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作品 赵晓舟,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专业管理委员会理事、专家委员,全国企业文化合作组织专家委员,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日,天上风轻云净,碧空如洗。地上燕舞莺啼,飞花点翠。其时鲁国曲阜,年逾73岁高龄的孔子终于完成了《春秋》这篇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历史巨著。为了预测这篇文章的后世评论,孔子占了一卦。突然他面色铁青,仰天长叹:“没有人知道我呀,没有人知道我呀。”随后倒地,心跳停止,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渊博的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公元2012年盛夏,齐鲁大地烈日当空,酷暑熏蒸,我带着对孔子的虔诚和敬仰,借到青岛参加全国企事业单位新闻采编学习的机会,转道去孔子故里曲阜寻觅,并试图从中揭开我久思不得其解的诸多谜团。由于当天行程安排很紧,我乘坐下午两点多从济南开往曲阜的高速列车约莫半小时就到达终点站。 从车站到曲阜,沿途是一条直长宽阔的马路,两旁是麦收过后整片泛着金黄色的土地,路边杨柳成行,苍翠成荫,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抖动、喃喃细语,似乎在向我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向远处眺望,一条弯弯曲曲的护城河流入眼帘,那婀娜风骚的垂柳悄然无声地分列在河两旁,也许是在回味着久远的时代。城楼檐下不时有三三两两的燕子穿梭着飞来飞去,好像在迎接远方来的客人。整个小城掩映在绿荫里,透着几分沧桑、几许深沉,我的心也瞬间被这凝重的氛围感染的安静下来。 早就听说过山东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曾经觉得好奇,因为泰山我登过,黄河我目睹过。泰山让我感受到高大巍峨、气势磅礴,黄河让我感受到浊流宛转,奔腾不息。而今天的孔庙、孔府、孔林让我感受到的是孔子的学养资远、万古流长。别的不说,几个细节,足见儒学影响。我乘坐的出租车一抵达孔府,就见门前穿梭不断的流动导游,既有专业的,也有出租车司机兼职的,还有附近居民装扮的,个个都能自告奋勇、主动做游客的导游,不论他们专业水准高低与否,仅凭这股劲头和对孔府的熟知,足见孔子影响深远无比。 孔庙门前店铺林立,文化品味十分浓厚,几乎所有的店铺匾额题字都能呈现出中华独有的书法艺术来。尤为令人震撼的是,街上不时有古装古色的马拉车载人穿梭其中,这更让人不由自主对中国悠久绚丽的历史浮想联翩。于是,我匆忙请了一名导游并根据其建议首选孔庙参观。 孔庙是奉祀孔子以表彰儒家思想的礼制庙宇,始建于周,完成于明清时期,是世界上两千余座孔庙中最大的一座,整个建筑完全仿皇宫的建筑格式,由于年代久远,保存完整,气势不凡,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国内三大古建筑群,在中国的宫殿式建筑中文明遐迩。孔庙现占地14万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主体建筑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为东方三大殿之一。1200余株古桧明苍翠欲滴,庄重威严,自然天成。汉以来的历代碑刻1040多块,连同大量书、画、牌、匾等珍贵文化遗存,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载体,更镌刻了中华文明的沧桑足迹。 我跨进正门,迎面一架石坊,上刻“金声玉振”四字。相传这是孟子赞扬孔子的“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命名的,坊后30多米,三坊相连,分别高悬“棂星门”、“太和元气”、“至圣庙”坊额、再后是圣时门。步入孔庙,目不暇接的黄、蓝、红金各色额匾,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孔子无可企及的历史地位,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穿过圣时门,豁然开朗,那里有封建社会中人们拜谒孔庙的通道,庭院深深,桧柏林林,穿行其中,百虑尽消。拾级而上大中门,登上奎文阁,向南俯瞰翠绿的柏树尤如碧波的大海,成群的白鹭往返于柏树之巅,使人感受到孔庙历史的悠长,又感受到孔子思想的深奥,向北眺望那一座座的殿宇楼阁,黄瓦熠耀,在绿树的掩映下,供奉孔子的大成殿雄踞中央,使人感受到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孔子思想的博大高深,还有那长在160多米专门供奉历代儒门贤达的两庑围绕左右,使人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 从奎文阁下来,继续向前走,来到一座大门之前,上方悬挂着“大成门”匾;两侧有“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的对联,都是雍正皇帝的御笔。大成门后东侧,“旋纹屈蟠金铁骨,苍鳞怒茁虬龙枝”,一棵桧柏高耸云霄,枝叶茂盛,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先师手植桧”,相传这是孔子亲手栽植的桧树。 大成门宽阔的庭院正中,独立着一座凉亭,重檐之间悬挂着“杏坛”竖匾,相传这是为孔子讲学而建的,杏坛往北就是有名的大成殿,它是为突出孔子的崇高地位被建成全庙最高的建筑物,无论开间、瓦色、粉画、斗拱都是最高规格的,难怪郭沫若老先生来到这里曾写诗赞誉道“天工开物眼前是”。 我走出了大成殿,向西便可进入孔府,向城北约两公里可达孔林,若不是时间所限,我真想将孔家的文化遗产尽收眼底,细细品赏其中的奥秘。由于当晚我还要去泰安,当天的参观只好在无奈和遗憾中就此作罢。 返程的路上,当我的思绪徜徉在孔庙富丽堂皇的华美殿宇楼阁之间时,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二千多年前,孔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而奔走异国他乡的艰辛。孔子一生历尽坎坷与屈辱,不管他怎么失败,无容置疑的那就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他的理想始终矢志不渝,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那个时代,而且影响了后人,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人们只要一提起孔孟之道或儒家思想,就发现他们虽然已经归属于历史,但还属于我们的现实,也属于我们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已经跨越了时空,成为民族生存的文化基因,他们的行为准则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准则,他们的价值观就是我们的价值观,他们的道德就是我们的道德。他们虽然离我们远去,却如同深夜里闪闪发亮的星星,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尽管孔子在人类的历史的发展中也曾多次遭贬低,然而,这依然磨灭不了孔子的历史功绩。正是他的艰辛给后人留下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益泽后人。 千秋功过后人评,功名利禄付水流。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无论你位高权重或是位卑贫贱,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当你回归大自然的那一刻都会突然发现,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会化为乌有,能够生生不息、万古长存的唯有思想,这才是不灭的灵魂,而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正是其最有说服力的例证。 想读更多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