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一辈子“鬼子”的方化:最大遗憾是不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军人形象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8-08

在一个失眠的夜晚,从来不按套路出牌的 姜文 被好友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所打动,萌生了要将它拍成电影的想法,于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在这样一个契机之下开始建组。

在演员的挑选的方面,姜文自己已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作一个导演,可能最大的诱惑在于你能品尝到权力的滋味,那种在片场唯我独尊的特性还是非常符合姜文这个“片场独裁者”的。

姜文

为了过足这把瘾,他哪怕连只有几个镜头,一两句台词的角色他都要精心挑选,在影片当中,有一场老军人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一场戏,关于这个军人角色,姜文第一个想到的演员便是老艺术家 方化 ,老一辈的影迷可能对他非常熟悉,解放以后我们国家诞生了许多红色经典,在《 智取华山 》、《 平原游击队 》,《 铁道卫士 》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当中我们都能看到他塑造的各种角色。

从面相上来看,老艺术家方化生得爆头环眼,一脸凶相,在那个相对还较为“脸谱化”的时代中,方化老师的戏路并不宽,在所有的导演眼中,他都属于一个“特型”演员。他和陈强、 葛存壮 、陈述、刘江并称为中国荧幕里的“五大恶人”。

银幕中的方化

从小看着“红色经典”长大的姜文自然不会对他陌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他给年幼的姜文还造成过很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父亲常常还要给自己的孩子解释: “你不要怕,演坏人是他的工作,其实荧幕之外他是个好人,是个好叔叔”

这段话给年幼的姜文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留下了一个一直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是好人,可这个好人叔叔的工作却是演坏人呢,人们就不能给他个机会让他演个好人吗?

方化

这样的问题终于在姜文自己担任导演以后得到了解决,他向方化提出了邀请。当这位已经年近七旬的老演员听说年轻的姜文要找自己演一个老将军的时候,他显得非常激动,却又有些不敢相信。

当时方化人远在广州,且身体状况并不是太好,但一直带有这样一个执念的姜文还是固执地选择了他,并安排方化老师带上自己的家人和医生一同前来,以尽量保证他受到最高的待遇。

当天晚上姜文在酒店里又翻出了《 平原游击队 》的录像看了一遍,按照姜文的话说: “那是梦想成真的感觉” 。一位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人,明天就要从屏幕里走出来站到自己面前,且会帮助他完成自己导演的电影处女作,这确实足够令人兴奋。

第二天,姜文特意换了一身特别正式的行头,两人于北京的猴王饭店见了面,远远走来,姜文还没来得及和方化老师打招呼,对方却先给自己鞠了一个躬: “我感谢你,你给了我第二次艺术生命”

《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自然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他一把扶住方化老师: “您千万别这样,我看您的电影长大的,从小就崇拜您”

落座之后,姜文才仔细端详起了眼前这位老艺术家,他不再像记忆中那样“穷凶极恶”,甚至面相看起来还有些慈眉善目,在两人聊角色的过程当中,方化老师情绪显得有些激动,他对姜文说: “我从第一次演戏开始,就一直在演鬼子,我演的鬼子越像,人们就越觉得我就应该演一辈子鬼子,可你却让我演一个解放军,你能告诉你怎么想的吗?”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方化

姜文答: “您演的鬼子固然入木三分,但是在我眼中,您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一个好演员就应该什么都能演,何况在我眼中,您更像一个英武正派的军人”

这时候,方化老师再也绷不住了,眼泪顺着苍老的脸流了下来。

尽管方化老师的戏并不多,但他仍旧对自己在晚年能饰演一次解放军而感到高兴,他对这个角色很上心,他让剧组找来了不同季节的军装,他一一尝试,挺直腰杆,在院子里踱来踱去,像是过年时小孩子穿上了新的衣服,又仿佛已经沉浸在角色之中,与它融为了一体。

1994年11月7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方化老师因病去世,享年69岁,半年多以后,由他参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顺利在内陆上映。首映的当天,方化的家人到现场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放映结束之后,方老师的家人和姜文见了面,姜文对他们说: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让老人家在大银幕前看到自己穿军装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