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8 带着亲切感的书--也读姜德明的《燕城杂记》

 读书当玩 2020-08-08

姜德明走了,他的书留了下来。他的书话,后起之秀,写得不错。

家中存有一本《姜德明书话》,读过他的其他的一些文章,还读过别人写他的文字。这人,有些老夫子气。

在广州图书馆见了姜德明的《燕城杂记》,翻也没翻,便借下来。

姜德明的书与文字,遇上了会读,不因别的,而是一份亲切感。

我真正的读书话,是从1996年在北京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书市上,与姜德明的劝导,有直接的关系。迄今至少读过大几十本的书话,加上关于书话的杂志,肯定超过百十本了,还有包括外国人的书话。

从那个时候开始,家中收藏了不少的名人书话。

1996年在北京进修,去了当年十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大型书市。逛了几圈,路过姜德明与几个同事主推由人主编的“书话”临时门店好几次,瞅了好几回,没买书。

瞅书,是因为一套八本的书话中好多名人的书话。那时,我从来没意识的去读过成本的书话。见了名人的书,想买。又看是书话,翻了翻,又放下了。

旁边不远处,卖毕淑敏的书,有好多本。门脸上写的是著名作家毕小淑敏签名售书。好多大学生模样的排着长队,手里捧着她的书,等待签名。

巧合得很,这个毕淑敏,当好前不久在《北京晚报》上读了她的小散文《与你同行》。说的是从北京电视台出来打车,打不到,后来与一位小姑娘一同打车的故事。因为觉得写得有意思,那个时候不认识的人,同意打一辆车的人实在不多,加上文笔也好,便记下了作者的名字。

好多年不读中国的小说了,除非有朋友介绍写得特别好。来到书市,一不小心,好多的著名作家出来了。这不,来了一个毕淑敏。

毕淑敏穿了一套黑色的西装,手里一枝很粗的碳水笔,龙飞凤舞的刷刷签名。我也趁了个热闹,排在小年轻的后面,买了一本她的散文集《倾诉》,让著名作家给签了个字。

坐在松柏树荫下,读了一半,写得不错。回校还写了篇读书小札。

在准备离开书市的时候,又到了姜德明冷冷清清的卖书的地。为了不后悔,准备买下巴金和周作人的书话。

姜德明给我签字时,还在想这个姜德明,何许人也?签不签字,与我何干?旁边其实是有介绍的,记得当时好像是人民日报社的工作过,后来去做编辑的事了。

姜德明边签书,边同我说,看上去你是喜欢书,喜欢读书的。这读书的人呀,一定要读书话。好多的名人都写书话,好多的名人也读书话。读书话,收益多多。可是如今真正喜欢读书话的读者,并不太多。可能他们还不知道读书话的好处。你读读书话,肯定会喜欢上的。

听了姜德明的话,又多买了两本。听了姜德明的话,又读这几本书话,从此开始关注和收藏一些名人的书话,开始找书话的书来看。

姜德明的《燕城杂记》不是纯粹的书话,杂记为主,也有不少的书话。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这书是黄裳作的序,比家中的《姜德明书话》写得更加广泛有趣。

读了这本书,好多想说的话,先说到这里。

        2019年3月14日广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