家乡绥德的无定河川道,一到夏天,满川的瓜果、菜疏、树林常常让我流连。去年参加了“无定河流域徒步考察队”的文友喜刚对我说,横山的无定河湿地才是最美的地方。

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果然不凡——

正是初夏时节,横山80公里的无定河湿地,水域辽阔,水草丰盈,水鸟成群。而波罗一段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湿地,这里北靠广袤的毛乌素沙漠,南接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无定河像一条扭曲的带子,在中午的阳光下闪耀着白色的亮光。河谷湿地为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条件,水面污染较轻,水草肥美,牛马衔尾。芦苇激荡,鸟鸣声声,良田苇丛交接,野鸭天鹅相伴,在塞外大漠有如此优美风光,令人惊叹。

陪我们游览的横山文友说,今年正月刚立春,成群的白天鹅飞到此地,或水中嬉戏,或高天飞翔,吸引了大批摄影家奔波拍摄,乐此不疲。面对如此美景,我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诗句:“青山有色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大夏国王赫连勃勃曾发出这样的赞叹:“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他说的就是这个地方,于是匈奴人定都于此,修筑统万城雄据于无定河畔。

我明白了,造物主在无定河流域的其他地方只是轻描淡写了一下,而对横山这块土地却情有独钟,浓墨重彩地大肆渲染了一番,让它成为陕北一块绿州。这对自古干旱少雨,荒凉贫瘠的陕北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慰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黄土高原的另一面:河水丰沛,水草茂密,绿树成荫的“江南水乡”神奇而秀丽的风光。

 

四、波罗古堡

古堡建在山上,这是古人一个大胆而独特的创意。

正中午时分,驱车上山,直低古堡最高处。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但见波罗古堡面临无定河,背靠黄土山,地势陡立。看明长城横贯山梁远去,观无定河蜿蜒湿地东流。六百年历史沧桑更迭,一古堡兵家刀光剑影。文峰塔、凌霄塔魏然耸立,亭台楼阁,残垣断壁依旧,大漠落日,塞上风声,一副苍凉恢宏的场面 ,让人不由地猜想起远去的岁月,古老的歌谣。

古堡当然故事多,每个角落都隐藏着一段传奇或一个轶事,古怪离奇,惊心动魄——

“波罗”即梵语“到达彼岸”的音译。如来佛凌空踩石留脚印,“接引寺”倚石而筑留真迹。北宋抗击西夏,明代抵御蒙军,闯王征战清兵,波罗城头鏖战急。“横山起义”震撼西北,中国革命留史迹。相传西夏国王李元昊出征前必来此地敬香许愿,康熙皇帝亲征葛尔丹特意绕道前来祈祷……

哦,横山波罗古堡,明代长城沿线三十六营堡之一,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独特的山形地理,深厚的蒙汉文化底蕴,曾经的弥漫硝烟,显示着它厚重的沧桑历史和潜在的博大价值。

漫步波罗古城堡,望夕阳下无定河水波光粼粼,看凌霄塔影斜垂,听塞外风声四起,犹如走在一副苍老平静的画卷。

哦,波罗古堡,“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今后,你还将上演怎样的故事?

据说,为了重现波罗古堡的辉煌,横山县政府已全面铺开波罗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我们已经看到古堡里不少修复和正在修复的古建筑。不远的将来,它将成为中国西部电影拍摄基地、文化艺术活动基地,陕北宗教文化展示基地和旅游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为了配合古堡建设,波罗通用机场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千年古堡即将涅槃再生,重显昔日风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耿永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教育学会理事。曾任中学校长、县教研室副主任,现任绥德县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延河》《延安文学》等全国各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近百篇(首)。主编《绥德文库.散文卷》,个人文集《守望校园》均公开出版发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