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句话一直被如今的90后挂在嘴边,因为这句话说得特别得劲。人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往往下的一个决定就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今天介绍的这位主人公就是一位传奇将领。 他是黄埔军校一期生,胡宗南的左膀右臂,并且和一位老乡兼同学关系莫逆,后来还成为了好友的上级,在北平起义前夕,他和好友一起坐飞机离开北平,继续追随蒋介石。大势已去时胡宗南把军队交给他,带着他的好友一起去了台湾,他和好友的命运在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李文 他就是李文,字质吾,号作彬,名字号有很强的关联性,合起来就是“文质彬彬”。李文出生于1905年的湖南新化,是一个大地主家庭,虽生活无忧无虑,但看着国家备受列强欺凌,他立志从军报国,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军校毕业后进入军中担任见习官,参加了北伐和东征,长期在悍将胡宗南的麾下任职,并且表现英勇屡立战功,参加过北伐战争中最惨烈、最关键的“龙潭战役”,当时他已因功升任团长。 李文在北伐的时候,他的父亲李主一在老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当时湖南的农民运动快速发展,一位农会首领对李主一百般折磨,说:“你有能耐你咬我卵啊。”其实不为人知的是,当时北伐军中很多中下级军官的父母在家乡都遭遇像李主一这样的折磨,其实这也是国共最终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淞沪会战 大革命失败后,地主乡绅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对农会领袖进行清算,那位口出狂言的农会首领死了,李主一残忍的将其生殖器割下来咬在嘴里,对别人说,这可是他以前让我这么做的。 李文在胡宗南的手下步步高升,胡宗南打过的重要战争他几乎全部参与,中原大战时他率部保护蒋介石的指挥部,还参加了“围剿”大别山红军的战斗。1935年8月,已经担任旅长的李文率部在四川与北上的红军激战,对红军造成了巨大伤亡。胡宗南任第一军军长后不久,他就担任所属的七十八师师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文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部队基本上损失殆尽,全师营长在战后仅剩两人。胡宗南升任三十四集团军驻防陕西时,他随后升任所属九十军军长,率军负责宜川至郃阳的河防,确保西大门,多次击退了日军从永济、临晋发起的多次进攻,直到日军投降都没能进犯陕西。 北平起义后交接城防 抗战胜利后,李文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担任三十四集团军司令驻扎北平,蒋介石让他掌握这支部队也有监视非嫡系傅作义的作用。时间转眼来到1949年的北平,困守在北平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审时度势,为了保存这座古都,决定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当时有很多将领愿意傅作义起义,只有担任副司令兼任四兵团司令官李文表示反对,蒋介石鞭长莫及也管不了傅作义,只好打电话让他允许南京派飞机来接不愿“投共”的高级将领。傅作义当然应允。 李文召集石觉、袁朴两位中将一合计,在傅作义献城前夕坐飞机离开了北平,当时叶剑英通过李明灏传话:让李文留下来当个部长。不过这个条件没有打动李文,他义无反顾地去投校长去了。 解放 李文和袁朴是同乡、同学,同为黄埔军校一期生,也是同一个县城的,不过李文的职位一直比袁朴高点,后来更是成为袁朴的直接上级。 李文回到国军后担任第五兵团司令官,还是在胡宗南身边效力,1949年5月,在解放军解放西安后,胡宗南在西北的势力已经被清扫完。胡宗南将残余势力交给信任的李文指挥,然后坐飞机走了,好友袁朴也跟随胡宗南一起走了,两人的命运就在此产生了不同。 李文深感独木难支,在大势面前是显得那么无助,被包围后,率第一军军长李鞠旅、第九十军军长周士瀛、第五十七军军长冯龙投诚,愿意接受解放军的改编。投诚后,李文被送到军政大学学习,当时解放军管的也不严,1950年4月,李文和周士瀛脱离看管,逃到了香港。 袁朴 李文到达香港后滞留了一年时间,毕竟有“投诚”这一历史污点,所以要接受甄别,到达台湾后,也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一直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高级参谋、糖业公司顾问这样的闲职。 而袁朴则官运亨通,1961年升任“陆军副总司令”,并晋升上将军衔,一直手握大权。两位好友在台湾期间肯定多有来往,在一起忆往昔时不知会作何感想。 1977年,李文病逝。 |
|