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墓葬文化:火葬流行的背后,为何透露出宋朝社会现实?

 瓜子心 2020-08-08

周朝将我国文化精要等进行整体与归类,如同《周礼》等,而且周朝对孝悌文化等做出的介绍和规范及其详细,堪称为楷模。同时我们纵观各朝代的史料均会发现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对孝道之中的墓葬文化十分看重,并且对墓葬流程和规范在各个朝代也有所调整,总之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墓葬人与被墓葬人的身份和地位。

而今天我们主要论述宋代的墓葬文化,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我国秉承的墓葬形式一直是土葬,故有“入土为安”。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人生前如何,只要是入土了一切就安好,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同时“入土为安”的思想与“落叶归根”的思想是如出一辙的,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周礼》

为何我们本文以宋朝为例,来论述其墓葬文化呢?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不仅土葬文化是主流墓葬形式,而且还十分流行与儒学和理学相违背的火葬文化,对于封建体制来说,这是不允许的,但是火葬却偏偏存在宋朝,还达到流行的程度。这一点使我们不得不在论述墓葬文化时选择典型的宋朝。故本文我们以宋朝(北宋和南宋)的墓葬文化为主,介绍火葬为何会流行与宋朝,同时在宋朝墓葬该如何进行?

01.土葬符合儒家文化之精要,火葬违反儒学理学之意,其本质反映宋朝民情

《周礼》是我国重要的礼法规范,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渊源,其中《周礼》有言:"众生必死,死必归土"。作为这个结果,古代大部分时期墓葬形式都是土葬,然而宋朝却流行火葬,火葬明显地违背儒学和理学,理学有言:"古之法,必犯大恶焚其表。今风俗之弊,遂以为礼,虽孝子慈孙,亦不以为意。"

土葬

从两种学说中,我们均看出火葬不符合封建文化的观念和习俗。其一:人死,入土为安;其二:大奸大恶者,焚其尸首。根据《宋史》记载,北宋对火葬的惩罚甚是严格,一经发现轻者被流配边塞之地两到三年,重者可直接判处绞刑。试问,在此等情况下,为何宋朝会流行火葬呢?

其实,宋朝流行火葬是一种不得不的存在,下面我们对其作出简单的解答,以供读者们参考:

其一:北宋非统一性国家,周边有辽国契丹、西夏党项族、吐蕃、大理等等。这些史称蛮夷的羌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其火葬即是一种,根据史籍载:"羌人死,燔而扬其灰。"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火葬并非产生于宋朝,给宋朝百姓们墓葬形式提供了一种可能。

其二:北宋年年征战,国库年年亏空,百姓们食不裹腹,生活可谓如履薄冰,尤其是靖康之耻说明了一些。而土葬形式属于孝悌文化的一种,步骤繁多,导致一场简单的土葬下来就花费很多的钱财。面对如此之高的费用,宋朝的百姓们根本没有钱财来购买土葬的材料等等,故不得不选择火葬。

靖康之耻

其三:据史料记载,北宋王朝的国土面积不大,人口规模却远超前代,中国的人口规模在宋代历史性的突破了一亿大关,并出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的问题就是中国人地矛盾突出,而土葬却要大量占用土地,大量的百姓连种地的土地都没有,哪里还有用来埋人的土地呢?故火葬也就不会因官府的禁令而消失。

02.因地理位置差异,致使南北两宋墓葬文化千差万别

就传统的墓葬习俗来说,宋朝的墓葬文化也有很多有特色的地方,同时墓葬文化一般要分为皇陵、一般贵族和平民。

北宋皇陵分布在嵩山与黄河之间的中原大地上,安葬了北宋除了钦宗和徽宗之外的其余七位皇帝,与赵匡胤的父亲的陵墓一起被称为"七帝八陵"。南宋皇陵安葬了南宋六位皇帝,因此也称"宋六陵"。宋陵一般分为帝陵上宫、后陵上宫、宫城、神道、地宫石刻等部分,安放皇帝遗体的地宫,由墓道、甬道、陵台等部分组成。墓室为圆形,直径在八米左右,穹顶高约十二米,装饰有丰富的壁画。

七帝八陵

而一般贵族和平民的墓葬主要有以下分类:方形墓、圆形墓、多角形墓。方形墓是最常见的墓葬形制,其墓道有两种,一种是斜坡阶梯式,一种是长斜坡形。在墓葬内部,一般都会设有棺床,棺床有倒凹形和长方形两种,其面积非常大,基本会占据整个墓室,只有墓门口会留有余地。大多数的方形墓都没有甬道,墓门为拱券门和仿木结构两种,墓顶为券顶、四角攒尖顶和穹窿顶三种。方形墓在北宋有广泛的分布。

圆形墓主要是长斜坡墓道,因为墓室是圆形,棺床也修成了圆形,圆形墓的棺床同样的也面积较大,基本占据了整个墓室,只有墓门口留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圆形墓却要比方形墓的规模大一些,其墓室直径通常会达到三米。圆形墓是有甬道的,并且是砖券拱形顶,而墓门则与方形墓相同,只是墓顶几乎都是穹窿顶。这种墓葬形制常见于华北平原的南部地区。

圆形墓

多角形墓同样不常见,但这种墓葬形制十分豪华。多角墓的墓道主要是阶梯形和长方形竖穴两种,其中的棺床形状多样,有多角形、梯形多种。多角墓的规模与圆形墓接近,也有甬道,砖券顶,墓门为砖石砌成的仿木结构门。多角墓的墓顶就比较豪华了,形制多样,有多角攒尖顶、圆锥型尖顶、宝盖藻井顶和莲花顶多种墓顶。多角墓大多分布于中原地区,尤其是汴京周边。

而在南宋,依据地域的不同,墓葬形制也有很大的不同。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有石室墓、砖室券顶墓、竖穴土坑墓,其中的砖室券顶墓是最普遍的墓葬形制。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南地区比较流行的是长方形砖室墓和石椁木棺墓,而江西地区主要是砖室券顶墓、石室墓、竖坑土穴墓,这与长江下游地区基本一致。在长江上游地区,目前发现的宋代墓葬不多,主要是长方形的砖室券顶墓。在闽广地区,当地居民主要采用的是券顶单室砖墓、并列双室砖室石顶墓。

石室墓

南宋时期的墓葬,墓内的装饰性并不强,但会采用松香和水银对墓室进行浇筑,以此进行防腐防潮处理。棺木与墓壁之间的空隙会采用白膏泥和三合土进行填充,进一步提高防潮、防腐的能力。这些在北方的墓葬之中比较少见,之所以会有这个差异,主要是和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

03.墓葬装饰与供祀文化

除了墓葬的形制,墓内的装饰和供祀文化也是宋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朝,最具特点的墓葬形制就是仿木结构砖室墓,这种墓之中,一般都会用砖雕出各种门柱、门额、斗拱等木结构建筑才有的部件。

在墓室的内部,还会仿照墓主人人生前的家庭中的陈设进行雕刻,门窗桌椅一应俱全。而在墓壁上,也会大量装饰砖雕、壁画,其中刻画的场景大多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通过这些装饰,我们也可以看出,宋代的墓室营造有着较强的宅第化倾向,而这也正符合中国人"事死如生"的文化传统。

室墓壁画

宋代的供祀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北宋初年到中期、北宋中期到末期、南宋时期。在第一个阶段,宋代的供祀文化中还没有出现对墓主人的刻画,仅仅是以桌椅进行表示。供祀的题材一般都是备酒备茶,或者二者取其一。

北宋中期以后,供祀文化中已经出现了墓主人的形象,在此时兴起的供祀题材之中,一般都会刻画墓主夫妇形象,二人以一桌二椅对坐或并坐的形式出现,这一壁饰大多被安置在墓室的西壁或者棺床的后面。在第三阶段,宋代的墓葬文化之中,大量的开始出现带有供养和祭祀含义的图案、题记以及供器。在此时的关于墓主人形象的刻画中,除了继续延续之前的传统之外,还会出现对墓主人姓名的题记,并进一步增加了带有供祀性质的器皿,使得墓室的享堂氛围十分浓厚。

供祀文化

04.结语

宋朝的墓葬文化中之所以出现火葬,其实与宋朝年年征战却次次惨败,导致民不聊生有很大的关系,就拿靖康之耻来说,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天意(周天子),但是却被蛮族给打败了,最高统治者成为了阶下囚。这与清朝丧权辱国的条约还严重,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同时《周礼》中孝悌文化的熏陶和血浓于水的墓葬文化,作为积累历史的宋朝对土葬的标准和繁多的流程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很多钱财的,《红楼梦》中贾母的去世,一场葬礼下来直接加快了整个贾府的灭亡,这些都可以看出土葬的花费是很大的。就拿现在来说,土葬我们需要购买墓地,及其土葬的一些流程和设备,而火葬比土葬的开支少了很多。故宋朝百姓们不得不抛弃了土葬,不得不选择火葬。

在皇族、贵族及其百姓们的墓葬中我们看到墓葬文化十分的讲究,其中包含了还多的文化符号和对失去人的尊重。可惜,现在有很多地方对祭祀等越来越淡薄,这种文化不知道还能走多远,这条船只是否还能航行,它是一个问题。继承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女的责任。

参考文献:

《宋史》

《周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