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漫谈为何说赝品是明代士大夫的刚需?

 瓜子心 2020-08-08

在古董行业里,最令人困扰的应该就是赝品的存在了。赝品的存在不仅可能造成钱财的损失,而且对古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自古以来,赝品就是古董界打击的头等对象,古董界的专家必备的技能之一便是鉴别赝品的能力。

明代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制造赝品的高潮,市场上突然出现了许多的赝品,赝品的数量远远多于以往的时代。这就不禁令人感到特别好奇:为何会在明朝的这个时候出现制作赝品的高潮呢?本文希望通过简单的介绍,使读者们对这一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赝品字样

制作赝品的高潮

这股制作赝品的高潮,出现在明朝的中后期,当时制作赝品的速度与效率都十分之高,甚至出现了画家早上作好画对外展示,下午就已经有人临摹出了画家的画作,十天之后便可以在市场上普遍地见到各种赝品的情况,所谓"片缣朝出,午已见副本,又不十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可谓十分猖獗。而我们要了解这种情况为何会出现,首先需要对明代对于书画和古董的喜爱情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对于书画和古董向来是有着追求的。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士大夫阶层由于其较高的文化水平天然就比较喜欢古董和书画这类具有较高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东西,同时也因为书画和古董是能够显示自己品味和学识的一种很好的工具。一位古代的士大夫如果邀请客人到家里做客,那家里必然要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摆上几件显示自己文化修养的书画或古董,双方还可以就此进行一番热烈的交流,可以说书画以及古董既是展示文化水平的工具,也是促进双方交往的工具。

明朝中后期的士大夫们

当然,这种在家中收藏古董和字画的士大夫数量是并不多的,因为收藏古董和字画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水平的,往往只有官阶比较高的士大夫才有经济能力在家中摆放古董和书画,一般的官员或是读书人基本上是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但这不代表这些不具备经济能力的士大夫就不喜欢古董和书画,正如上文所说的,这是显示自己学识的一个绝好的工具,因此,即便这些士大夫无法拥有古董,但必须要懂得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与自己的同僚和朋友进行交流。

而到了明代的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思潮开始发生转变,社会上的百姓包括士大夫阶层对于经商的态度都变得更加宽容了,许多百姓甚至官员都开始将经商作为自己的副业,以此赚取额外的收入。这就带来一个后果,那便是士大夫阶层,特别是居于江南等比较富裕的地区的士大夫阶层的收入普遍得到了提高,许多人便因此有了经济基础去购买古董和字画。正因为如此,在明代时,士大夫阶层内部追求古董和字画的数量和比例开始不断上升,古玩书画几乎成为了士大夫阶层显示身份的标配。

明朝中后期经济的发展下的繁荣景象

除了士大夫阶层普遍喜爱古玩字画以外,明代的古董界还有一个与以往历朝历代都不同的特点,那便是喜爱当朝的文玩字画。读者们应该都知道,古董之所以价格昂贵,除了其文化价值高之外,还是因为其历史很长,往往历史越长的古董价格越高。因此,喜爱古董的人一般都是更加喜爱历史长的古董,而相对不会那么喜欢历史近的文玩。然而,明代的文玩收藏者们对于本朝的文玩也是十分喜爱,本朝的许多文玩的价格甚至与年份久远的古董相同,所谓"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其价遂与古敌"。

这些特点是明代的文玩收藏中所特有的,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了明代的作伪特别猖獗,至于具体原因为何,下文会更详细地为读者们解读。

明朝时期盛行的字画等

赝品猖獗的原因

上文提到,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士大夫阶层相对于前朝来说普遍要更加富裕,因此也就更加有经济实力去追求价格昂贵的古董文玩。实际上,除了士大夫阶层之外,社会上还有一个阶层对于古董文玩是十分喜爱,并且着力追求的,这个阶层就是商人阶层。

由于儒家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的倾向,导致一直以来商人虽然拥有大量的钱财,但社会地位一直不高,相反是许多钱财不多,但好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成为了社会地位极高的阶层。在这种情况下,读书人,特别是其中的士大夫阶层是掌握了整个社会的话语权的,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实际上全看士大夫阶层的喜好,而士大夫阶层普遍喜爱古董文玩,则使得古董文玩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重农抑商下的文人们偏爱儒学文化

商人们在掌握了金钱之后,最想做的事情便是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在当时提高社会地位最好的办法便是进入士大夫阶层,因此,许多富商的后代往往是以读书做官为目标的。而对于这些商人来说,想要读书科举之后进入士大夫阶层实在是太过困难,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便只能努力跟士大夫结交,而古董文玩就成为了结交士大夫阶层的一个最佳工具。

商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购买昂贵的文玩,购买之后,便可以邀请当地有头有脸的士大夫和读书人到家中来一起品鉴观赏,一来二去的,双方的关系便也就很容易建立起来了。因此,明代的商人们对于这些古董文玩也是有着强烈的追求的。

这样一来,当时社会上的士大夫阶层和商人阶层都希望购买古董文玩,但古董文玩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能够拿出来进行售卖的自然就更少,这就出现了一种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为了解决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赝品自然就应运而生了,这些赝品的制作者们希望抓住这个蓬勃的商机,来让自己大赚一笔,赝品自然就在市场上迅速地流通起来。

街道下的商人们

需求催生了赝品的产生,而赝品的制作也是需要相当的功夫的。就拿赝品中相对比较容易制作的书画来说,赝品制作者不仅要模仿外形,还要模仿神韵,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需要相当的文化艺术水平和修养。因此,当时许多的赝品制作者实际上本身就是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之所以要制作赝品,是因为他们缺乏谋生的手段。读书人如果不能通过科举做官,那么往往便只能当一个私塾老师或是替他人写字画画,替他人写字作画可以收取润笔费,倒也算是一笔收入。

但是,这个润笔费是并不高的,当时有一些名气的书法家或画家替人润笔,大概可以收取一钱银子,大概可以购买几十斤的大米,虽然看似也不少,但这毕竟不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极其不稳定,而普通的读书人,替人润笔则大概只能收几分银子,根本就不够糊口。

而制作赝品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润笔费,那些古董文玩爱好者们,看到喜欢的古董甚至愿意花费数百金甚至数千金来购买一幅珍奇的书法作品,这样的价格可能需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替他人写几万副字才能赚回来,收入根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当时一些有这方面才能的读书人自然也就动了歪脑筋,希望以此来赚取钱财。

古代著名字画

谈到这读者们可能会感到奇怪,难道当时的社会或官府不会谴责和处罚这种作伪的行为吗?实际上,当时的社会风气对于作伪反倒是比较宽容的,明代有人记载过书画大师文征明对待赝品的态度:

"伪为公书画以博利者,或告之公,公 曰:彼其才艺本出吾上,惜乎世不能知;而老夫徒以先饭占虚名也。其后伪者不复惮公,反操之以求公题款,公即随手与之,略无难色"。

这位书画大师甚至认为作伪者的水平要高于他本人,他本人只是徒占虚名,这种宽容态度实在是令人惊讶。除了艺术家本人对待赝品的态度宽容之外,买到赝品的人大多也不会追究作伪者的责任,因为这些古董爱好者认为是自己眼力不够才买到赝品,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导致买到了赝品,而并非作伪者的责任,因此,应该感到羞愧的是自己。这种在今日看来有些特别的想法也造成了当时的古董爱好者们对于赝品不会特别追究,而是宽容以待,这也就从反面又促进了赝品的制作和流行。

未知真伪的字画

结语

明代赝品大流行的现象,首先是由于需求的增加,从士大夫到商人普遍都喜爱古董文玩,导致明代对古董的需求激增,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而读书人相对拮据的生活以及作伪的高收入又使得他们原因铤而走险,最后,当时社会对于赝品相对宽容的态度也纵容了赝品的产生。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还可以窥见明代社会的一些特点,比如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士大夫阶层和商人阶层普遍财富的增加,进而使得他们有富余的钱财可以追求古董文玩这些相对高端的消遣娱乐。明代社会的思想也是相对宽容的,这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赝品的流行看来令人惊讶,但实际上细细分析之后,其背后都有着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窥见当时社会的特点和趋势,这不失为历史研究中一个特别的路径。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