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赵庆梅|见到林清玄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见到林清玄

一位文化圈的朋友邀我去听林清玄的讲座,看到短信的一刹,我惊喜失声,从未想过能亲聆先生的话语。回短信时,竟不能平静思维,几番言语错乱。

那一天,很想再邀了另外的朋友同享这精神圣餐,儿子却也坚决要求同去,向朋友征询能否带孩子,朋友回复:“先生的讲座和财富有关,孩子可能不感兴趣,但我想您希望带孩子,一定可以的!”显是朋友也不能确定现场的情况,终于没好意思提出更多要求,携了孩子去了。

华夏总行宽大的会议厅里,齐集了众多安静的听众,人们低声交谈,等着先生入场。我们随礼仪小姐指引前排就坐。这里,可以近距离得见先生的音容。

终于等到先生上场,掌声中,先生从侧门走来,没有精神抖擞、也没有精神矍铄,更没有所谓学者风范一丝棱角距离,他笑微微地,长发柔软稀疏,穿着砖红透着淡粉的暗色衬衫,外面罩一件银灰的马甲,宽宽松松的。他向大家挥手,亲切随和,仿佛昨天才和大家茶罢话别。讲座的题目是《财富递增,幸福倍增》,林先生看看背景标语,回头依然满脸笑意。第一句话就是:我才知道,我今天要讲的是这个题目。先生说他六十,是站在云端看风景的人。我们会心笑了,只有站在云端的人,才可洞悉这世间的财富幸福,信口解析这其中的朴实寄予。

先生的音容祥和安宁,至始至终的微笑,仿佛敞开着佛门,抚慰每个来人。第一次觉得,一个人的笑声也能娓娓,似也在无声地讲述。讲座间,会场气氛祥和。先生先讲了他的名字的由来:父亲是农民,不懂文墨,但林清玄出生时,是微笑的,父亲觉得奇怪,家谱中这一辈排到“清”字,于是父亲给他起名“林清怪”,父亲的朋友来了,觉得“怪”字不好听,于是改成“林清奇”,父亲去给他上户口,上户口的人正看一本武侠小说,小说中有个人物叫做清玄道长,于是又建议再改为林清玄。先生和大家一起笑了,又讲他对财富的理解、讲他的清苦的身世和这一过程中他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先生娓娓地说,我们安静地听,不时轻声地笑开,笑声里有一点点欧亨利式的辛酸。随先生的话语走进他的生活,感受他对生活的理解,凝神思考他对幸福和财富的阐释。

期间匆匆来了两位迟到的老人,先生停了讲座,等着他们入座,依然微微笑着。老人坐下,规矩地拿出笔记本,老太太便一直认真记录,老先生却只拿起桌上一瓶水,拧开,递到太太手里,不久便打盹了。我侧转头看他们,觉得其实他们的晚年就是先生理解的幸福——感受当下。老先生并不了解林清玄,可能对文章幸福也疏于思考,但他仍然来了,坐在老太太身旁,为她打开一瓶水递过去,然后坐在旁边打盹。他所珍惜的便是与老伴形影相随的幸福、是手中渐去渐稀的日子。

讲座间隙里,和朋友聊起林清玄、聊起孩子的教育,话题也常围绕我的工作,我知这也是朋友的关注,他研究心理学,始终愿意从他的角度替我分担教育的困惑。无论有多少启发,我愿意静静地听,静静地结合着我的教育工作思考。也拿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与他商讨,常有新异的理解。

讲座结束,服务人员展示林清玄的书法作品,组织抽奖。三幅精致漂亮的书法作品,分别被有缘人抱走,一个小姑娘还把自己画的一幅人物画送给先生,先生呵呵地笑着道谢、笑着展示给大家看,很幼稚的画儿,一个拉长了的奇怪的人物,大家笑了,林先生却郑重举在胸前和大家合影,并认真说:我把它当做奖状举起来照相。大家又笑了,开心地鼓掌,也为这些幸运的人高兴。先生却说:要鼓掌就大点声!我们便再大声些鼓掌。其实,真的是被这会场的气氛感染,轻声鼓掌正表达着淡淡清雅、祥和温婉的喜悦与赞美。

讲座最后是赠书签名。工作人员把一套套书发给到会的每个人,大家排起长长的队伍,慢慢地安静地移动。生平还是第一次请人签名,却已过了那种狂热的年龄,心里别别扭扭地也排在了队伍里。轮到我时,很想对先生说句额外的话,觉得这比签字重要多了,终于也没有说。只是和其他人一样,问一声好,道一声感谢。却定睛再看他一眼,这样近距离地再看一眼这个这位祥和安宁却如此不平凡的老人。不知此生是否能再次谋面?

坐进地铁,和朋友一路谈着孩子的教育,不觉已错过他下车的车站,几番请他下车,他只说不碍的。

孩子忽然笑出了声儿,把玩着的手机递给我,爸爸给他发的短信:号外号外!咱家鹦鹉下蛋了!我拿给朋友看,我们三个开怀笑了起来。多么开心的消息!家里两只淘气的鹦鹉,它们能把铁丝拧紧的笼门打开、能把厚实的塑料小碗啃得只剩一个底座。每天把安放好的食盆水盆打翻、把笼子里的横木杆子啃断咬碎、把秋千拽下来撕烂------然后又饿又渴等着我们晚上添了水和食物埋头苦吃。始终以为卖鸟的捉弄了我们,愈来愈坚定地认为笼子里的两个漂亮鸟都是雄性,不会有繁衍后代的能力的,如今它们竟悄悄做了一件这样温柔祥和的事儿,真是又意外又惊喜!

朋友和孩子约定,孵出小鹦鹉送他一只,今晚拍了鹦鹉的照片传给他。便开心地下车了。

孩子和我匆匆回家,匆匆跑进阳台看鸟蛋,却被爸爸劝阻了:不能惊扰了小鸟,不然会影响它们孵蛋。我们悻悻地有些心急,因平时疏于对鸟的关心和照顾而失去了看鸟的自主权,只好等明天了。但我没忘了赶紧打电话告诉了始终觊觎我家漂亮鸟儿的小外甥女,她坐在澡盆里喧哗了,高声定了孵出红嘴的鸟必须送她两只。我痛快地答应。并不计算是否我家未来的小鸟有足够的数量。

再给爸爸展示林清玄的两套赠书以及签名,孩子兴致勃勃,爸爸喜悦地翻看着这些书,聊慰工作繁忙不能同去的遗憾了。

看着眼前这欢乐地一切,觉得林先生的话没有错:用一颗圆满具足、安静的心,感受当下的幸福。

作者简介:赵庆梅,七十年代生于内蒙呼伦贝尔盟,现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高级教师。崇尚自然,爱好读书、写作。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