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為了活著,少不了吃飯。 吃飯的情境有人管它叫”飯局”。 記得孩童時候,那多是溫飽都不得的日子,那時一畝水稻兩季都只有五六百斤,而人均5分田,加上自然災害,吃的糧食太少了。吃不飽的時候,什麼野菜、樹皮、穀糠都填過肚子。 算而今,科技發展了,化肥有了、農藥有了、高產的種子(其中包扣轉基因的)有了,自給不足,大米、麵粉、大豆、奶粉等進口有了。看市場上,琳琅滿目,物價在漲,倒是有錢不愁買不到吃的,可以說想吃什麼就有什麼。
中國地大物博,吃的也多,有條件的可以吃遍全國:什麼北京烤鴨、天津鍋塌裏脊、山東的九轉大腸、河北驢肉火燒、黑龍江的鍋包肉、內蒙的手扒肉、新疆的烤全羊、四川的麻辣豆腐、上海的蝦子大烏參、江蘇的獅子頭、湖南的紅燒肉、福建的佛跳牆、廣東的白切雞、海南的清蒸和樂蟹、還有鄱陽的鱅魚頭、舟山的帶魚、重慶的火鍋等等,應有盡有。
其實,吃什麼,吃飯的情境,多表現出來的是一種人脈、禮數、氣派。 招待外國好友,用國宴;國慶大典,設宴會;朋友聚會,擺宴席,至於生日、婚嫁、進學、喪事等紅白啟事,擺闊的幾十桌、上百桌的都有。 一個家庭,平時都是自家人一起吃飯,需要照顧到的:老人,嗜好清談;孩子,葷素搭配,至於自己,等老人、小孩吃飽了,滿口留香之後,所謂“媽媽只吃魚頭”,大人隨便吃點什麼,得了。那是有教養的,尊老愛幼的其樂也融融的家庭。 至於有了客人,節慶、喜事、酒宴、聚會,那就不同了,那繁文縟節,講究多多的了。 一年之中,初一、端午,中秋、除歲算四個大節,初一是一年開端,萬事求個吉利,迎接福神,希望來年的好運氣;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劃龍舟的;紀念屈子的;中秋節,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求個團團圓圓,過年呢?那是要拜天祭祖,感恩上天先祖恩惠,帶來吉祥如意罷了。 飯局上有些禮數,是從古人傳承下來的,“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坐”。大門朝向有向東南西北的,其實,一般的上席是以正廳堂進門朝向而定的。靠正中的位置是給最尊貴的人坐的,從座位的排放到上菜的順序,從誰先動第一筷到什麼時候可離席,現時前輩都還有講究的,毛手毛腳的孩子不懂忌諱,被視為沒有規矩。 說酒,是飯局,特別是宴會中的一個很氣氛的程式,。局開始時,儘管滿案佳餚,主人還說“席上荒蔬,幾杯薄酒,不成敬意”之意的客道。;之後開始勸酒: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客人一般也要喝完。不但主人要勸酒,客人與客人之間可以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比如成親:一杯酒,敬父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二杯酒,敬家公家婆,望公婆多加關愛;三杯酒,敬四席列客,謝前來恭賀,四杯酒,夫妻交杯,日後恩愛,早生貴子之屬,都是祝願,杯杯說得在情在理,怎麼好意思違命呢?至於籌光交錯,罰酒,那也是滿滿當當的好意,比方行酒令,你唐突了,接不上來,誰讓你少了酒文化,“補”呀,"罰”啊!我酒量不比量海者,不會與年輕人較勁。
值得一提的是同學聚會,10年、20年、30年、40年之後,很久不見了,同學怎麼樣了?幾年的同窗情結有時會好想見一面的。至於那些人高官?那些人暴富?那些人落泊?倒是次要的事,但籌光交錯,幾杯酒之後,有的豪爽俠義,風流倜儻,有的滿面桃紅,如水芙蓉,多顯出幾分應酬,以致席間恭維,言不由衷,同窗的那個你我他已是回憶。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於是,席後,至多一起跳個舞,正衣、 拎包、拿手機……,分別時,又是一番握手、擁抱、揮手,再難舍也得分離。一群醉醺醺、搖晃晃的找不回的同學,身影在燈火闌珊下漸行漸遠。同學聚會算是真情,也有虛心假意,潛在飯局中謀私利,爾虞我詐,多多,比方某女士,想在鬧市中開一個茶館,找管一方的頭兒吃頓飯,得了;某開發商要拿下一塊地標,請某個關鍵的領導,在飯局上簽個字,得了。 那飯局上的人情味太多了,但人心險惡,古今不少事,“二桃殺三士”“青梅煮酒論英雄”“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都發生在飯局上。據說,有人在酒席間管不住自己的嘴,不該說的話,也講了,丟了飯碗,那又怪誰呢? 酒後道真言,喝酒醉後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性情、嗜好。據說有人相信吃什麼,長什麼,吃猴髓猴,變聰明,於是一錐下去,猴子完了,猴髓卻被呈現食客肚裏,有人敬畏,說這個人幾乎兇險;有的人路上走的,水裏遊的、天上飛的,熊掌、果子狸、蝙蝠湯什麼都吃、也不怕報應,禍祟?! 所以,請客吃飯,不光想到拉近彼此關係,因人成事,還要考慮一些人的不良嗜好,該退避的,就回避,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有人總結經驗,至少三種人不要請。一種人喝醉酒後,口無遮攔,粗魯、惹是非,最好不要請,那是因為“一個人的品格不應由他的特殊行動來衡量,而應由他的日常行為來衡量”(愛默生);自己或者別人有過過節的人,愛背後說短的,千萬不能請,那是因為原諒敵人要比原諒朋友容易”(狄爾治夫人);只知道混吃混喝卻從來不領情的人,千萬不能請,那是因為“誰不虛偽,誰不善變,誰都不是。又何必把一些人,一些事看得那麼重要?! 我不太喜歡重慶火鍋,那火辣辣的進去,口舌怎麼承受得了?不喜歡大碗喝酒,大口朵頤,一塊那麼大的肥肉下去,胃怎麼消化得了?不喜歡十碗八碟,一桌肉魚,爆吃爆飲,肚子怎麼撐得了?
曾到過江浙,江浙人喜歡腥味,糖太多,曾到過兩廣,兩廣人喜歡野趣,那蛇肉怎麼下得了喉?最看不慣的是烈性的俄羅斯人酗酒,一瓶伏爾加,一骨碌下肚,有多少喝多少;美國人白麵加鮮奶,最能滿足中庸試的新加波,那裏彙聚中西文化,包扣美食,各種愛好都可以得到滿足,最喜歡日本,那裏飲食清談簡樸實,讓人吃不飽。早上不過是一杯牛奶、一份熱狗而已。中午可能稍微豐富一點兒,有大米飯、魚、肉、鹹菜和番茄等。晚餐相對來說是最豐富的,有飯有菜有湯,最重要的是日本人通常只有晚上請客吃飯時才會有酒。因此日本人的飯局一般都設在晚上,他們習慣下班後三五成群地去飯館,這點上與中國所謂“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特別是“晚上吃少”相悖,想日本人是聰明的,民以食為天,喜歡吃魚,不忽悠晚餐,對身體有益吧。
年輕的時候,饑不擇食,有吃的時候,儘量多吃,撐得肚子直不起來;到年老了,才發現應該對肚子負責,吃不了的儘量少吃,爭取不吃,比方堅果,那硬棒棒的東西一搓額,牙齒掉下來,怎麼複生?油煎烤炙,味道雖美,怎麼承受?要知道,百病從口入,人到老了,不是初生牛犢,而是老馬識途,知敬畏了。
據說晚清有個詩人吾廬孺有《京華慷慨竹枝詞》有《飯局》一首:“自笑平生為口忙,朝朝事業總荒唐。許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車塵馬足旁。”我想何不改一改,道我性中味:“多情自笑衣食忙,夜以繼日好慌張。幾多人間辛酸趣?一生苦來終日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