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丢了马,先后派人去找,事后才知:孔子情商真高

 昵称32901809 2020-08-08

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三角门楣上,雕刻着16个各有含义的历史人物。这16个人物以摩西、梭伦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为中心,昭示着人类法律的源头。

孔子丢了马,先后派人去找,事后才知:孔子情商真高

左一为孔子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最博学的人之一,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1956年,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几千年来,孔子的思想主张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深远的影响,但很少有人知道,孔子除了博学,还是一个情商极高、非常会为人处世的人。

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智囊》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丢了马,先后派人去找,事后才知:孔子情商真高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们出游。在路途中,拉车的马也许是因为饥饿,竟然挣脱了缰绳,跑到当地农夫的田地,偷吃了庄稼,还踏坏了作物。

耕种这块田地的农夫非常生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马儿捉住并关了起来。

这时,孔子便派学生子贡前去索要马儿。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是相对较高的。但子贡到了农夫面前,却没有趾高气昂,而是低声下气地恳求农夫把马儿还给自己。

可是即使如此,农夫依然不理不睬。子贡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去向孔子复命。

孔子丢了马,先后派人去找,事后才知:孔子情商真高

孔子说:“如果你想用道理说服别人,但别人根本不听道理,这就好比是请野兽去享用祭祀用猪牛羊,请飞鸟来欣赏美妙的音乐——驴唇不对马嘴,自然也就没什么效果了。”

说完,孔子就派马夫重新去要马。

马夫来到农夫面前,毫不客气地说:“你没去过东边耕种,我也没有驾马儿来过西边,可是两边的庄稼都长得一模一样,马儿怎么知道那是你的庄稼而不能偷吃?”

农夫听完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把马儿还给了马夫。

孔子丢了马,先后派人去找,事后才知:孔子情商真高

冯梦龙在《智囊》中点评说:子贡与农夫由于圈层不同而心存距离,子贡去要马必然会失败而归的。

那孔子为什么明知子贡会失败,却还是先派出子贡呢?是因为孔子知道,如果一开始就派出马夫,子贡心里一定会不服气;但如今子贡不仅心服口服,马夫也得到了表现的机会。

由此可见,孔子不仅自身博学,而且非常会用人——不仅能人尽其才,还能让手下的人都毫无怨言,可以说是棋高一着。

孔子丢了马,先后派人去找,事后才知:孔子情商真高

孔子的这种做事方式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就好比在生活中,一个朋友向你吐槽另一个朋友,这个时候你该如何安抚好这位吐槽的朋友,又不中伤那位被吐槽的朋友?

再比如在工作上,你想请同事帮助自己解决工作难题,可这不是同事的分内事,你又该如何让同事毫无怨言地帮助自己?

孔子丢了马,先后派人去找,事后才知:孔子情商真高

正如孔子所说,驴唇不对马嘴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很多时候你做不到某些事情,不是说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你没有利用适当的资源去办相应的事。

你只有从对方的学识、修养、能力等角度出发,和对方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平等对话,才能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便是孔子要马的故事给予我们的教育意义。有心的朋友看完这个故事是不是有所受益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